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優秀論文

  化學實驗是進行新產品開發和化學教學的重要手段,它對於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參考。

  範文一:臨床醫學有機化學PBL教學法思考

  摘要:醫用有機化學是醫學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基礎課程。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創新,已成為當前醫用有機化學教學改革中的緊迫任務。同時,“卓越醫師班”改革試點的設立對醫用有機化學的教學也提出了更高要求。筆者對臨床醫學專業卓越醫師班醫用有機化學課程的部分章節嘗試運用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法進行授課,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積極性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關鍵詞:PBL教學法;醫用有機化學;卓越醫師班

  醫用有機化學是醫學基礎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後續如生物化學等生命科學相關課程的學習打下基礎,對培養科學的觀察能力、嚴肅認真的科學態度和正確的學習方法具有重要的作用。為適應21世紀新形勢下醫療衛生事業發展需求,教育部明確提出要強化醫學人才是衛生事業發展第一資源的理念,遵循醫學教育規律和醫學人才成長規律,以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為核心,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培養適應我國醫藥衛生事業發展的高水平醫學人才[1]。在這一精神的指導下,教育部和衛生部決定共同實施“卓越醫生教育培養計劃”,寧夏醫科大學作為試點高校之一,從大一醫學專業本科生中選拔優秀學生組成“卓越醫師班”作為臨床醫學教學改革試點,目前已有兩屆卓越醫師班學生。卓越醫師班要求學生要有開闊的眼界、寬廣的知識面、良好的表達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對醫用有機化學的教學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醫用有機化學的傳統教學方式LBLlecture-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單方面依賴教師的講授,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缺乏主動學習過程和獨立的思考,因此存在學生缺乏主動性和學習興趣等多方面的弊端。對教學方法進行探索創新,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已成為當前醫用有機化學教學改革中的緊迫任務。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學模式目前已成為國際上流行的一種教學方法,其主要遵從“基於問題”這一核心理念,遵循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和教學的中心這一原則,旨在解決醫學教育中普遍存在的灌輸式教學、基礎理論與實踐脫節等弊端[2]。因此,我們嘗試在部分與實際聯絡緊密、適合採用PBL教學的章節講授中嘗試運用PBL這種新教學模式,研究探討其在醫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可行性和實際教學效果。

  1實施物件與研究方法

  1.1實施物件

  以我校2013級臨床6班卓越醫師班為PBL教學法實施物件,該班共有學生36人。本課程安排在大一下學期,總學時為72個學時,其中理論教學51學時,實驗教學21學時。學生在中學學習了簡單的有機化合物如烷烴、烯烴、芳香烴等知識;在大一上學期進行了《基礎化學》的學習,對價鍵理論、分子結構等有機化學基本理論有了初步的瞭解,已經具備基本的有機化學知識和一定的自學能力。

  1.2研究方法

  1.2.1教學內容的選擇

  教材選用科學出版社出版賈雲巨集主編的《有機化學》第二版,教學課件根據教學課程標準的要求,廣泛收集素材製作而成。對本學科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等主體內容仍採用傳統教學法,使學生獲得系統的知識框架;選取教材中與醫學聯絡緊密的部分章節,如第五章對映異構第八節手性化合物與生物及醫學的關係等,採用PBL教學模式,將醫學知識與化學原理相互融合、相互滲透。

  1.2.2問題的設計和提出

  根據教學內容,適當設計一些新穎、實用、形象、具有針對性、難度適宜的問題。如在上述章節手性化合物與生物及醫學的關係的PBL教學中,設定的問題如下:①反應停事件是怎麼回事?②該事件是由什麼原因引起的?③為什麼手性藥物的不同異構體會有不同的生物活性?④我們在臨床治療中應如何利用手性藥物?上述問題由淺入深,以實際為導向,可以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本章節的內容。

  1.2.3自主學習,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

  將班級36名學生分成6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在疑問的引導下去探索和思考,帶著問題查閱有關資料,包括參考書和文獻,教師給予學生指導性幫助,如介紹文獻檢索方法、列出參考文獻。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把教學的重心放在學習過程的調控、情景的創設上,變學生“學會”為“會學”,積極引導學生自主解答提出的問題;

