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市場推廣營銷案例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了解事物的真相,就必須深入實際,進行分析研究。那麼下面是小編整理的相關資料,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一

  合資+直營,多彩飾家搶局O2O線下

  國慶長假剛剛過去,O2O市場兩家大牌就聯手丟擲了一個炸彈:10月8日,美團和大眾點評公告正式合併。向前追溯不遠,今年5月攜程與藝龍合併,4月58同城與趕集網合併,2月滴滴與快的合併。不到一年時間,四起重磅合併事件,似乎在向人們預示O2O市場將要進入一個新的競爭階段——市場趨向集中,競爭段位提升,參與者將承受更大的競爭壓力。

  任何一家競逐於O2O市場的企業,即便它並沒有身處合併發生的領域,都應當對這種變化產生警醒,因為在市場和資本的雙重推力下,形勢演變的速度可能大大超出預期。而市場感官敏銳的先知先覺者,已經開始未雨綢繆搶先佈局。

  10月12日上午,北京多彩飾家會議室內,多彩飾家與常州巨集鵬建材完成了成立合資公司的正式簽約。這是多彩飾家在國內成立的首家合資公司,也由此啟動了其市場擴張新戰略——以合資公司和直營店齊頭並進,打造高執行力的線下服務體系。

  與區域代理商成立合資公司共同運作當地市場,曾是格力空調建設渠道體系的一大法寶,這種模式雖然投入相對較高,但是有效整合了品牌商的專業優勢和代理商的地緣優勢,並以強大的執行力成為格力笑傲江湖的一支重要力量。如今,多彩飾家把這種模式引入自己線下市場的擴張,在O2O領域可說是一個創舉。那麼主打O2O居家換新服務的多彩飾家為什麼跨界引入這種模式,把投入門檻較高的“合資公司+直營店”作為線下主力?其創始人吳堂祥開誠佈公地道出了他們的思考。

  多彩飾家發展到今天,產品線和服務保障能力都已經達到相當的水準,結合O2O市場的競爭演進,接下來的工作重心要放在確保服務品質提升消費體驗,和優化資源配置搶佔優質資源上,從而鞏固自己的領先地位。實現這些目標,必須依靠線下服務體系強大的執行力和一體化的緊密合作,而這正是“合資公司+直營店”模式的優勢所在。

  提升服務執行力

  在多彩飾家看來,“合資公司+直營店”是公司業務能夠長期發展的必要條件,儘管這種模式前期投資會比較大,但是從長遠來看發展前景會更好。他們的自信,源於其直營店的經營表現和業績、貴陽試點市場的銷售資料,以及家裝後市場巨大的消費需求。基於這種自信和對市場的把握,吳堂祥說,多彩飾家敢於保證,合資公司和直營店的投入可以帶來更多的利益回報。

  直營店的執行力由公司直接管理來保證,而在合資公司中,多彩飾家會結合實際運營對合作夥伴給出指導意見,把服務品質控制在最高水準,把消費者的口碑做到極致,這是多彩飾家加大力度發展合資公司的一個核心目的。怎麼做到?就是通過合資公司這種一體化合作形式,一要保證合作伙伴嚴格按照公司要求使用公司自己的材料,統一家裝產品的質量標準;二要保證每一個施工工人都必須經過多彩飾家的專業培訓,能夠為顧客提供標準化服務;三要提高合作伙伴為顧客提供的服務品質,並縮短施工週期,讓顧客體驗到更快捷的家裝換新服務。

  吳堂祥說,多彩飾家對消費者最大的責任,就是深入瞭解消費者的真實家裝需求,有的放矢地為消費者提供恰到好處的居家換新服務,而“合資公司+直營店”齊頭並進的模式,可以為貫徹“對消費者負責”的理念提供組織保障。

  研究消費者,也是多彩飾家新的擴張戰略中的一個核心考量。現在,多彩飾家把工作重點放在針對消費者的研究上,一是研究從線上如何獲取消費者,然後針對性進行廣告投放;二是研究消費者的真實需求,線下服務商據此提供針對性服務。尤其是後者,必須通過組織管理才能得到落實。通過合資公司這種形式,多彩飾家與合作伙伴共同努力,可以保證對當地消費者家裝情況和實際需求的考察研究工作得以切實執行,為公司的服務提供客觀、準確的依據。

