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語文校本計劃

  “校本課程”是一個外來語,最先出現於英、美等國,已有20多年的歷史了。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初中語文校本計劃以供大家學習。

  一

  一、教材簡析:

  我校的校本課程是以適合學生閱讀為本,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結合本校實際情況,開發本地區資源,以此作為校本課程教材。以《讓讀書成為習慣,讓書香溢滿校園》為主題,校長為課題組長,由教師代表、家長代表、學生組成。

  七年級以《書香幽徑》為主題,八年級以《夢尋書香》為主題。九年級以《書香滿園》為主題。包括經典古詩文、美文選讀、名著選讀。

  經過一個學期的實踐以及隨著學校圖書室藏書的豐富,發現本書中的許多內容已經不適合七八年級學生的學習了,如古詩詞,學生都已經學習過了,就不必要再教學了。因而,本學期另外推薦學習詩詞和一些新進的書,對校本教材進行整合教學。

  二、學期教學目標;

  1、通過課堂引領,引導學生多進圖書室、多讀課外書,激發學生讀書興趣。

  2、讓學生學會自主與探究學習能力,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3、提高對文學、藝術的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4、讓學生學會自我教育、自我改造、促進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

  5、通過綜合研究性學習,培養學生綜合實踐能力,收集資訊能力,提高語文綜合學習能力。

  三、學生情況分析:

  學生地處農村,學生來源素質較差,家長一般為普通農民的子女,幾個是外來民工子女。雖然家長主觀上也有要求子女有出息的願望,但缺少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學生大都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興趣、習慣,更沒有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另外,由於家庭經濟原因,學生很少有課外書,個別有藏書的也只有少量。

  四、教學措施:

  1、利用校本課程時間,有組織的上好校本教材。

  2、讀寫結合,引導學生堅持觀察日記、讀書筆記,引導學生用心觀察生活,用筆記錄自己的成長過程。

  3、充分利用圖書室資源,每月推薦閱讀1-2本書,組織班級讀書交流會,推進學生閱讀教育。

  4、結合學校“綜合研究性學習” 的校本教研主題,指導學生進行綜合研究性學習,挖掘、展示學生的潛能,提高學生學習興趣。

  

  為了更好地搞好語文教育教學工作,結合我校實際和我自身情況,特制定個人校本研修計劃。

  一、堅持政治業務學習不放鬆,勤學多記。積極多渠道學習黨報黨刊及國家各屆領導人的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學習並貫徹教育教學新理念,勤於關注國家基礎教育發展動態,積極踐行黨的教育方針、政策,積極學習並推廣“有效教學模式”,勤記筆記,勤研討,勤探究,勤鑽研,相互學習共同進步,使自己時刻以中小學教師職業道德規範為準繩,教書育人;始終保持飽滿的政治熱情、積極上進的心態、嚴謹的工作作風、紮實認真的工作態度、不斷創新探究的工作理念和持之以恆的學習精神,不斷學習充實自己,努力提升自己的思想政治覺悟和業務修養,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

  二、堅持備好教案上好課,做好教學五認真。在教學上,我堅持做到教學“五認真”,力求做到:備課備學生、備自己、備教材,備出課堂新教法、好學法,體現創新特色,結合學生實際,深挖教材潛力,樹立知識樹形解讀框架,努力開發農村教育教學可引入的教學資源,融入現代資訊化教學方法,多方有效整合,精心設計每一節課。上課,力求改革傳統教法,化理性輸灌為點亮學生智慧,積極學習鑽研推廣“有效教學”,貫徹落實新課改理念,注重教師的導學、學生的主動學之比例調整,隨時關注學生各方面能力在課堂上的全面提升,充分發揮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主人翁精神,由教學生“學會”轉變為教會學生“會學”,促其掌握個性化的科學的學習方法,以提高每節課聽講參與學習效果。輔導時我積極關注有個性差異的學生,堅持面對面的輔導講解、談話,公平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詳細地批閱每一本作業,認真講解每一套試題,努力奉獻“三顆心”——愛心、耐心、責任心,作學生的良師益友。

  三、積極參與學校教育教學研究,爭做“六型”教師。堅持每週聽兩節“有效教學”模式的不同科目的課,和老師交流感受、體會,向老師取經學習;堅持加強同科提研,促進該學段教學任務的優質完成;堅持參加學校教研活動,積極參與交流,提高自己對“有效教學”的認知深度,學習他人先進的可行性強的優秀做法;堅持探究如何結合自身教學風格將“有效教學”搞得更有效;堅持進行學生問卷調查,收集學生反饋到的資訊,隨時依學生學情改變教學,適應學生,尊重學生,引導學生積極去學,快樂求學;堅持記教學反思,研究如何改進,如何更高效,並隨時落實於行動上;堅持寫教學論文、優秀教學導學案、優秀教學課例等教研成果,將所探究的先進思想匯筆成文,予以交流、發表。

  四、積極參加網路教研,高標準嚴要求完善自我。利用“有效教學群”,充分展開跨越地域的教學研討,在交流中相互指點、相互促進,在交流中相互完善。利用網路上傳自己的優秀教育教學案例,並上傳自己的教學心得、教學論文、優秀“三單一案”等教研成果,與一線老師相互分享、交流,介紹自己的“有效教學”經驗,造福一方。

  五、積極參加各級各類的培訓學習活動,提升自我。通過參加市省國家級各級各類教學相關培訓,拓寬自己的知識面,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藝術,提高自己的學識修養,促進自身專業化成長。

  六、加強網路學習,提高自身素養。教學中所遇問題不懂就問,一問有教學經驗的老師,二問資訊量非常豐富的網路,網路求學。網路,是最好的老師!

  結合我校在農村的特點,我還會努力開發農村教育教學,上出適合農村現狀、農村學生學情的優質課、有效課、高效課,這,將是我今後的工作重心和教研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