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面對戀愛挫折心理論文

  大學生戀愛意識比較強烈、戀愛行為也比較普遍,因此戀愛挫折經常有發生,由戀愛挫折引發的心理困擾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推薦的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論文,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論文篇一:《高職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分析及其輔導對策》

  【摘 要】高職大學生戀愛意識比較強烈、戀愛行為較為普遍,戀愛挫折頻頻發生,由戀愛挫折引發的心理困擾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本文探討了高職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的型別,提出了情緒宣洩、重新建構對戀愛的認知體系、行為訓練等輔導策略來提高高職大學生應對戀愛挫折的能力。

  【關鍵詞】高職學生;戀愛挫折;輔導對策

  青春是美好的,戀愛的季節是青春洋溢的季節。高職大學生處在活力的青春期,青春因戀愛顯得更加美妙,因而戀愛已成為大學普遍的現象,進入高職校園,學生情侶隨處可見,高職學生戀愛的範圍比本科院校的戀愛行為毫不遜色。由於大學生處在特殊的時期,高職大學生在追求、享受愛情的同時,也很容易遭遇心理挫折,這些挫折給高職大學生帶來較嚴重的心理負擔,形成心理問題,更有甚者,為之付出生命。由此,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應本著以學生為本、預防為主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通過戀愛輔導等方式來探討高職大學生戀愛受挫後出現的不良心理反應,有針對性地探索有效的心理輔導策略,幫助高職學生預防與解決由戀愛挫折產生的心理困擾。

  1 高職院校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型別

  高職學生的戀愛會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因而,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遇到挫折是在所難免的事情。在高職學生戀愛調查中發現高職學生在追求愛情的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幾種戀愛挫折心理:

  1.1 仇恨心理

  從高中的學習壓力中解救出來,在學校生活中逐步培養成一種成人的感覺,對於異性的渴望和追求也成為其展現自我價值、自我能力的一種方式。他們渴望成功,渴望得到異性的尊重和認可。如果戀愛的結果是成功的,這無疑將提升甚至膨脹高職大學生的自信心;然而,一旦失敗,對於自我的認識和他人的認識便會出現偏差,“愛不成反成仇”就是這樣一種心態的產物。高職大學生一旦在情感追逐中遭遇失敗,往往會失去理智,產生報復的心理,甚至因一時衝動而傷害他人。

  1.2 頑固心理

  失戀是愛情的悲劇,對於失戀者來說,是一杯難以下嚥的苦酒,但大多數失戀者都能理智地看待並接受這一現實。當然,也有一些同學因為把失戀看得太重,並在負性情緒衝擊下產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問題。“我得不到別人休想得到”就是由一種絕望情緒產生的反常心理。失戀者在失戀後把自己的痛苦統統歸罪於對方的拋棄,因此有的採取卑劣手段敗壞對方名聲;有的鋌而走險,用暴力傷害對方,以發洩行胸中的仇恨。

  1.3 唯一心理

  剛剛步入大學殿堂的高職大學生青春年少,在情感體驗上不乏初摘青果的痴男怨女,當他們第一次投身於感情世界,第一次體味到愛情的酸甜苦辣時,很容易萌發宿命論的主觀願望。所謂“海誓山盟”、“一見鍾情”反映的正是這種心理。由於社會閱歷的侷限,高職學生把社會微縮到校園,在他們的意識中,只問情為何物,恰如瓊瑤小說中那群不食人間煙火的俊男靚女。當然,我們肯定這種情愫是美好的,是青春期對感情的體驗,但是,如果一旦戀愛失敗,這種“唯一性”是另一種比較極端的心態。僅僅從個人的一次失戀便否定了愛情本身,終日沉淪在痛苦之中,反覆咀嚼失戀的痛苦,時間一長,就會變得感情脆弱、性格古怪、形單影隻,讓人難以接近。這種現象在男同學群體中較為常見,在心理上稱為“自我失敗預言”。