  搶先整合優質資源

  最有凝聚力的合作莫過於雙方捆綁在一起產生一致的利益追求,所以發展合資公司無疑是整合資源、優化資源配置的一種更有利的方式。

  多彩飾家有一套優秀的商業模式,有一流的產品線供應,通過強強聯手成立合資公司,可以與當地有實力、有能力並且對當地市場情況比較熟悉的企業捆綁在一起,實現緊密、一體化的合作,這樣的企業更瞭解當地市場的特性,可以因地制宜地開展市場運作。

  多彩飾家計劃在今年年底之前成立10家合資公司,輸出公司的品牌資源,複製公司的管理模式,統一公司的戰略運作;合作伙伴則根據自身的地緣優勢,提供當地市場資源,比如業務關係、人脈和資金等,實現雙方各類資源的優化配置和整合,這樣就能更高效地把當地市場發展起來。

  另一方面,成立合資公司的過程,也是篩選更有能力、可以共同發展的經營者的過程,是對市場優質資源的搶佔整合。

  多彩飾家對於選擇成立合資公司的合作伙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多彩飾家的期望中,未來其理想的合作伙伴應當具有更強大的實力,這種實力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和多彩飾家的思想、戰略高度一致,可以看到家裝後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二是有能力指揮整個公司運作,要懂得當地市場的門店選址、銷售及團隊管理、施工隊伍組建及管理、廣告投放、財務管理,乃至對消費者的消費行為習慣都要有一定的瞭解,要具備出眾的領導管理能力,真正懂得商業運作。概括來說,就是要找到思想高度一致,同時資金實力與市場運作能力能夠與之匹配的物件。

  之所以提出這樣的“苛求”,也許與其對市場發展和競爭的緊迫感有關。多彩飾家所耕耘的居家換新市場雖然是其自身一手開創的,但是與之相關的網際網路家裝市場和家裝後市場,正有越來越多的企業和資本湧入,未來其競爭對手可能來自不同的領域。吳堂祥對競爭形勢的演變速度有很清楚的認識,他明確地表示,也許到明年的今天,市場上就會有很多像多彩飾家一樣的公司出現,所以必須在時間和速度上搶佔先機,用一年時間讓多彩換新服務全面覆蓋全國所有一線城市。而從多彩飾家自身的儲備看,專業化團隊組建基本完成,資金充足,未來還會有更大的資金融入,戰略清晰、模式創新、實力充沛的多彩飾家“沒有理由慢”。

  每個企業的發展都會經歷不同的階段,多彩飾家O2O家居換新服務的成長之路是一個持續積累與創新的過程,既要繼承前期的實踐成果,又要不斷地自我突破。吳堂祥強調說,不管發展階段如何更迭,多彩飾家的初衷是沒有改變的,那就是致力於為消費者提供省心、放心、舒心的居家換新服務,成為消費者居家換新的好幫手。這是多彩飾家創造的市場價值,“合資公司+直營店”齊頭並進,不斷地放大這個價值,多彩飾家就能夠抵禦競爭變幻,保持領先優勢。

  二

  方所:文化的例外還是例外的文化?

  方所與例外的跨界混搭

  方所與例外是毛繼鴻做的兩個相對獨立的商業品牌:前者主營圖書,創立於2011年11月,先後在廣州、成都、重慶等地的頂級商業中心開出體驗店;後者做的是中式偏現代服裝,創立於1996年,目前有100家左右實體店,宣稱年銷售額10億元。兩者結合起來,方所裡面賣衣服,外面配圖書,再混搭以咖啡、植物及其他20多個國外設計師品牌,就氤氳和合為毛繼鴻經常對外強調的“美學生活”,或是“中國價值”。

  不可否認,從服裝品牌傳播的角度上看,例外的這種混搭跨界模式無疑有相當的創新之處。這種創新加上產品本身一定的溫度,甚至有意無意引來第一夫人的青睞,並藉著後者國家品牌與明星品牌的雙重槓桿,攝取了巨量的消費者心智資源,讓例外服飾一飛沖天。即使是方所,也似乎因此成為圖書文化中的一種“例外”。按照毛繼鴻的說法,當所有圖書渠道都在承受微利甚至虧損的壓力,而不得不遵循低成本運營鐵律時,前者卻任性地高舉高打,把首家店開在廣州太古匯這樣頂級商業中心,且“兩年後就實現了贏利”,2014年營業額更是高達6000萬元。

