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一上學期心理論文

  心理健康教育與諮詢是輔導員職業能力標準的重要內容之一,加強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學生工作的重要任務,如何加強和改進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我們必須思考和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心理論文,供大家參考。

  心理論文範文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探討

  一、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現狀

  抽樣調查表明,當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很多學生表現為意志薄弱、情緒不穩定、缺乏自信心、依賴性強、心理承受能力弱,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強迫、緊張等心理症狀,嚴重的會演變為心理障礙,這已經成為一個不可忽視的社會問題。

  1.學習方面

  高職學生本身文化知識基礎較差,對於學習環境、學習內容、學習方式的巨大轉變,很多學生學習動力不足,一部分學生產生厭學情緒,極大地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2.情感方面

  高職學生年齡大多在17~20歲之間,處在青春期。這個階段是高職學生心理和生理變化最大的時期,一方面,他們渴望與異性接觸;另一方面,他們在情感問題的處理上不成熟,有的是為了排解寂寞,有的是為了經濟目的,也有的是因為對方比較優秀。總之,交往目的的盲目性,往往會導致他們處理問題比較草率,有可能導致他們的情緒大起大落。

  3.就業方面

  在競爭激烈、優勝劣汰的求職市場上,部分高職學生深感困惑,出現各種心理問題。有的學生懼怕職業選擇,或因屢次求職受挫產生強烈的自卑感和自我否定;有的學生不能正確把握就業方向,依賴於父母、學校和老師的推薦;有的學生對走向社會缺乏心理準備,產生緊張心理和嚴重的危機感。這種自卑、盲目或焦慮心理會直接影響到他們在應聘中真實水平的發揮,影響到他們能否順利就業,而就業的挫折往往會導致高職學生出現心理問題。

  4.人際關係方面

  很多高職學生缺乏人際交往的經驗和技巧,在人際交往中通常會表現出唯我獨尊、嫉妒心強或交際恐懼等問題,進而產生孤獨、自卑、恐懼、不滿、煩惱、焦躁等不良情緒,如果處理不當,很容易造成人際關係緊張,從而導致心理失調。

  5.社會認可度方面

  從外部因素來說,有些人認為高職學生是高考落榜的失利者,是學習比較差的學生,高職學校的教育質量不如名牌大學,更有錯誤的觀念認為“高職教育不是高等教育”,致使高職學生在與外界交往中,會產生社會認可度低、低人一等的自卑心理。從學生自身來說,有的非熱門專業畢業生就業較為困難,有的不願意到企業第一線從事較為艱苦和枯燥的工作,有的對薪酬待遇和工作條件等期望值過高。很多用人單位選聘員工時過分強調工作經驗和片面關注學歷,理想和現實往往會有巨大落差。由此給學生帶來一系列心理問題。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應對策略

  高職學生存在的心理健康問題,既有個人的原因,也有家庭的、學校的乃至社會的原因,已日益影響到高職學生的日常生活和未來的健康成長,不容忽視。高職院校應積極採取應對策略,保障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有效預防由心理問題引發的不良後果,以實現學生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的目標。

  1.重視思想教育工作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社會轉型時期的變化、意識形態領域的鬥爭,使高職院校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面臨很多新的挑戰和問題。高職院校可以通過多種形式和方法,加大對學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通過立志成材、情感和行為規範教育,積極正面引導,幫助學生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削減外界因素和社會因素給高職學生帶來的衝擊和負面影響;使思想教育工作貫穿於專業教學全過程,培養學生較好的職業素質,加強擇業指導教育。因此,行之有效的思想教育工作,對學生的心理健康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2.建立預警處理機制

  高職院校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應高度重視,並建立一套完善的危機預警和處理機制。心理危機預警機制起著預防心理危機事件發生和心理危機發生前預警的作用,從而保證在危機事件發生時能夠有條不紊地進行處理。一方面,通過開設課程和舉辦講座,加強學生的心理健康宣傳教育,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意識和自我調節能力;另一方面,成立由家長、學校、系部、班主任或輔導員和學生共同組成的危機處理委員會,主動預防,加強引導,積極採取措施,正確處理危機事件,強調有序和常規的過程管理。對高職學生進行成長訓練,其內容包括生活技能訓練、挫折訓練、專業基本功訓練、素質拓展訓練、模擬招聘訓練、入職禮儀訓練等,以幫助學生提升個人的心理素質。

  3.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強有力的心理健康專兼職教師隊伍,是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力保障。高職院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和條件,組織開展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可以不定期聘請高水平的、經驗豐富的心理教育專家走進校園,為學生排憂解難,通過指導和交流,關注他們的心理問題,幫助學生以健康的心理面對學習、生活和工作。高職院校應明確對心理健康教師的素質要求,擔任專職或兼職的心理健康教師,應具備較高的心理教育教學理論素質和豐富的教育教學經驗,關心學生,熱愛此項工作,接受過正規系統的培訓並考核合格。高職院校應注重現有師資的職前、在職培訓,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整體水平。心理健康教育隊伍建設應建立相應的考評機制,以便進行有效地監督和管理。

