幼兒園鄉土文化教育的論文

  農村幼兒園基礎設施薄弱,教學資源嚴重缺乏。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大背景下充分發揮農村鄉土教育資源的作用,對於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提升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解析農村幼兒園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

  摘 要:農村幼兒園教學是我國基礎教育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農村幼兒園基礎設施薄弱,教學資源嚴重缺乏。在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的大背景下充分發揮農村鄉土教育資源的作用,對於提升孩子們的綜合素質,提升教學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將重點探討如何充分開發和利用農村幼兒園的鄉土教育資源。

  關鍵詞:鄉土教育資源;農村;幼兒園;開發和利用

  幼兒園教學是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孩子在幼兒園時期所接受的教育將影響到其今後的成長。當前我國農村幼兒園教學資源還很貧乏,在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一系列問題,為了有效解決教育資源缺乏的問題就需要充分發揮農村的優勢,充分開發和利用鄉土教育資源。鄉土教育資源就是指幼兒出生、成長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生態、鄉土地理、民風習俗、生產和生活經驗等。具體來說是指具有地方特色的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農村地區所特有的適合於農村地區幼兒園教學的教學資源,農村幼兒階段的鄉土教育資源既包括人,同時也包括物。農村中可以開發的教育資源有很多,當前農村鄉土教育資源潛力非常大,充分利用鄉土教育資源對於提升農村幼兒園教學水平有重要意義。

  一、開發利用鄉土教育資源的必要性

  一提升孩子綜合素質的必然要求。農村幼兒教育與城市幼兒教育相比有其自身特點,從基礎設施等角度來考慮雖然農村幼兒教育要遠遠弱於城市幼兒教育,但是農村鄉土教育資源卻是城市幼兒教育階段所沒有的。教育課程改革的重要目標是要實現孩子素質的綜合發展,農村地區的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能夠彌補傳統教育資源分配不合理給孩子帶來的不足,在某種角度來講甚至能夠學到城市孩子所學不到的東西。二增強孩子創新能力必然要求。孩子創新能力的培養至關重要,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可以豐富學生的學識,鄉土教育資源的開發利用有助於學生更加方便地瞭解大自然,瞭解農村。這對於提升孩子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無疑是非常有利的。

  二、農村的田野資源、動植物資源可以作為幼兒教育的活教材

  農村鄉土教育資源既包括人,同時也包括物。農村的孩子,他們接觸頻繁而廣泛的是大自然,如野花、野草、各種樹葉、果實、鳥兒、家禽、昆蟲等等,農村的動植物就可以當做一部活教材而加以充分利用。春天可以帶領孩子去農田裡觀察農民叔叔春耕、油菜花金黃一片、小草泛綠、柳條隨風飄蕩、蜜蜂嗡嗡叫、蝴蝶翩翩起舞;夏天組織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捕捉昆蟲,如蜻蜓、蝴蝶、蟬、蚱蜢、等,教幼兒製作生物標本,供幼兒觀察,培養幼兒從小愛科學,也可以在林間做一些小遊戲增強孩子的團結協作的能力,這對於孩子今後的成長非常有利;秋天是一個五彩繽紛、果實豐收的季節,帶領孩子觀察各種各樣的水果、農作物成熟了,組織幼兒到田間拾漏掉的稻穗,帶他們餵養飼養角的雞鴨;冬天教幼兒觀察冬季的特徵,讓幼兒瞭解動物,植物過冬的方式,如幫小動物安家、參觀玻璃暖房種植,、觀察大棚養殖,給樹捆草繩等,帶領幼兒到戶外活動,讓孩子知道運動能使身體暖和,教育幼兒不要怕冷。每個季節都有自身的特點,合理利用和開發對於孩子的成長非常有幫助。農村的田野、果園、菜地等是城市所沒有的,充分發揮農村田野山林景觀的優勢對於提升孩子的綜合素質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

