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教學相關論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化學教學應該從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入手,唯有學生對化學學習產生興趣,才能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策略初探

  摘要:新課程的實施需要新的課堂教學策略。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策略,首先是新的課堂教學目標的確定,也就是三維目標的和諧。其次是與之相適應的課堂教學策略,即多樣式快樂教學,它包括快樂課堂;科學探究;聯絡生活;交流與合作等。

  論文關鍵詞:化學,課堂教學,目標,策略

    一、課堂教學目標確定以促進學生的發展,提高化學科學素養為依據

    傳統的化學課堂教學片面強調知識與技能目標,忽略了學生的情感,忽視了全面提高學生的化學科學素養。因而,實施新課程化學教學,必須把培養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提高化學科學素養放在首位。為此應全面考慮課程的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

    1、知識與技能目標確定策略

    實施新課程化學教學應把握好知識與技能目標。化學概念不應過分強調定義的嚴密性,要注意概念形成的階段性、發展性和學生的可接受性。如原子、分子的定義:構成物質的一種微粒,構成物質的一種基本微粒。元素化合物知識應重基礎性與實用性,聯絡實際生活與社會發展。如Fe的知識應注意Fe的幾種性質與生活中的運用,防止鐵生鏽對社會鋼鐵業的發展。化學計算讓學生體會,從量的角度研究物質及其化學變化的意義,不過份強調數學運算。在化學實驗教學中應注重學生的探究過程,培養學生儀器的正確使用方法與科學研究的素養。

    2、過程與方法目標確定策略

    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目標應充分考慮過程與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以探究的方式學習,激發學生探求科學的熱情和興趣,使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感受科學的作用,學會用科學的方法進行探究,為學生化學學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例如:“調查本地水汙染情況”不僅培養學生對水的認識,防止水汙染的措施等知識與技能,更注重其查閱資料,走訪調查,取樣分析等過程與方法。

    在過程中學習交流與合作,培養動手動腦能力,適應社會、關注社會、參與社會,將知識運用於社會,使“問題——情景——實驗——探究——交流討論——分析歸納——拓展應用”成為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提高能力的過程與方法。

    3、情感、態度價值觀確定策略

    化學課堂教學的最高目標是形成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化學知識技能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載體,方法與過程是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課堂教學催成情感態度價值觀。

    情感態度價值觀包括對自然和科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對科學本質的認識,對化學學習的興趣,對化學與社會發展關係的認識,科學態度、科學精神以及辯證唯物主義和愛國主義思想。這些內容是在豐富多彩的化學學習中獲得的體驗,在教學中形成科學的價值觀。

    實施新課程化學,在課堂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大方面的目標體現在各個主題內容的教學、學習過程中,互相依存,密不可分,在知識、技能、方法的學習過程中始終關注學生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變化;即在教學中讓學生通過多種活動方式學習知識和技能,從中體驗學習化學的樂趣,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感受並欣賞化學對改善個人生活和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作用,關注與化學有關的社會問題,學會與人合作,增強社會責任感。

    二、化學課堂教學策略的原則是快樂教學,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

    化學課堂教學策略是實現化學課堂教學目標的路徑,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全面提高學生化學科學素養,實現學生三維目標的和諧發展。策略是快樂教學,實現教學效果最優化。

    1、快樂課堂——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原則策略

    化學課堂教學首先應有愉悅的心情、快樂的氣氛,新課程課堂教學應在快樂課堂中進行,師生,生生同動腦、齊動手、共參與開展交流與討論,達到共發展,學生積極主動的獲取知識,這樣“印象深、理解透、記得牢”。真正使化學成為“化學、化學我愛你,就象老鼠愛大米”。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多用讚賞的語言“你真棒”、“你有獨到見解”、“你的想法令我驚奇”、“這個方法妙”等等。即對學生的質疑採用“推排球”——你怎麼想?“踢足球”——誰還有什麼不同看法?“拋繡球”——你真了不起,做對了,來調動學生積極參與教學,快樂學習。