  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眾所周知,太古匯月租一般為每平方米1900元左右,根據方所官方公佈的資料,其廣州店總面積1800平方米以上,其中方所圖書佔地500平方米,營業額佔2014年總額的35%,因此,2014年方所圖書收入應為2100萬元。由於圖書價格比較透明,一般渠道毛利為碼洋價的40%,初步得出方所2014年圖書毛利大概在840萬元左右。由此推算,即使不考慮其他成本,方所圖書業務還在虧損。

  這個虧損必然由例外服飾或其他國外設計師品牌來埋單。也就是說,方所目前還無法作為一個獨立的書店來生存,必須依賴於前者。因此,至少目前來講,方所還不是文化的例外,這是所有文化投資人應該清醒的地方。

  方所成為例外的文化符號

  當然,如果僅把方所看作是例外的一種品牌文化延伸,或者只是例外的一種品牌傳播手段,又是極其成功的。根據有關資料進一步推算,2014年廣州方所例外服飾及其他品牌總營業額約為3900萬元,店租成本加上人工等其他成本及方所圖書方面的虧損,即使有贏利,也談不上樂觀。但這樣的財務資料,如果把它僅看作是體量近10億元、卻從來沒花一分錢做過廣告的例外服裝的一種廣告投放“正成本”,無疑是當下中國所有品牌傳播案例中超級成功的典型。打廣告不花錢甚至賺錢,除了例外服飾,目前國內企業中能夠做到的還是少之又少。

  何況,考慮到例外服飾依靠主流意識形態文化,通過“暴利性商業中心照樣支撐起微利性的文化專案”這矛盾所營造的話語,在社會文化、商業文化領域所掀起的巨大的新聞效應,以及方所作為一種“類文化流行”本身給消費者帶來的貌似毫無功利企圖的全新體驗,對於傳播和提升例外服飾品牌文化形象的戰略作用,更是任何財務資料都無法評估的。我們依稀看到了韓國品牌、日本品牌面臨自身品牌弱勢時轉而進行“文化先行”的身影。

  價值終點:從傳播文化到創造文化

  值得警醒的只是,攜帶日韓甚至美國迪斯尼等品牌的“先行文化”中,一般都帶有鮮明的價值取向與文化個性,而例外服飾中的“方所文化”雖然同樣不乏陰陽、虛實、矛盾以及“無用之用”等代表中國文化的整體、辯證類文化意象,但其中蘊含更多的還是英國早期作家倫勃朗描述的那種炫耀性“明顯消費”與“明顯有閒”的“有閒階層”生活方式。

  當然,例外畢竟只是一個藝術性品牌,是商業上的“非主流”,結合例外自身品牌弱勢、甚至國家品牌相對弱勢的具體語境考量,毛繼鴻這樣做,也許一方面是一種短期商業策略上的明智之舉,另一方面也透著一種長期戰略模糊、不得已而為之的無奈。但無論如何,方所目前所呈現出的文化形態都不應、也不會成為例外的“主流文化”,更不是中國服飾的“主流文化”。

  日本學者藤本隆巨集曾把製造企業能力體系分解成三個層次:核心競爭力即系統組織能力,包括提供比競爭對手更低的成本、更高的質量和更短交貨期的產品製造能力,通過生產現場的改進活動或新產品的開發、不斷改進生產工序和提高產品水平的自我改善能力,持續學習的進化能力——深層競爭力生產效率、生產週期、開發週期、產品合格率——表層競爭力產品外在設計、價格、通路效率、廣告,三個層次的能力體系也適用於例外服飾。只要例外還想作為服飾品牌代表“中國價值”走向國際市場,就應繼續加強以上“中國例外”式的表層競爭力,即品牌價值傳播文化,還應著重自身深層競爭力、組織力的培育,即品牌價值創造文化。

  >>>點選下頁進入更多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