  三、充分利用鄉村自然景觀、鄉土地理來進行教學活動

  農村特有的土、石、沙、竹,這些自然而又富有本土氣息的材料,擴充了教育內容,既讓幼兒迴歸自然,獲得豐富的感性認識,又為幼兒提供了自主學習、自由創造想像的空間。真正實現在生活中教,在遊戲中學的目標。為了有效提升教學水平,讓孩子充分認識到大自然的魅力,可以組織孩子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外活動,例如鼓勵孩子們利用爛泥巴來做美工活動,孩子們通過盡情地擺弄,玩泥巴、挖洞能夠獲得不少的經驗和樂趣。此外還可以帶幼兒到大自然中去,採集各種各樣的樹葉和種子,怪石等都可以當做寶物對教室進行裝飾,如用各色豆子貼出動物、植物,用樹葉貼成蝴蝶,這樣會使得教室更富有情調。農村田野、山坡、草地、小河、樹林,這些都是進行活動的好地方,如:在草地上、樹林中,讓幼兒玩遊戲;利用田埂讓幼兒練習平衡;利用小河讓幼兒練習投擲;這些自然條件是鍛鍊幼兒的身體,發展幼兒的基本動作的好方法。更可以利用大自然中的景物組織幼兒進行寫生活動,讓幼兒隨時在土地上畫下自己所看見的,營造開放民主的教育氣氛,給孩子想象和自由發揮的空間,促使孩子學會主動學習,創新探究。

  四、邀請生產經驗豐富的老人或者是家長參與教學活動

  農村鄉土教育資源中人是一項重要資源,在農村幼兒教育階段必須要充分發揮的人的作用。所謂人的作用主要指的是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了更好地達到教學目標可以邀請農村中有名望的或者是勞作經驗非常豐富的家長來進行講解,例如讓孩子們知道清明節有踏青、掃墓、放風箏、吃青團的習俗。清明節期間,組織幼兒掃墓活動,邀請農村中有名望的老人講解革命烈士的高貴品質,培養幼兒樹立繼承先烈遺志、認真學習、長大建設祖國的理想;通過踏青春遊、放風箏活動,瞭解傳統風俗,鍛鍊身體,充分感受春景的美好。在每年重陽節的時候可以鼓勵孩子去村裡的孤寡老人家裡看一下,通過關心照顧孤寡老人的飲食起居能夠讓孩子充分領會到重陽節的意義。此外為了讓孩子感受到當今生活的來之不易,組織幼兒觀察水稻、小麥、玉米等農作物的生長過程,讓幼兒和農民叔叔一起摘玉米、挖紅薯、撿花生,讓孩子看、讓孩子聽、讓孩子學、讓孩子討論、讓孩子感知,既體驗了生活一粒一飯來之不易又增加了對勞動者的感情,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幼兒教學中一個重要問題就是孩子的依靠性很強,所以為了鍛鍊孩子的自主性應該鼓勵孩子多參與家裡的勞務活動。

  五、開發、利用周邊的民間手工藝資源及民風民俗,拓展了幼兒的學習空間

  《綱要》中明確指出:“充分利用社會資源,引導幼兒實際感受祖國文化的豐富與優秀,感受家鄉的變化和發展,激發幼兒愛家鄉、愛祖國的情感”,民間手工藝資源如:剪紙、編織、插花、捏糖人、泥塑及刺繡、竹製玩具等能讓小朋友感受民俗文化的魅力,感受家鄉傳統文化的豐富性,並且通過教學活動的生活化和遊戲化讓孩子親身操作和實踐,體驗家鄉人民的心靈手巧、智慧勤勞、善於創造和進取的民族精神,初步萌發愛家愛國的情感,並將優秀的傳統文化一代一代傳承下去。此外,家鄉的風土人情頗多,傳統節日帶孩子上街觀看民俗表演,如元宵節上街看花燈以及踩高蹺、抬轎表演,帶領孩子參觀民間藝術展覽,如:木偶、捏泥人、陶瓷、草編等。還可以帶領孩子參觀家鄉名勝古蹟,感受當地的民俗風情。孩子在見多識廣的情況下,就容易把各種事物的某些特點聯絡起來進行想象,並在做做玩玩中創造了美。民間文化源遠流長,為幼兒認識自然、認識社會提供了最好的教育資源。通過組織幼兒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使幼兒感受到鄉土文化的獨特氣息與價值,從而開發幼兒的智慧,啟迪幼兒的智慧,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當前,農村幼兒園政府的經費投資嚴重不足,,是我國幼兒教育的難點。在這背景下加強對農村幼兒教育資源的探究有重要意義,陳鶴琴先生指出:“大自然、大社會是主要的知識來源,因而教育的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應該得到充分的體現”。只有充分利用和開發鄉土教育資源的優勢,才能全面提升農村幼兒的綜合素質,讓農村幼兒園的工作獨具特色。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M].鳳凰出版傳媒集團.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吳捷.利用家鄉特產資源,培養幼兒愛鄉情感[J].現代教育科學,20111.

  [3]柯小衛.陳鶴琴傳[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點選下頁還有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