  1.2.4問題的解決及結果的驗證

  先由各組學生代表作總結髮言,並提出未解決或者學習過程中新發現的問題,小組之間開展討論,互相提問、解答。在此環節,教師要對課堂討論的過程有一個全域性性的把握,一旦學生討論出現明顯錯誤或偏離主題,教師要適時予以提示糾正並引導學生回到主題[3]。最後教師就課堂討論中對學生難以理解和準確掌握的難點問題,結合醫學專業的特點進行有針對性的點撥講解,最終獲得問題的解決,並作出歸納總結。

  2效果

  在教學內容講授完成後,我們以調查問卷的形式對PBL模式的教學效果進行了評價。結果顯示,86%的學生在PBL教學模式的總體滿意度評價方面選擇很滿意和比較滿意;89%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能夠明顯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89%的學生認為PBL教學模式能夠明顯提高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83%的學生反映能夠明顯提高學習興趣;結果表明卓越醫師班的學生在自學能力、學習態度和學習主動性方面均有明顯提高。由此可見,PBL教學模式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分析、判斷以及探究問題的綜合能力,而且還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利於知識的理解和記憶,有助於提高解決問題、文獻檢索、思辨和交流合作等綜合能力以及學習效率。

  3結論

  PBL教學模式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主動性、開放性和探索性,它能夠克服LBL教學模式中學生缺乏主動性、過於依賴老師的弊端。其核心是以問題為引導,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4]。我們嘗試在部分與實際聯絡緊密、適合採用PBL教學的章節講授中嘗試運用PBL這種新教學模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但是也必須看到,在PBL的教學模式的具體應用中,也存在一些問題:①PBL教學需要佔用學生的大量時間,由於醫學院校的學生課程內容較多,少數自制力差的學生有混水摸魚的現象;②PBL教學模式獲取知識有較大的隨機性,使學生獲得的知識範圍廣泛、缺乏系統性,從而影響了其對課程知識體系的掌握;③少數學生對PBL教學法的實施缺乏必要的準備,在合作中表現出明顯的能力不足,致使教學效果受到一定的影響。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將PBL與LBL有機的結合起來,使兩種教學模式相互補充、相互融合,形成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N].人民日報,2010-3-1.

  [2]閆乾順,馬璀,朱石磷,等.PBL教學法在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1,3915:192-193.

  [3]臘明,陳昌東,馮雲曉,等.PBL教學法在生態學專業有機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廣州化工,2014,427:169-170.

  [4]劉軍,陳生弟.PBL教學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與前景[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3,284:5-6.

  範文二:基礎醫學專業生物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醫學院校之所以開設基礎生物化學課程,主要是因為雖然不同的專業具有不同的特點和需要,但是卻都要求學生具備一些基礎化學知識,為了滿足這個要求,醫學院將基礎化學課程設定為主要基礎課程之一。其教學內容特別多,而學習時間又相對少,是當前基礎化學課程教學中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那麼如何在較短的時間內,既能完成教學大綱的任務,又能切實培養基礎知識紮實的學生呢?接下來將從構築教學體系、優化教學方法、重構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教學和實施多元評價五個方面來探討醫學院校基礎化學課程教學改革的問題。

  一、構築教學體系

  構築教學體系即優化教學內容,一方面要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另一方面要持續精簡教學內容。針對內容的更新,首先要求教師不斷地加強學習,積極地參加學術研討,不斷地更新自己的知識體系,其次要求教師結合學科的前沿發展和最新的實踐應用,將最新的理論、技術和成果新增到教學體系中,同時要剔除一些過時的知識和應用,使教學內容更加豐富和有用。針對內容的精簡,一方面出於學科內容不斷髮展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學習課時不斷壓縮的被迫要求。在精簡內容時,必須以基礎知識和基礎理論為主線,同時要將教學重點放在基礎生物化學的應用中,並實時補充最新的科學技術和科研成果。教學內容的精簡與教學質量息息相關,不僅是構築教學體系的重點,同時也是難點,接下來將闡述具體的精簡措施。首先,要將教學內容分為了解、熟悉和掌握三個層次,對只需瞭解的內容,課堂教授時一筆帶過僅作簡單介紹;對需要熟悉的內容,課堂講授時要做到講解詳細;而對需要掌握的內容,則需要對學生嚴格要求,並且需要定時的對學生進行考核。其次,可通過引導學生課下討論和課前預習的方式,不斷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了積極熱情的學習態度和課前課後的自主學習,課堂的教授便會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優化教學方法

