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企業物流方面畢業論文

  物流是企業一種重要的資產,近幾年物流資產已經受到越來越多企業的重視。下文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的範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篇1

  淺談企業物流管理

  摘 要 企業物流經營就是企業為合理配置物流資源、有效提供物流服務、不斷創造物流價值、謀求良好經濟效益而理順各種關係的活動過程,本文主要對企業物流管理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 物流管理 企業成本 供應鏈管理

  物流最主要的問題直接來自工商企業的經營,企業物流是物流研究和實踐最重要的領域之一。企業物流是指在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物品從原材料供應,經過生產加工,到產成品和銷售,以及伴隨生產消費過程中所產生的廢棄物的回收,以及再利用的完整迴圈活動,包括供應物流、生產物流、銷售物流。

  一、物流管理的概念

  物流管理有狹義和廣義之分。狹義的物流管理是指物資的採購、運輸、倉儲和配送等活動,是企業之間的一種物資流通活動。廣義的物流管理包括了生產過程中的物料轉化過程,基於這種廣義的物流管理,供應鏈管理也常常被人們認為即是物流管理。物流管理與供應鏈管理具有相似性,但在管理範圍、管理角度、組織內部關係等方面又有明顯的區別。由此可以看出,供應鏈管理源於物流管理,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的重要內容,供應鏈管理的實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採購、運輸、倉儲和配送等物流作業環節的管理和運作狀況。因此,物流管理是供應鏈管理髮揮整體效益的前提和基礎。

  二、企業物流成本

  物流成本的降低包括巨集觀和微觀兩個層面的內容:從巨集觀上講就是降低全社會的物流綜合成 本;從微觀上講就是降低微觀企業的物流成本。微觀物流成本和巨集觀物流成本都需要降低,但是核心是要研究降低巨集觀物流綜合成本的問題。要達到這一目標需要解決兩方面的問題:其一要研究解決物流成本核算的方法問題;物流成本到底應該怎樣測算,我們的實際物流成本到底是多少這兩個問題仍然是物流領域長期沒有得到很好解決的問題,這已經嚴重製約了我國物流整體發展,造成情況不明,方向不清。參考歐美等發達國家的情況,物流成本基本沒有現成的資料,其主要資料指標是經過加工處理後的資料。

  根據我國現行統計體制的特點和我國物流發展的具體情況,我國物流成本核算要解決:1物流成本有關指標,包括基礎指標和綜合彙總指標問題。2物流成本資料來源問題,其資料是依賴於物流統計資料基礎平臺的建設,需要對統計資料分析平臺的初級資料和次級資料進行科學的分組,深層次的加工提煉。資料來源和研究方法的統一是物流成本核算的關鍵。因此,加大物流成本方法和資料加工的研究力度是當前物流發展最為迫切的任務。其二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問題;物流成本核算只解決了物流成本的測算問題,更為重要的是如何降低物流成本的問題。降低物流成本是一個綜合性的問題,它需要法律法規、物流規劃、物流運營、資料分析、物流教育平臺組合的綜合效應支援。

  三、企業物流管理與傳統物流管理的區別

  由於供應鏈管理下物流環境的改變,供應鏈中的物流管理與傳統的物流管理有許多不同點。傳統物流管理的主要特點是:縱向一體化,供需資訊不穩定,缺乏合作,需求資訊和反饋資訊都是逐級傳遞的,資源和資訊利用率低,無法共享,因此上級供應商不能及時地掌握市場資訊,對市場反應速度慢,從而導致需求資訊嚴重扭曲。而在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模型以資訊共享為平臺,和傳統的縱向一體化物流模型相比,資訊流量大大增加。由於可以做到資訊共享,供應鏈上任何節點的企業都能及時掌握市場的需求資訊和整個供應鏈的執行情況,每個環節的物流資訊都能透明地與其他環節進行交流與共享,從而避免了需求資訊的失真現象。供應鏈管理下的物流管理有可以有效的降低庫存成本。

  四、如何進行企業物流管理

  一從創新的角度來進行基於供應鏈環境下的企業物流管理。

  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企業生存的動力。企業作為物流業的主體,應通過創新來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在供應鏈管理環境下進行物流管理,從創新的角度來看,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創新,分別是物流服務理念的創新,企業物流組織創新,物流管理技術創新,企業物流管理體制創新,重視物流人才的培養等。