  2 對高職學生戀愛挫折進行輔導的有效策略

  高職學生因戀愛引發的挫折心理,儘管表現各有千秋,每一案例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心理諮詢過程中需要根據求助學生的具體情況選擇諮詢的方法與程序。但高職學生同時存在社會閱歷淺;思維廣闊性、深刻性不夠;看待問題片面、易鑽“牛角尖”;情緒易衝動、處理關鍵問題依賴性強等相似的心理特點,也為研究高職學生戀愛心理輔導的共性策略提供了重要依據。根據高職學生相似的心理特點,運用情緒宣洩一重新建構對戀愛的認知體系一行為訓練的輔導策略,能在高職學生戀愛挫折輔導中取得較好的效果。

  2.1 情緒宣洩

  情緒是以人的需要為中介的一種心理活動,反映的是外界事物與主體需要之間的關係。輔導實踐表明,當高職學生遭遇戀愛挫折心理時,在精神上會受到嚴重的挫折,打擊之後產生悔恨、遺憾、憤怒、惆悵、失望、孤僻等負面心理。宣洩力增強,理性思考問題能力就會嚴重下降。因此,在個體心理輔導中,首先應通過傾聽、理解、共情、鼓勵、情感反應等參與性心理諮詢技術開啟求助學生心中堆積不良情緒的閥門,疏通情緒宣洩通道,引導求助學生採用多種方法盡情宣洩因戀愛受挫產生的不良情緒。宣洩並不一定是隻是向某一個人一吐肺腑之言,也可以用寫日記等的辦法來解決,當然找到自己的家人、朋友、親戚、老師或是專業的心理諮詢師則更好。除此這外,還可引導求助學生領悟在生活中以“不傷人、不害已、不損物”為原則進行合理宣洩的方法,如跑步、郊遊、書寫、大喊等。通過情緒宣洩,學生鬱積的不良情緒得以釋放,心情就會相對輕鬆與平靜,更容易理性、客觀思考愛情挫折事件本身,也為下一階段心理輔導的開展奠定基礎。

  2.2 重新建構對戀愛的認知體系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在其極具影響力的“情緒ABC理論”中強調,情緒與不良行為C並非由外部誘發事件A本身所引起,而是由於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即信念B造成的。大學生之所以因戀愛問題深陷心理困擾,與其面對戀愛問題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有著必然的聯絡。一些糟糕之極、非黑即白、以偏概全、主觀臆測的不合理信念,在高職學生戀愛心理輔導中普遍存在。因此,高職學生戀愛心理輔導要重視修正求助學生存在的錯誤認知,讓其思維迴歸理性,客觀面對現實,用合理信念取代不合理信念,通過概述、具體化、解釋等心理諮詢技術引導學生領悟、確認其存在的不合理信念,並通過“空椅子”、“產婆術”、“合理情緒想象”、“RET自助表”、“RSA報告”等諮詢技術,引導求助者放棄原有不合理信念,並代之以合理信念,以達到消除或減輕求助學生不良心理症狀之目的。

  2.3 行為訓練

  經過情緒宣洩與重建認知體系,求助學生基本能對自己面臨的戀愛挫折心理有較為客觀的認識,而要進一步走出因戀愛挫折心理帶來的傷害,與戀人和諧相處或走出戀愛失敗的陰影,則需要鍛鍊合理行為能力。因此,高職學生戀愛問題的心理輔導,需要就求助學生的具體情況,採取各種行為訓練方法,訓練求助學生的合理行為。如“積極心理暗示”、“優點或成功事件集錦”、“擇優參與”等方法可幫助求助學生走出自卑的沼澤,重建自信;“一分鐘深呼吸”、“橡皮筋彈腕法”等方法可增強求助學生情緒調控能力,避免衝動行為;“換位思考”、“多方求證”等方法可引導求助學生消除主觀臆測,根據客觀事實做出合理行為反應。總之,在高職學生戀愛問題心理輔導中,行為訓練方法靈活,可因事、因人制宜,在解決高職學生戀愛問題的同時,還要發展高職學生良好的個性與人格特徵。

  【參考文獻】

  [1]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誌[J].1986,125:260-262.