  對於基礎化學這種理論性較強的學科,傳統式的填鴨式教育會顯得尤為枯燥無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這就急需我們對當前的教學方式做出改革,從而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來,而以學生為主導、強調師生之間互動的啟發式教學剛好能夠滿足需要,所以可考慮將啟發式教學引用到當前的教學體系中,從而達到優化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的目標。啟發式教學是一種以任務為主導、強調學生主動參與的教學方法,具體實施時需綜合考慮和規劃任務前階段、任務中階段和任務後階段,才能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在將啟發式教學應用到基礎化學的教學中時,可充分利用課堂和課下的時間,比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經常穿插一些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的啟發式問題,從而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活躍性;而在課下,教師也可以留一些帶有啟發式的作業,最好可以引發學生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從而使得他們充分吸收和消化在課堂上學到的東西。

  三、重構教學模式

  多媒體技術的出現豐富了傳統的教學模式,但這並不說明多媒體技術可以取代傳統的教學模式,應該採用傳統模式與多媒體模式相結合的方式。首先,需要明確多媒體技術和傳統板書模式的優缺點,傳統的板書有利於引導學生跟著老師的思路思考,能夠將某一個知識點、重難點以及某一類問題講解的更透徹,但是傳統的板書往往給人枯燥刻板的感覺;而多媒體技術容易將一些結尾抽象和難懂的知識形象化和圖示化,且包含的資訊量比較多,但也具有容易使學生分心的缺點,所以要將兩者綜合起來使用。在準備多媒體課件時,教師應該按照講課的思路來組織幻燈片,並適當加入一些可以活躍課堂氣氛的元素,使其成為講課時的輔助,而不是僅僅將課本內容和備課筆記羅列幻燈片上;在教師講課時,則要注意將幻燈片和板書相結合,幻燈片用來統領教師講課的思路,當遇到重難點時,還是要用板書的形式來為學生詳細講解。

  四、改革實驗教學

  實驗課在基礎化學課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不僅可以幫學生進一步理解基本的概念和理論,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實驗技能,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為了提高實驗教學的質量,充分利用課時時間,可將實驗分為基礎性實驗、驗證性實驗和綜合性實驗。對於基礎性實驗,可以利用課件進行教學,引導學生自學,而教師給予一定的指導;對於驗證性實驗,由於其大多枯燥無聊,以減弱學生學習的熱情,所以可適當地減少;而對於綜合性實驗,由於它的複雜性,不但可以鍛鍊學生的基本技能,還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所以可適當地增多綜合性試實驗。

  五、實施多元評價

  有效的課程評價體系,是激發學生學習、改善教學活動和保證教學質量的重要機制。傳統的課程評價機制比較單一,僅用考試的成績來衡量學生一個學期的學習成果,不僅不能評價學生的綜合素質,而且還會導致學生嚮應試教育和高分低能的方向發展。所以應該採用一種更加多元和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從評價目標上來講,要能反應學生的綜合能力,而不僅僅是學習成績,從評價過程來講,要將學生的平時表現與最終考核相結合,並且平時表現要佔有較大的比重。

  六、結語

  對於醫學院的學生,生物化學是一門比較重要的基礎課程,是學習其他課程和以後參加實踐的基礎。通過構造教學體系、優化教學方法、重構教學模式、改革實驗方法和實施多元評價等多種措施,可以提高基礎化學的課程教學質量,提高學生的基礎水平和實踐能力,並提高了學生的創新能力,為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打下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