  1、物流服務理念的創新。

  就物流服務理念的創新而言,就是樹立客戶需求之上的理念。首先可以在企業中匯入先進的物流服務理念。然後進行物流服務內容和服務方式的創新。這樣就可以改變過去以規模效益獲得經濟效益的主要思想,建立適合於需求多樣化,甚至實現客戶化定製的新的物流服務。

  2、企業物流組織創新。

  就物流組織創新而言,由於物流活動地理位置分散和通常一個企業跨越一個行業而執行,沒有一個絕對的對或錯的組織結構存在,加之企業所處環境的不同和企業自身特點的迥異,並不存在一種適合任何企業的物流組織設計方法。

  3、物流管理技術創新。

  從物流管理技術創新來看,物流作為企業新的利潤源泉,其管理創新應以網路及電子商務為依託,通過集約化、現代化管理實現廠商的零庫存和少庫存,減少產品運轉週期,以適應企業物流管理的需要。物流管理技術創新途徑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積極使用高科技物流設施裝置,改善物流管理技術;利用資訊網路技術優化供應鏈管理;以物流管理資訊化帶動物流管理現代化。

  4、物流管理體制創新。在物流管理體制創新方面,必須建立健全新型物流管理體制並輔之以合理的執行機制,從企業組織上保證物流管理職能始終貫穿於物流服務的建設、計劃、組織、協調等各方面。

  二從物流管理模型內容上來進行基於供應鏈環境下的物流管理。

  1、運輸管理。

  運輸是物流作業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原材料和貨物都要通過運輸來實現空間上的轉移,正確的進行運輸管理可以提高整個物流系統的執行效率和績效,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益。

  2、庫存管理。

  基於供應鏈的庫存控制,要求企業從傳統的只注重自身的庫存管理轉向注重整個供應鏈的庫存控制,建立供應鏈上企業的戰略聯盟關係,實現資訊共享和協同作業;通過整個供應鏈服務水平的提升和庫存成本的降低,實現供應鏈上企業的共贏,進而實現供應鏈上各節點企業的客戶響應水平的提升和運營成本的降低。庫存管理從以物流控制為目的向以過程控制為目的的轉變是庫存管理思維的變革。

  3、採購管理。

  在供應鏈中,採購管理模式是使用者需求訂單驅動製造訂單的產生,製造訂單驅動採購訂單的產生,採購訂單再驅動供應商。採購管理用的一般策略是準時採購策略,基本思路是在恰當的時間、地點,以恰當的數量和質量提供恰當的物品,其目的就是通過持續改進來消除庫存和不必要的浪費,準時採購策略模式得以有效進行的重要手段。

  4、顧客響應管理。

  在激烈的競爭中,顧客的選擇餘地變得越來越大,如何改善與客戶的介面關係,將客戶整合到企業的價值創造活動中,成為提高客戶響應和客戶滿意的關鍵。客戶與供應鏈間的互動能力變強,客戶可以將自己的需求直接通過網路方便地傳遞給供應鏈系統,同時有可能實時地掌握產品的進度情況,這樣把客戶整合到了產品價值創造的過程中來了,供應鏈的客戶響應度和提供產品的客戶滿意度大大提高了。

  五、總結

  物資管理工作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企業的生產、技術、財務等多方面的經營活動和經濟效益;在現代社會,物流的概念被炒作的十分熱門,但這不僅僅是一種炒作,現代物流管理思想確實是有相當的科學基礎和成熟的技術,也不乏成功的例證。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完善,企業必須改變過去計劃經濟模式下的物資管理思想,採用先進的物資管理方式,這種方式必須是與企業整個生產管理變革相適應。確定新的物資管理思想,建立高效的物資管理組織機構和供應體系已成為必然的趨勢。企業只有探索出適應市場發展的新型物資管理模式,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生存和發展。

  參考文獻:

  [1]張玲毅.整合供應:採購中的供應鏈管理.物流技術,2000,01.

  [2]龍頁玉.企業管理中的創造性思維.物流技術,2000,01.

  [3]高建兵,黃岩.企業物流成本的控制研究.物流技術,2000,03.