  [2]馬志國.徹底粉碎心中的焦慮[J].大眾心理學,200910:8-10.

  [3]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宋鳳寧.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M].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

  [5]許斌,唐柏林.心靈的自我保健――艾利斯ABC理論對大學生個體情緒調控系統構建的啟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95:28-30.

  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論文篇二:《職校戀愛現象的心理本質分析及教育應對》

  摘要:愛情無疑是學生成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感情表現之一。但是現在的學生戀愛已不再是“猶抱琵琶半遮面”了,一方面它使人嚮往,另一方面它又恰恰是莘莘學子們敏感而又困惑的問題之一。處理得當可以有助於學生的人格培養,處理不得當則會影響到他們的學習、生活乃至人格的發展。筆者就當代學生戀愛的種種現象,分析了戀愛現象的本質原因,探討了應對策略。

  關鍵詞:職業教育;學生戀愛;教育應對

  當代學生談戀愛現象比較普遍,而且是呈有增無減之勢。他們對社會的責任感,他們的道德觀,他們的戀愛觀,他們對戀愛與學習關係的處理等都是不成熟的。當前高校學生戀愛可以用“三化”來概括。

  一、學生戀愛現象

  1.普及化當前,在學生裡,有些人形容有一股“戀愛熱”,也有人說是一股“戀愛風”,這都不為過。調查情況表明,學生中已談戀愛的人數佔總數的1/3左右,高年級學生高達60~75%,而贊成談戀愛的學生約佔學生總數的95%。

  2.低齡化學生談戀愛歷來有之,但過去多是高年紀學生,是所謂“學業、愛情雙豐收”的時期,而現在很多低年級的學生,戀愛觀:“學業未成,卻戀愛先行”,在他們的思想中好像進學校門就等於走進了“戀愛圈”。據不完全統計,五年之前一年紀學生戀愛人數只有5%,而現在已達20%左右。

  3.公開化過去,學生談戀愛很講究各方民族文化的含蓄和深沉,戀愛處於像“革命同志搞地下活動”狀態,常常鮮為人知,而現在學生談戀愛,不僅不怕別人知道,而且有故意讓他人知道的心態。時下,只要你步入學校園,便能親眼目睹成雙成對的青年情侶在公開場合聊得你親我熱的,旁若無人。

  二、基於學生戀愛心理

  青春期是絢麗美好和憂鬱煩惱並存的時期,生理的變化使他們感到驚奇和不安,內心體驗著從未有過的感覺,以及由此帶來更多的煩惱和困惑,正確的認識青春期性心理的發展規律與他們的成長是密切相關的。第一,理解愛的內涵。素質教育提倡以人為本,因此在教育學生的時候,要注重從學生的內心挖掘。讓學生理解,愛不僅僅是一種情感,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責任是戀愛的基礎,雖然沒有愛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但愛情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人生中唯一的存在。學生要明白,處於學生時代,什麼是第一位的,什麼是第二位的。倘若因愛而影響了學業和事業,那麼這種行為不僅是愚蠢的,也是非常可悲的。第二,讓學生課餘生活豐富起來。發揮教師的創造力,開展種類繁多的課餘活動,這些活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強健體魄,還能有效的樹立學生的健康心理,幫助學生轉移視線。作為教育工作者,需要明白,青年期個體經常湧現的性衝動,無論來自身體的生理需要的本質反應,還是外界因素引起的,都必須有合理的途經加以疏導。而事實上,任何健康有益的興趣活動都是轉移、宣洩性衝動的有效方法,都可以緩解其焦慮和抑鬱心理。

