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課堂生成還給學生自主成長的空間

      一、課堂不是教師的舞臺,而是學生“演習”的場所
        以往,課堂往往是由教師單向灌輸知識,教師注重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接受現成的結論,而把結論形成的過程省略了,學生處在淺層次被動接受知識的位置,接受知識、積累知識,卻不思考知識、評判知識、創新知識,這種教學方式讓學生失去了展示的機會,阻礙了學生思維的發展。學生應該是課堂學習的主體,只有通過自身的觀察、操作、思索、歸納,才能達到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
        課堂教學中要關注每一個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體驗到作為人的幸福感和尊嚴感;教學中要把握教育規律和學生生長髮育規律,把課堂還給學生,讓每一個學生都動起來;課堂教學中要順應和尊重學生的天性和本能,讓課堂的每一個環節都成為學生喜歡的遊戲活動;要了解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特點,讓學生在每一節課上都能收穫成功、獲得自信,使接受知識與提高素質同步發展,把要學生做的事情,變成學生喜歡做的事,幫助學生養成主動發展的終身習慣,使課堂教學成為學生愉悅的情緒生活和積極的情感體驗。
        二、科學把握課堂學習“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尺度
        學生主體是指學生是學習的真正主人,是課堂的主角。教師的主導作用則表現為教師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啟發者和引導者,為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提供服務。教師做主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就是要在學習目標的設定、學習方法的指導、重點知識的突破等方面遵循從學生實際出發的原則;就是要重視學情調查和問題彙總,靈活調整教學重點和策略;就是要想方設法讓學生全面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中來,在精心預設的基礎上尊重課堂生成,讓學生原有的知識和體驗成為課堂教學的資源,充分釋放在課堂活動中;要讓學生敢於質疑、勇於探索,把學習過程變成探究的過程,讓學生體驗認知過程,享受到獲取知識的快樂。 
        三、創設情境,營造開放式的課堂氛圍
        開放式課堂,不僅形式上開放,更重要的是師生心態的開放,要通過創設情境來點燃學生學習的熱情,激發學生學習新知的慾望。教學中教師要根據教材內容,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利用電教手段和直觀教具充分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把課本上的知識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呈現在課件上,創造學生愉快學習的情境。一是要做好“呈現問題”的情境創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設計呈現的內容和目標,力求提供直觀的、接近生活實際的、幽默的、引人入勝的情境,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引導學生以最佳的狀態參與教學活動;二是要做好“求知導向”的情境設計,激勵學生始終保持濃厚的興趣和強烈的求知慾望。學生在學習知識、獲得成功的同時,自信心會越來越強,學習的積極性會越來越高,越來越願學、樂學。不僅如此,伴隨著知識的獲得,學生的自學能力、實踐創新能力、合作意識、組織協調能力和表達交流能力等核心能力素質也會得到提高。 
        四、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健康成長
        育人為本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要把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作為學校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關心每個學生,促進每個學生主動地、生動活潑地自主發展,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營造符合學生成長規律的教育生態和文化環境,為每個學生提供適合的教育。要從學生成長的興趣和愛好出發,創新教育理念、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著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使學生成為校園和班級真正的主人,讓學生自主自由地快樂成長,從而體驗學校的人性和對人本的關懷,感悟校園時光的快樂和幸福,使教育從成人為學生設定的生活迴歸到學生自己真實的生活。教師的工作重心也要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學生會學知識”的開放式課堂教學上來,著力改變課堂上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昏昏欲睡的狀況。教師要用真心、真情、真誠關注每個學生的成長進步,用愛心和責任感激發每個學生的學習動力,用智慧和才能點燃學生的心靈和希望,用心血和辛勤贏得學生、家中的信任和友誼,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感染學生,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服務和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