  篇2

  淺析企業物流發展

  摘要:近年來,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市場競爭不斷加劇,企業間競爭優勢的關鍵,已由開掘“第一利潤源泉”:節約原材料、“第二利潤源泉”:提高勞動生產率,轉向建立高效的物流系統。企業對物流作為“第三利潤源泉”有了比較深刻的認識,優化企業內部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成為目前多數國內企業最為強烈的願望和要求。

  關鍵詞:企業;物流;發展

  一、轉換企業管理思想、積極引進現代物流理念

  “物流”的概念於20世紀初在西方發達國家產生,進入80年代以來,美、日、歐等發達國家開始了一場對各種物流功能、要素進行整合的“物流革命”。首先就是企業內部物流資源整合和一體化,形成了以企業為核心的物流系統,物流管理也隨之成為企業內一個獨立的職能部門。

  但現在國內的大多數企業對物流的理念並不清晰,談到物流,首先可能會想到第三方物流、電子商務、配送等相關概念,其實還有一類物流業務值得我們關注,那就是生產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所謂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就是指企業從採購、生產到銷售過程中一系列的涉及到物料管理的業務,如原材料的採購、入庫、保管、領用、移轉、消耗、銷售業務等等。不能狹義地理解為被優化的、可以最大限度提高效率同時減低成本的外部物流就是物流的全部。舉例來說,當企業出產一件產品時,大部分企業僅僅重視產品從出廠到終端客戶這一過程,而對產品被生產為成品前的物流過程一無所知,或是根本找不到物料流向等關鍵成本問題,造成物流成本居高不下,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經濟發展。

  二、整合企業內部物流資源,對企業內部物流流程進行改造

  由於過去長期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幾乎每個企業都建立了自己“大而全、小而全”的物流系統,在計劃體制下形成的物流模式現仍在影響著企業和社會生產,企業內部的採購、倉儲和配送職能未能進行充分整合,也就無法實行一體化的內部供應鏈管理,這必然會導致採購成本、倉庫面積、庫存資金持續維持在一個高點上。形成企業內部物流一體化,企業要成立專門的物流管理機構,相對集中產前、產中、產後的物流管理職能,對供應鏈實施具體的規劃設計和組織管理。

  例如一汽集團原有的鬆散縱向管理模式就造成採購資源分散,不能形成集團公司整體優勢;採購管理分散,採購政策和標準不統一,採購行為不規範,造成物資資源“散、亂、差”的局面。沒有統一的計算機輔助採購監控管理系統,無法實現高層次的集中採購。計算機網路硬體落後,滿足不了物資採購系統集中管理髮展的需求。集團公司內部各個子公司均站在小集體的利益上各自為政,造成總部的物流成本嚴重超支。

  一汽集團通過集中採購管理職能部門,建立採購資源網。實現了集團公司採購資訊共享、統一了採購過程中的業務流程、明確集中採購的範圍、優化了供應商群體、實現對各子公司採購的監控、有效降低零部件的採購價格等。降低企業的物流成本,提高整體競爭能力。

  三、在企業物流集中化管理中可以解決的問題

  1.優化企業庫存結構,盤活存貨資金

  從會計核算的角度來看,庫存是存貨,是一種流動資產,從資金管理角度看,它又是資金的沉澱,是一種包袱,作為流動資產,它有增值的潛能,作為包袱,它可能轉化為企業成本或損失。在企業內部物流集中管理中,可以重新核定各項庫存定額,減少乃至取消各部門倉庫和中間倉庫,降低庫存,減少資金佔用。同時可以排程各部門間的物料需求,對庫存中的呆滯料能夠通過集中管理後的敏捷反應及時做出處理決策。在企業內部通過提高供應效率,做到原材料和零部件直送需求點,逐步實現零庫存、零等待。優化銷售物流鏈,縮短產品到達終端使用者的時間,降低成品庫存。優化供應配置,通過供應鏈一體化協作,鼓勵供應商在採購駐地建立銷售分撥中心。強調由供應商和採購商共同管理庫存。生產所需的零部件隨用隨取,定期結算,既降低了儲備資金佔用,又節約了庫存場地的佔用。