  三、心理學分析及教育應對

  1.生理認知缺乏。①女性進入青春以第一次月經為標誌,男性以第一次遺精為標誌。對女性的月經一般可以科學看待,但對遺精現象有一種錯誤的認識,認為遺精會失去身體的精華,其實,正常的遺精應該遵循“滿而溢”的規律,同女性的月經一樣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而且,精液的主要成分是水,不用擔心遺精會影響自身身體系統的發育。②乳房或陰莖的大小有個體的差異,它們的大小不會影響性功能和生殖功能。③過分的關注身體和外貌,會把對身體的不滿意擴大到生活方面。比如,節食減肥、喝減肥茶等。事實上身體外貌只是一個方面,我們生活中應該值得關注,一個良好的健康的身體能為我們帶來成功與幸福的東西很多,因此,積極的接受獨特的自己,讓智慧為你增添自己永遠的魅力。④在正常的生理情況下,往往有一些不可思議的想法。比如,正在戀愛中的女性自覺是幸福的,對以後的未來充滿美好的憧憬,反之,在戀愛中的朋友,看見他人就與自己的戀愛物件相比,對他人充滿了很多的幻想。⑤有人說因為有男性,女性才變得更加溫柔,因為有女性,男性變得更加剛強,此話並不無道理。但是有的同學在看待這句話是有了不同的理解,甚至做一些自己都不能理解自己的事情。

  2.教育應對。①學生性心理、性道德。性心理教育的重點應該是引導他們正確對待性慾和性衝動,正確理解性慾受社會道德規範所制約,受法律約束。性道德是個體道德的一部分,也是社會道德規範的內化結果。因此,學生的健康教育,特別是性教育工作,必須與素質教育相結合,以便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②把性教育與人格教育結合起來,就是要結合學生性心理髮展的規律,對其進行社會價值觀、道德意識、性別角色、個人意志品質、心理調節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等多方面素質的綜合培養教育,以協調性心理髮展與人格發展之間的關係,縮小性成熟與人格成熟之間的不平衡。③不以好奇去開始,不以發生為懊惱,已成習慣要有克服的決心,克服以後不必擔心,這樣便不會有任何不良的後果,同時也能解除不必要的心理負擔,促其身心得以健康地發展。

  3.心理知識缺乏。①正確看待自己的性慾念。性不是邪惡,對於一個發育成熟的人來說,應該能夠體驗到什麼是性。只要能夠理智的控制自己的性行為,就仍然是純潔的,適當的性幻想是正常的生理狀況,不必要憂慮重重,刻意壓抑。②正確的看待青春期異性之間的交往,目前在中等、高等院校有一種現象,有的男同學和女同學在交往過程中,根本無視周圍人的存在,反而會表現出親暱的行為,從而引起他人或者旁人的注意,這不僅是對自己的不尊重,也是對公眾的不尊重,同時也影響學校的文明。③現代生活多姿多彩,對外界的物質的認識觀,同時也有四面來的不良誘惑,不良的誘惑會影響學生身心健康和阻礙他們的成長進步。不要給自己主動接觸不良誘惑的機會,或者把引起誘惑的實物隱藏起來,眼不見心不動,從而思想不動搖。

  總之,學生應該以正確的戀愛觀來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發展自我、超越自我,起到積極的作用。因此,對於在學生中出現的戀愛現象,我們要正確對待,積極引導。尤其要學會理性的處理好因愛情而引起的一系列矛盾與選擇。擁有正確的戀愛觀,合理戀愛,才能讓自己的學生生活因愛情而錦上添花。

  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論文篇三:《淺談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及其矯治》

  摘 要:當前,大學生因戀愛挫折引發一系列心理困擾的現象日益增多,並逐漸成為高校乃至全社會普遍關注的一個焦點。文章以心理學方面的相關知識為理論基礎,以湖南省某高校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現狀調查結果為客觀依據,研究當代大學生在面對戀愛挫折時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反應,並在分析和把握這些不良心理反應的具體表現及其成因的基礎上,有針對性的思考與探討矯治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的有效策略,以促進當代大學生身心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不良反應;矯治

  2005年9月1日教育部撤銷了《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中對“在校學習期間擅自結婚而未辦理退學手續的學生作退學處理”的條文[1]。這便意味著高校對符合《婚姻法》要求的大學生在校結婚已不再有處理的權力。對於文化素質較高,情感體驗頗為豐富的大學生們而言,校園愛情是大學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部分大學生並未品嚐到愛情的甜美,反而出現自卑、焦慮等異常情緒,給他們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了諸多不良影響。個別學生甚至因承受不了戀愛的挫折而選擇自殺或殺人的極端的方式來解決自己的痛苦。為此,通過對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的多種不良反應及其各自成因的深層次剖析,有針對性地探索矯治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的有效策略,不僅有益於大學生自身心理的健康發展並且對高校乃至整個社會的可持續發展都具有時代性價值。