  4.提高心理諮詢服務

  一個人的行為往往是受心理活動支配的。在高職院校的教學和管理活動中,如果能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會收到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高職院校必須重視對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和輔導的工作,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世界觀,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除了日常學習、生活中給學生提供心理諮詢和心理健康教育外,還要培養學生具備完善的人格,既寬容他人,又要尊重自己;既要有爭取成功的能力和信心,也要有面對失敗的勇氣和胸懷,用陽光的心態面對一切。

  5.建設和諧校園文化

  高職院校應根據大學生青春激昂、活力四射的特點,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如“才藝大賽”“演講比賽”“街舞大賽”“歌詠比賽”等活動,營造一種生機勃勃、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組織學生參與社群服務和公益活動,將追求個人發展與適應時代要求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組織與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通過交流和探討,學會換位思考,讓學生體會到團隊的力量和同學協作的快樂,感受付出勞動所帶來的收穫的快樂,感受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增強學生的成功體驗,從而培養高職學生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健康愉快的情緒、勇於面對挫折的意志及良好和諧的人際關係。在組織社會活動及比賽的同時,通過多種形式的媒介平臺校園廣播、校刊、板報、櫥窗、貼吧、微信群進行宣傳,在校園裡創造關心學生心理健康、提高學生心理素質的良好氛圍和環境,形成健康、積極向上的校園風氣。

  心理論文範文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影響因素

  一、高職學生的心理特徵

  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於青少年時期,其心理素質還不完善,還不具備良好的判斷能力,很多因素都會對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造成影響。高職學生和本科學生相比,成績較差,屬於高考只對下的淘汰者,高職學生通常具有較強的自卑心理,在高考的打擊下高職學生求知慾和學習興趣低下,不具備良好的協調和控制情緒的能力,在人際交往方面也存在很大的問題,由於自卑心理,高職學生常不願意與人交往,由此可見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存在很大的問題。

  二、影響高職學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1.現實因素導致學生的自卑心理

  教育事業是我國關注的重點,我國教育部門把多數時間和經歷都放在了高等教育上,但是卻忽視了對高職學生的教育,或者說對高職院校的認可程度不高,這就給高職學生的心理造成了巨大的壓力。我國對高職院校的認可度較低,再加上高考制度不合理,職業教育的生源多是高考篩選下來的劣品。

  2.學習壓力大導致厭學情緒

  學生在高中階段屬於被動學習,在高職階段則要採用主動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習,高職學生必須具備較強的學習能力,養成獨立思考和獨立解決問題的好習慣,才能有效實現自主學習的目標。但是很多高職學生無法適應自主學習的方式,或者自我約束能力較差,就會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動力,甚至產生厭學的不良情緒。

  3.就業壓力大導致心理疾病

  隨著我國大學畢業生人數的逐年增長,大學生面臨的就業壓力越來越大,大學生就業存在很大的困難,這就導致高職學生的就業難度不斷增大,高職學生學習力會給高職學生造成巨大的壓力,有些高職學生心裡承受能力較差,無法很好適應激烈的競爭環境,就會產生心理疾病。

  4.人際關係差引發的心理問題

  高職學生的專業課時間比較少,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較差,他們把多數時間都花費在人際交往上,由於高職學生的社會閱歷極淺,則導致了高職學生不能全面正確的看待人際交往問題,學生腦海裡常有人際交往的理想模型,實際交往如果不符合這種模型,高職學生在人際交往中表現較差,就會產生心理障礙,學生的心理健康就會受到不良影響。

  三、解決高職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有效措施

  1.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

  高職院校應該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將心理健康教育貫穿到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建設良好的校風,使學生具備良好的集體榮譽感,促進高職學生的交流溝通火和團結合作。大力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舉辦心理健康知識競賽,開拓學生的視野。高職院校還應該建立心理諮詢網站,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及時解決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

  2.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

  高職院校應該加強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提高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質量,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高校還應該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檔案,定期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進行調查和測評,充分了解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情況,以便及時發現和解決學生的心理問題。高職院校還要定期對心理健康教師進行專業培訓,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綜合素質,定期舉辦心理健康知識講座,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心理健康狀況,從而進行有效的自我調節。

  3.加強高職學生生活技能教育

  加強高職學生的生活技能教育,能有效增強學生的自信心,緩解高職學生的就業壓力,使得學生在面對生活中的困難時,能夠進行適當的心理調節,緩解自身的壓力,以樂觀的生活態度,積極主動的面對並解決困難。高職學生生活技能的提高,能使其感受到自己的價值,緩解學生的緊張和焦慮情緒。高職學生具備良好的生活技能,就能更好的適應社會,為其以後的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4.加強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指導

  高職院校為有效解決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應該加強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指導,通過開展心理健康報告會和講座的形式,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思想教育,幫助學生了解就業現狀、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學生的日常心理問題進行專業指導,使學生明確自己的學習方向和就業方向。高職院校還要針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採取早發現早治療的措施,並和學生進行交流和溝通,瞭解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對學生的心理問題和困惑給予正確的指導和輔導,讓學生感受到學校和教師的關懷,以樂觀向上的態度面對學習和生活。

  四、結語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成為教育部門關注的重點,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意識到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找出影響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主要因素,針對這些因素採取有效的措施,才能及時解決高職學生的心理問題,促進高職學生身心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