    2、科學探究——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手段策略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學科特點:探究性強,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充分調動學生的探究積極性。根據不同教學內容採用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動,如探究性實驗“影響物質溶解快慢的因素”學生通過猜想——實驗——結論能得出“影響物質溶解快慢因素有:溫度、是否攪拌、顆粒大小”。並調查、辯論,“當地水資源的利用與汙染狀況”“塑料的好壞”。

    在課堂教學中應根據課堂內容,創設類似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蒐集與資訊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究活動,獲得知識、技能、情感與態度的發展,特別是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發展的學習方法與學習過程。

    3、聯絡生活——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興趣策略

    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要注意從學生熟悉的身邊現象入手,引導學生髮現問題,展開探究以獲得有關的知識和經驗。要緊密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使他們感受身邊的化學物質和化學變化,增強學習的興趣,強化他們對化學知識在生活實際中的應用。

    對於與學生生活實際緊密聯絡的物質及其變化現象,要注意在教學中尋找新的視角和切入點,使學生有新的認識如:“空氣”“水”。在水的教學中從化學角度認識生活中的水,探究水的組成和性質,瞭解水的汙染和水的淨化等。

    人們的衣食住行都離不開化學,因而應關注化學課堂知識在生活中的運用,關注社會的發展,使化學更好的為人類服務。

    4、交流與合作——新課程化學課堂教學優化策略

    新課程課堂教學離不開師生、生生的交流與合作,在教學中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人格,關注個體差異,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師生間、學生間的動態資訊交流,這種資訊包括知識、情感、態度、需要、興趣、價值觀等以及生活經驗,行為規範等,實現師生互動,相互溝通,相互影響,相互補充。相互發展,使教學效果最大化。

    課程改革的核心環節是課程的實施,而實施新課的基本是與之相適應課堂教學策略。以上是兩年多來探索的的一點小結,許多地方還需不斷補充完善。

  參考文獻:

  ①劉克文 初中新課程化學教學法 開明出版社 2003

  ②王祖浩、張天若 化學問題設計與問題解決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③教育部制定 化學課程標準 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03

  ④李文鼎 人教版新課標初中化學教材介紹

  範文二:淺談化學教學的網路資源利用

  摘要:合理利用網路資源可以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可以開拓師生的視野,網路環境下的化學教學有利於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教學中注意: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要合理地使用課件;不能一味地使用虛擬實驗。

  論文關鍵詞:化學教學,網路資源,優化教學,因材施教

    一、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

    教師講授、黑板、粉筆是傳統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三大要素,這種教學手段已經經歷了一個漫長的時期。但這種傳統的教學手段已經不能滿足時代進步的需要,學生也對黑板和粉筆的教學逐漸感到厭煩了。怎樣把課本里的東西變得生動、形象,依靠資訊科技,從網際網路中找資源,並應用到教學中。如果把抽象程度高的化學原理、物質的微觀結構晶胞結構、危險性大的化學實驗爆炸性實驗,通過網路資源把它們製成形象、生動、直觀的課件,使化學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過程具有更強的教育性、靈活性和直觀性,起到傳統教學中所不能達到的教學效果。

    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缺少實驗的操作,學生就很難理解物質的性質,更不能使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經濟、有互動能力和使用方便等優點,甚至使學生能像科學家、技術專家那樣進行科學研究,進行產品設計,進行一些在實驗室難以操作的實驗,從而使學生獲得進行科學技術活動的經驗。例如:《雷雨發莊稼》這句諺語,做實驗是不現實的,但光寫三個反應式,學生不能理解其實質。我們從清華同方資源庫中找到“雷雨發莊稼”的教學動畫,便於學生接受有關知識。利用網路資源不僅優化了課堂教學,而且增大了教學容量,提高了教學質量。

    二、網路資源可以開拓師生的視野

    網際網路是一個資源寶庫,只要我們懂得了從網上尋寶的方法,就能從網際網路中取得更多的知識,拓寬師生的視野。

    書本上的知識並不是很多的,藉助計算機可捕獲更多的知識。第四章《鹵素》中提到舍勒,學生通過Interner可以獲取有關舍勒的個人生活經歷、主要貢獻,也可以找出其它名人的生活故事及貢獻,從而增強崇尚科學的熱情,增強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高一第六章第四節《環境保護》中關於酸雨的內容不多,只要我們在google的搜尋引擎中,輸入“酸雨”,點選網站,就可以找到酸雨的成因、成分、危害及預防措施。同樣,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一些問題在網上可以找到解決的辦法。所以只要我們正確的引導學生怎樣上網,就會使學生通過網際網路學到更新的知識。