  一、愛情的含義及其本質

  一愛情的含義

  什麼是愛情?不同領域的學者對其有不同的解釋

  柏拉圖認為:兩顆心靈很孤獨,彼此需要慰藉就叫做愛情。這種解釋很簡單但只是膚淺的從現象到現象的闡述愛情,並未追溯其本質。

  弗洛伊德認為:因為性本能、性衝動,人們必須反反覆覆的重演亞當和夏娃的“原罪“這樣就有了愛情。這種解釋有其合理性,但難於為將自己裝扮得嚮往崇高的人類心靈所接受。

  馬克思主義認為:愛情是男女雙方基於一定的客觀現實基礎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內心形成的最真摯的彼此欽慕、相互愛悅、並渴望對方成為自己終生伴侶的一種最強烈持久、純潔專一的感情。

  綜上所述,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依戀、親近、嚮往、以及無私專一併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是人的自然屬性與社會屬性的統一。愛情在俠義上指情侶之間的愛,廣義上還包括朋友之間的愛情和親人之間的愛情。這裡主要從狹義上對其理解。

  二愛情的本質

  愛情是人類特有的現象,是人類高度文明的體現。愛情的本質是基於一定的自然基礎之上,並受制於社會物質和文化因素的相互愛慕精神。愛情蘊含著豐富的社會屬性,即一系列思想、文化、道德等因素,這是愛情最本質的屬性。我們要透過現象看到愛情的本質所在,在現實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戀愛觀與婚姻觀。

  二、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現狀調查

  一調查目的、範圍及相關說明

  本次調查的目的是通過了解湖南省某高校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現狀,在處理和分析調查結果的基礎上,研究當代大學生在面對戀愛挫折時普遍存在的不良心理反應及其主要表現。進而剖析其主要成因,使矯治策略有的放矢。

  本次調查範圍涉及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各個年級的男女同學,採取抽樣調查的調查方法,總共發出200份問卷全部有效收回,基本情況如表1。

  二對調查結果的處理與分析

  經過對調查結果的資料處理與統計,本次抽樣調查的同學94.9%的有過戀愛經歷,其中9.5%的同學在戀愛中有過性行為,84.5%佔有過戀愛挫折經歷的百分比遭遇戀愛挫折後深感痛苦並出現不良心理反應,具體統計結果如表2所示,這些同學中44.8%願意進行戀愛挫折心理矯治,而實際僅有8.2%的同學接受過戀愛挫折心理矯治。

  三、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不良反應型別及其主要表現

  結合以上調查結果並收集相關資料進行研究,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的不良心理反應主要體現在自卑、焦慮、迴避、報復四個方面。

  不良反應之一:自卑

  自卑心理反應主體通常認為自己對異性沒有吸引力,覺得自己一無是處,才會被拋棄,是一種自己瞧不起自己的消極情緒體驗。當面對戀愛挫折,他們往往採取內歸因模式,認為自己無能是導致愛情受挫的主要因素。

  長期下去,會導致沮喪、抑鬱,嚴重者會導致精神分裂、精神失常等心理問題。

  不良反應之二:焦慮

  在心理諮詢的有關描述中,焦慮反應是指由現實刺激引發的一種不良情緒狀態。其基本的內心體驗為害怕,主要由於對事情的不確定而引發,多指向於對未來的擔心[2]。焦慮反應的主體通常認為自己失戀後能作為戀愛物件的異性朋友難以尋找,或者擔心自己找不到比之前的戀愛物件更好的發展物件,因而產生一種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慌與擔心的不良心理體驗。

