矯正學生的過錯行為促使學生自身和諧發展

    摘 要:在構建“溫馨教室”中,我們倡導學生自身的和諧發展,但某些學生由於多方面的原因,導致他們的行為習慣暫時不符合道德要求,他們存在著過錯行為。矯正他們的過錯,不僅關係到這部分學生自身的成長,而且關係到對全體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甚至影響著整個社會的精神文明建設。因此,分析學生過錯行為的表現及其形成原因,並依據他們的心理特徵,採取有效的方法矯正其過錯行為,是學校德育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關鍵詞:過錯行為 內因 外因 矯正方法 
        所謂過錯行為,即學生經常會產生的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為。具體地說,就是不符合《中學生守則》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範》的不文明行為,如愛罵人、好打架、無禮貌、撒謊、惡作劇、故意違反紀律、考試舞弊、小偷小摸、損壞公物等。過錯行為是品德不良的前奏,但其嚴重性、穩定性還沒有達到品德不良的程度,相對來講比較容易矯正。
        一、過錯行為產生的原因
        1、內部原因——學生自身
        初中階段經常被稱之為“叛逆期”或“危險期”。初中生的這一年齡特點決定了其對道德評價往往掌握不準,分辨是非的能力較差,堅強的意志品質也尚未形成,其附帶產品便是過錯行為的一再出現。概括的說,過錯行為就是初中生髮展階段所特有的年齡上與個性心理上的某些特點以及自身的社會導向能力(即依據道德準則有選擇地接受外部影響和調節行為的能力)不強所致的一些行為。
        2、外部原因——家庭、學校及社會等
        很多材料表明,學生經常出現不文明行為或違反紀律的行為,它首先與缺乏家庭管教或教育不得法有關,如父母過分的嬌慣使其養成了任性的習慣、家長動輒打罵則使他們喜歡在外面洩憤等。其次也受學校這個特殊環境的影響。當學生出現成績差、缺乏學習興趣和動機,或與教師有對立情緒的存在等,都容易使之進一步產生過錯行為。如果教育者思想、作風、態度,教育的要求及方式、方法,出現某一方面的問題,也都會影響對有過錯行為的學生的教育,甚至會直接或間接影響學生產生過錯行為。
        此外,社會上的各種壞影響和不良思想及行為的傳播,如不健康書刊、影視、網咖、電子遊戲廳以及社會上具有多種惡習的人的影響,常使學生在過錯行為中愈發難以自拔。
        二、過錯行為的矯正方法
        1、消除疑慮,改善關係
        有過錯行為的學生經常受到家長、教師的斥責和懲罰,還要面對同學們的恥笑或歧視,一般都比較心虛、敏感,對別人懷有戒心甚至敵意;但他們又很需要得到大家的諒解和信任。所以,首先要使他們解除顧慮,擺脫消極的態度;其次,應調整師生和生生之間的關係,教育集體正確對待和熱情幫助他們。只有當這些學生體會到老師的善意,感受到集體的溫暖,他們才會消除對立情緒,增強對人的信任感,樂意接近老師並接受指導,樂於參加集體活動並從中得到教益。 
    2、抓住時機,震撼內心
        比如在我們班上有個男孩子,平時橫行霸道,經常欺負女生和弱小男生,大家都不喜歡和他在一起。一次自由活動課,突然有同學看到我們班最弱小的男生在哭,旁邊站著那個男生,大家便一致認為是被那個男生欺負了,直接把他帶到了我的辦公室接受“處置”。我沒有妄下定論就批評他,而是讓他說明事情的經過。原來是那個男生自己摔倒了,正巧他在旁邊,便扶他起來了。後經弱小男生證實確實如此。於是,我在全班面前大大地表揚了他一番,並讓大家摘下有色眼鏡,一起來談談那個男生的優點。最後,就他平時的行為,對他提出了一些意見和希望,也表明大家很願意和他做朋友。經過這次事件的震動和教育,他心悅誠服地接受了教師的引導,在班中不再囂張跋扈,慢慢朋友也變多了。所以說,教育時機很多,只要教師抓住並善於利用,就會成為矯正過錯行為的有利條件。
        3、保護自尊,點燃自信
        比如一個經常拖拉作業、無視班規、調皮搗蛋的學生,在老師和同學眼裡簡直是一無是處。而當有一天,老師突然發現了他在體育上的優勢,鼓勵其參加運動會,之後在運動會中,他獲得了好幾個獎,為班級爭了光,老師在班中大大表揚其為班級爭得了榮譽,並順勢安排其做體育委員。學生可能就因為這一系列的事情和變化而重拾自信,過錯行為也一件件地到了矯正。正像增強體質也能治病一樣,發揚學生的長處、進行正面培養也很有利於過錯行為的矯正。
        4、提供範例,明辨是非
        實踐表明,提高學生道德認識的好辦法之一,是向他們提供有正反面經驗教訓的生動事例或文藝作品,通過啟發、討論使他們明辨是非、分清好壞,從中得到借鑑,領悟到改正自己行為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在這個基礎上,再逐步地向他們提出一些力所能及的要求和改正的辦法。一旦學生有了顯著而穩定的進步,要充分肯定,同時幫助他們一起總結取得成績的原因,引導其“更上一層樓”。如果這個方法用得好,就可以使學生形成崇高的理想,從而激勵自己去改變現狀,不斷要求進步。
        5、反覆教育,堅持考驗
        過錯行為的矯正是一個破除舊動型建立新聯絡、新動型的過程,而這個過程絕不是一帆風順的,也有一個量變到質變的過程。所以在矯正的初期,要允許過錯行為的反覆,反覆有雙重性,學生如果能在反覆中吸取教訓,那麼這種反面經驗也會成為日後抵制誘因或不良習慣的內在力量,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一定要在反覆中堅持教育。另外,應當設定一定階段的考驗期。考驗是一種信任的表示,它也可以使人產生一中尊嚴感。而成功的考驗則會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意志力。
        6、具體分析,區別對待
        初中學生儘管年齡層次相近,但由於其性別、個性、生理、心理特點的差別以及學生過錯行為的性質、程度不同,因此想要更順利、更有效地進行矯正工作,就必須考慮這些差異,採取靈活、機智的方式方法。哲學家說過,具體問題需要具體分析。所以,我們應遵循這樣的原則:“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要考慮教育的實效。
        儘管在學生成長的道路上會出現多種不和諧因素,但只要我們採取適當方法,因材施教,就一定能構建學生自身的和諧發展,這是建立“溫馨教室”的本質。
參考文獻
1、章志光 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吳思娜 21世紀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指導.科學出版社,2007。
3、王寧 今天,我們怎樣做班主任.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
4、黃景玉 曾慶春 魏庭全 教師職業道德經典案例評析.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5、戈登·德萊頓 珍妮特·沃斯 學習與革命.上海三聯書店,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