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高校學生科研成果去向的調查研究

摘要:當今社會,科研能力成為評斷高校大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指標之一。近幾年,高校緊跟社會步伐,大力倡導學生科研精神,開展全國大學生科研競賽,這一措施直接促進了大學生的科研熱情,促成了其優秀作品的呈現。然而,在學生科研蓬勃發展的背後,其成果社會應用的低轉換率又是一個值得深思的新問題。本課題結合高校、大學生、社會三方面因素,著重研究大學生科研成果去向低轉化的原因,並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科研成果;社會轉化率;學生科研;校企合作
        一、引言
         高等院校作為大學生綜合素養提升的基地,其對於科研創新的培養逐漸成為側重目標。高校學子在優厚的條件下發揮創造性,的確,其在各類科研競賽上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然而當下,我們思考的是:大學生的科研成果是否真的對社會起到了作用?社會鼓勵大學生作科研,但科研成果的實效轉化卻顯得不盡人意。學校科研資料室裡餘年積累的科研文字,社會汲汲渴求的創新專案,這一對現實的矛盾體,應如何才能消解?而大學生又應如何將科研成果的價值最大化?這是我們需要探討的問題,也是對今後科研發展方向的展望。
        二、調研內容分析
         調研的內容從兩方面考慮:第一:高校與大學生對於科研成果去向問題的態度及現狀的探究。第二:從社會角度出發,在大學生科研過程中,企業可採取更為積極的態度企業支援大學生進行科研訓練。在與大學生結伴的前提下,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一)學生科研經歷單一,需合理引導
         在對大學生在校期間進行的一些活動的調研中發現,撰寫或發表學術論文的佔26%,搞發明製作、自主創業、定期閱讀學術期刊的佔了很小的比例,參與課題研究的最多,有50%,而什麼都沒有參與的同學也有10%。值得欣慰的是,同學們的課題參與力度還是相當可觀的,但也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同學們的思路還比較侷限,參與科研賽事活動的普及率失衡,應該看到,學校對於同學們活動的引導還是很有必要的,應該在除課題研究方面繼續支援外,還要加大對其他方面的投入和幫助,比如擴大各個省級科研專案、課題、活動的知曉度,加大對學生科研資金投入和師資支援等,使同學們有一個更好的平臺展示自己。
        (二)學生科研培養欠廣,需更多平臺
         從對同學們參加課題研究的主要目的和想要得到的預期目標的調查來看,大部分的人是希望在大學校園裡多點機會提高科研水平、鍛鍊自己的能力,最終預期目標是能夠取得名次、發表論文。可見論文在大學生心目中的地位,所以在以後的教學中,高校有義務在論文方面多多教導,滿足學生需求,同時這也是提高我們大學生科研素養的好策略。此外,也有超過半數的同學認為有必要將課題學科競賽專項指導訓練納入教學計劃中,以便更好地參加。
         此外,一個學校的科研水平高低,除了學校的重視程度不同外,導師的指導和幫助也是重要的一方面。調查發現,學生普遍認為賽前請校外各領域專家、校內老師、校外老師、歷屆優秀獲獎團隊進行指導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一個好的指導老師可以引導學生獲得有價值的科研課題,從而提高專案申報成功率;可以傳授有效的科研方法;正確指導學生撰寫科研論文等。
        (三)社會對其期望值高,需加快節奏
         期望值逐年上升,成功轉化率緩慢奏效。
調查發現:社會對於大學生的科研期望值一直高於大學生科研成果成功的轉化率,由此可推,大學生科研轉化並不缺乏市場,而是缺乏相對的市場。大學生辛勤的勞動成果束之高閣的原因大都由於其科研缺乏社會的針對性,有的科研成果處於理想階段,仍需經過轉換後,變成社會真正所需的科技。當然,我們發現其成功轉化率一直處於上升的過程,這是十分令人欣喜的,即使處於期望值下,卻有很大的提升空間。在訪問的多家企業中,80%的企業表示願意投入更多的資金或器械協助大學生完成科研專案。加大對科研的投入力度不僅僅指的是資金上的投入,還包括企業部分機械的對外開放,企業專門技術人員的專訪講座等。因此,對於部分大學生提出的器械缺乏問題便可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