  長此以往,不僅會影響學習學業和生活而且使人際關係惡化,如果不能得到及時矯治,會形成惡性迴圈,進一步加劇學生的心理困擾。

  不良反應之三:迴避

  迴避反應主體通常回避他人,掩飾內心的無助,並且不知如何面對婚前性行為和試婚現象,而對其採取迴避的態度。部分有過性行為的大學生當感情受挫時,受傳統貞操觀念的束縛往往羞於見人,無地自容,害怕或者躲避他人的目光。著名心理學家弗洛伊德認為:人的本我、自我、與超我之間經常存在矛盾與衝突,為調整衝突雙方關係,人們經常不自覺地採用壓抑、否認、投射、退化、隔離、抵消轉化、合理化、補償等各種心理防禦機制來緩和焦慮、迴避痛苦,但如運用過度則會顯現焦慮抑鬱等病態心理症狀[3]。

  迴避反應在一定時間或程度上可緩解心理壓力,但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一些學生可能因使用頻繁,導致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   不良反應之四:報復

  報復反應主體面對戀愛挫折時往往怨恨,無法原諒對方,甚至失去理智,產生報復對方的心理,最後可能造成毀滅性的結局。

  特別是由於發生性行為後無法面對被對方拋棄的學生,更容易喪失理智,報復心理欲罷不能,甚者為逞一時之快,而做出極為荒唐和惡劣的舉動,造成無法彌補的損失。

  四、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不良反應的原因剖析

  導致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不良反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以下運用心理學等相關的理論知識重點剖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一自卑反應的原因剖析

  自卑心理反應形成的原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自我評價偏差。這些學生往往只關注別人對自己怎麼看,卻忽視自己如何給自己一個客觀的評價;二是對戀愛吸引力的理解偏差與缺乏科學的心理認知。如把導致戀愛挫折的責任全歸於自己對對方沒有吸引力。表面上看似乎人們的擇偶心理傾向於外顯魅力,其實在選擇異性物件時絕大部分人更關注於對方的內在魅力,認為人品、性格、才能、共同的理想、興趣愛好等更具吸引力。

  二焦慮反應的原因剖析

  焦慮反應形成的原因主要在於對社會生活中各種複雜關係的認識還很膚淺,如友情與愛情的關係的區分。當然也不排除社會的快速發展與觀念更新所形成的複雜人際關係對大學生們的影響及心理衝擊。以及在擇偶中出現的逆反心理、從眾心理、戀愛錯覺等都可能導致事與願違的後果。

  三迴避反應的原因剖析

  迴避反應形成的主要原因首先與大學生性心理髮育的成熟及角色的特殊性相關;其次與我國古代傳統貞操觀念和西方“自由、性解放”的雙重影響有關,此外也與我國在學校性教育上的薄弱、大眾媒體宣傳的不適當等有關。

  四報復反應的原因剖析

  報復反應形成的主要原因與大學生的責任意識缺失有關,一是戀愛道德責任缺失,一方因另一方玩弄感情、不負責任而對其產生報復心理;二是對自己、對父母、對朋友、對社會和集體的責任缺失,遭受戀愛挫折時喪失理智,不顧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走向極端,不惜以任何代價報復對方,造成無法挽回後果。

  五、矯治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的策略思考

  如何對其進行有效的矯治,不僅關係到大學生自身的,心理健康發展,而且關係到學校乃至整個社會的持續健康發展。依據心理學相關原理,針對當代大學生戀愛挫折心理的現狀及其原因剖析,可以採取以下矯治策略。

  一矯正認知法:正確的“看”

  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埃利斯在其極具影響力的“情緒ABC理論”中強調,情緒與不良行為C並非由外部誘發事件A本身所引起,而是由於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即信念B造成的[4]。所以,對於有自卑反應的大學生而言首先應當學會發現自己的優勢,挖掘自己能吸引他人的閃光點,正確的評價自己;其次要學會辯證地思考問題,看到事物的兩面性。要學會從多個角度客觀的分析感情受挫的原因,不要片面的採取內歸隱模式。戀愛出現問題雙方都有責任,主要問題可能並非在自己身上,一味的自責、自卑顯然是不恰當的。