  2.發揮集中管理的優勢,降低採購成本

  考慮如何控制採購成本,很容易想到的解決之道是採取集中採購。對主要的原材料實行招投標,充分發揮集中管理後的批量優勢,降低採購價格。海爾集團特別提出了“四大”集中採購策略,即“大訂單、大客戶、大市場和大資源。”海爾集團將眾多產品都要使用的電纜重新設計,所採購的電纜由原來的幾百種減少為十幾種。僅此一項改進,就使得海爾集團在電纜採購上節約了大概20%的成本。

  3.加強控制,防止物流過程中的腐敗現象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還不太完善、各項採購制度還不很健全。當今又是在買方市場下,採購行為很容易會滋生出腐敗現象,我們要在集中管理的內部物流中嚴格規範採購操作程式,以提高採購操作的透明度,同時應在採購活動結束後,跟蹤監督檢查,以增強打擊違法行為的威懾力,從而使腐敗行為大為收斂。要定期加強對採購機構的考核,以提高採購操作人員的職業素質,增強其反腐防變的自我保護意識。在企業經營活動中經常會出現計劃外採購的情況,因此要制定完備的採購計劃控制體系杜絕此類問題的發生,同時對主要的原材料進行招投標,規範採購物品的標準,制定企業採購部門內控的採購價格,防止採購行為中的暗箱操作。

  四、加強企業物流資訊建設、完善ERP管理系統

  資訊化是物流管理的基礎,在進行物流操作中需要大量準確的資訊,如市場供應數量、供應價格、需求數量、需求價格以及庫存數量、品種、質量、規格等等。任何資訊的遺漏和錯誤都將直接影響物流管理的效果,進而影響企業的經濟效益。因此物流界有句格言:“物流管理,資訊先行”。在資訊化管理中企業紛紛藉助IT科技提升企業管理,運用ERP管理系統,目的是為了建立一個基於變化的快速中樞神經網路系統。

  在ERP系統中,物流管理的基礎資料一般包括物料主檔案主要資訊有;料號、品名、規格、類別、批號、條形碼等、物流管理主要資訊有;單位、計量單位、包裝單位、包裝方式、預設庫位、運輸資料等、貨源資訊、供應商資訊、客戶信用資訊、進價與售價價格政策以及最高庫存量、最低庫存量、安全庫存量等等。其實,在手工作業方式下,這些基本資料企業也可以建立起來。但是,如果不借助相關軟體,即使這些資料都非常準確,也無法滿足企業管理的要求,有些工作資料量大而且時間要求緊,手工處理是根本無法完成的。

  也正是這些因素,大部分企業利用ERP這個管理工具在企業內部物流管理上取得了相當的成效。ERP管理系統在保證企業生產經營管理正常進行的前提下,可以最大限度地簡化日常事務,降低原材料成本和運營成本,降低庫存和佔用資金,增加企業的流動資金,減少財務收支差錯或延誤,使物資管理人員把更多的精力集中在諸如供應商選擇、合同談判和效益分析等戰略性決策任務上。

  完善ERP系統應注意的主要問題:1、用計算機來管理物資不能照搬照抄人工管理模式,變成人工管理的翻版,而是要根據物資管理的目標對人工管理的業務流程進行優化、合理化、科學化,要超越當前的業務,抽象出業務中的管理思想和規律。

  2、要讓物流、資金流、資料流、控制流暢通並形成一個完整的閉環反饋系統。整個物資供應管理系統要以計劃和控制為主線,在ERP系統中需充分體現物流、資金流、資訊流、控制流有機整合的管理思想。同時,物資的管理效率就體現在對資訊的採集、傳遞、處理加工過程中,資訊流是物資供應管理過程的影象。3、要有豐富的監控、考核、管理功能,做到事先有計劃,事中有控制,事後有核算,要求每一個業務過程都要為領導綜合管理提供豐富的決策資訊和考核資料。

  參考文獻:

  [1]王美麗. 改進物流成本管理[J].商業時代,2003,5:56-58.

  [2]陳利秋,李培亮.物流管理操典[M].廣州:廣東經濟出版社,2002.78-86.

  [3]郭豔崢,張建宗,高啟. 論實施物流成本的管理與核算[J]. 河北職業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2,4:45-47.

  [4]方慧. 電子商務時代企業物流成本管理初探[J]. 四川會計,2001,4: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