    教師從網路上可下載許多有用的與教學內容有關的資料,為備課提供更詳實的材料,充實教案。也可利用網上的課件,大大縮短備課時間,提高備課的質量。

    三、網路環境下的化學教學有利於因材施教

    傳統的課堂教學以教師講授為中心、學生被動接受為特徵。教師只能針對多數學生的理解水平來講課,這樣勢必造成好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學生“吃不了”。有了網路資源,從教學資源網中可以下載一些教學課件,根據本校學生的特點,再進行修改。讓學生先預習書本知識,再到多媒體網路教室上課。教學過程中,先讓學生自學課件內容,然後教師再對照課文的重點、難點加以講解。為了讓不同水平的學生都有所收穫,設計了不同層次的練習,使全體學生都有成功的喜悅。在教學過程中,要檢視學生的學習情況,不時地給他們指導和必要的提示。這樣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可自行選擇適合自己學習水平的學習順序和階段進度,並且使優生和差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教師的幫助,從而克服了傳統教學一刀切的現象,最終達到分層教學的目的。

    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

    提高化學教學質量的關鍵是要切實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教學手段的多樣化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現代資訊科技集文字、圖象、聲音、動畫等多種資訊於一體,具有很強的表現力,能使學生在學習中得到全方位的認知刺激和啟發,並在資訊科技營造的情景中輕鬆、愉快地獲取知識,提高能力。

    職高畜牧45班中有6個成績不理想的學生,參加了網路教學試驗班後,學習成績大有進步。他們不僅學會了計算機的操作,而且在網上可以找到課本上沒有的知識。如“日常化學”欄目中介紹生活中的化學,對於一些常見的生活現象作了科學解釋。“趣味化學”欄目中對一些有趣的現象作解釋,如空中取煙、鐵變金等。這些內容能激發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五、充分體現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學習過程中的設計者和協作者。教師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主動探索,並及時進行資訊的反饋與交流,對學生的想法進行及時的評價,還可以進行個別輔導,協助個別學生進行具體的學習。網路教學充分地發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使教師的角色由講師嚮導師轉變。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自主地去學習,積極思考,及時開展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利用網路可有效地開發和利用教學資源,可以提高教學效益,增大教學容量,並使學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發揮。利用化學進行教學,有著傳統教學所不能代替的功能,應值得推廣。但在實際教學中還應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1、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加強自身素質的提高

    現代教育理論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學習是獲取知識的過程。知識不僅是通過教師傳授而獲得,而是通過協作、討論等活動而實現意義建構的過程。作為現代教師,應突破傳統思想的束縛,要有豐富的專業知識,還要有一定的計算機操作能力和課件製作能力。成為教學資訊資源的設計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因此,教師要有開放的教育觀念,充分利用網路資源,加強現代教學技術理論學習,提高綜合素質適應網路環境下的教學。

    2、合理使用課件

    把網路資源應用到化學教學中,課件是課堂教學的必備材料,但要製作課件,就要化費許多時間,不利於教學。因此,我認為應從各種途徑去尋找適合自己教學內容的課件,將他人的成果為自己所用,實現資源共享,並充分利用網路把好的課件進行重新制作成適合本校學生的課件。

    3、不能一味地使用虛擬實驗,把好“輔助教學”的度

    計算機模擬化學實驗具有形象、生動、直觀、經濟、有互動能力和使用方便等優點,但也存在著明顯的欠缺。在虛擬實驗中,特別是氣味學生不能體會到,缺少一定的感性認識,不利於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培養,不利於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的培養。虛擬實驗不可能完全代替學生動手做實驗,所以一定要合理利用虛擬實驗,最好使兩者達到有機的結合。

  參考文獻

  1、化學學科教學知識研究張小菊華東師範大學2014-03-01

  2、面向學習者的化學教學設計裴新寧華東師範大學2003-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