  二焦慮排除法:樹立信心,在與異性交往中堅持“雙不”原則

  焦慮反應主體要重新樹立起對未來的信心,大膽地去與異性同學交往,積極參加有異性同學的集體活動和娛樂活動,去發現自己所欣賞的異性同學。在尋求愛情的過程中既要有主觀上的用心、又要順應自然。同時在與異性的交往中要堅持“雙不”原則,一要勇於說“不”,二要學會“不”自作多情,以免對自身及他人造成不必要的傷害。

  三心理固著消除法:轉變觀念,優化大學生對對婚戀與性科學知識的認知和對社會的認知

  對於迴避反應的主體矯治的重點在於優化其對婚戀與性科學知識的認知和對社會的認知,要學會正確處理好戀愛與學業、戀愛與成才、戀愛與身心健康、戀愛與人格塑造等方面的關係,增強對性生理、性心理、性社會等方面的健康知識的科學認識。轉變不合理的傳統觀念,勇於面對現實,同時積極參加戀愛心理方面的諮詢服務,在諮詢的過程中恰當宣洩情緒、矯正認知、鍛鍊行為,以免難以自拔而走向極端。

  四情緒宣洩法:釋放自己、發洩情緒

  合理適度的採用宣洩法,有利於大學生理智狀態的恢復,遭遇戀愛挫折後不能把自己的悲傷、煩惱、怨恨過分壓抑,否則將導致更為嚴重的心理問題。情緒宣洩法有兩種表現形式:一是身體宣洩,-如採取痛哭、喝酒、或到無人處大叫等方式來盡情地釋放自己的情緒,以達到心理的平衡、理智狀態的恢復;二是心理宣洩,如通過找人傾訴,跟朋友寫信等方式使受挫者感受到他人的同情、理解和勸慰,使其心胸開闊、冷靜對待,達到心理的平衡;若其不願意或者找不到合適的傾訴物件,也可採取寫日記的方式讓情緒在筆端得到發洩。

  當然,宣洩應堅持適當與溼度的原則,無休止地宣洩,不僅不能減輕痛苦,反而會使自己長時間沉浸在消極的情緒之中,最終將不利於其身心的健康發展。

  五注意力轉移法:轉移注意、忘記痛苦,確立新的理想追求

  積極恰當的採取注意力轉移法。可以幫助受挫者擺脫悲傷絕望的心情。有意識地將注意力從消極不良的情緒狀態轉移到其他事物上去。戀愛受挫的感情創傷是非常痛苦的並且在人們心中的印記通常具有觸發性,當受挫者將要陷入憤怒煩惱、悲傷絕望的情緒狀態時,可以去看一場電影,踢一場足球,與朋友逛街,玩網路遊戲或去做其他自己感興趣的事情來忘記自己內心的痛苦和煩惱。

  心理學認為:當保持記憶的條件暫時不存在,或被另一種現象干擾時,就會造成人們對某種事物的遺忘。這樣不使受挫者精神上得到了補償,而且可以開闊生活的視野, 產生新的理想和追求。

  六痛苦昇華法:化痛苦為力量

  痛苦昇華法試圖引導受挫者將痛苦化為力量,促進自己“昇華”。大學生應該把戀愛挫折當作人生的一段經歷,遭遇過戀愛挫折的同學更能對人生加深一層認識。獲得愛情是重要的,但人生不只有愛情,還有事業、親情和友情。例如歌德感情受挫後並沒有深深陷入痛苦之中,而是把自己的愛情經歷作為創作的素材,寫成了《少年維特之煩惱》。

  大學生的主要任務是學習,把痛苦化為動力,集中時間和精力努力學習對擺脫其因戀愛挫折而帶來的痛苦以及更好的實現人生的價值具有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2〕馬志國.徹底粉碎心中的焦慮[J].大眾心理學,200910:8-10.

  〔3〕郭念鋒.國家職業資格培訓教程心理諮詢師三級[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5.

  〔4〕許斌,唐柏林.心靈的自我保健――艾利斯ABC理論對大學生個體情緒調控系統構建的啟示[J].煤炭高等教育,20092:2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