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寫教育的滿分議論文滿分模板

  教育是人們很看重的一個問題,教育可以讓我們知道更多的知識。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關於教育的議論文,僅供參考。

  關於教育的議論文篇一

  中國的教育總能用死板來形容。

  為什麼說是死板呢?

  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在中國教育制度的實施中來尋找答案。

  從古時科舉到近代應試教育再到現在的素質教育,中國的教育制度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化,但是從本質上來說卻是一成不變的,都是一紙定人生。

  古時的八股文,形式固定,內容僵硬,造出來的一批一批的所謂的人才,其實都是書呆子。彷彿這是自古天成的一樣,中國的教育無論如何風風火火的改革,都只能造出紙上的皇帝,沒有一點實際才幹!可悲的中國教育…

  再來說中國近代的應試教育,這是古科舉發展到現代的輝煌時期。這個時期,中國的所有國民都在靈魂深處烙下了應試教育;這個時期,所有的國民都在應試教育的影響下練就了一身的非凡本領。這一身非凡的本領是什麼呢?是用一刻鐘背下一本書,是千千萬萬份試題只有一個答案,是無論什麼知識都是死記硬背,從來不會去消化,只是單一的儲存在腦中;天下萬般事,唯有老師的指令是真理,即使老師是錯的,大家都還是惟命是從。從來不會去思考什麼對與錯,只是一味的接受。

  在這種教育制度下,即使你有再出眾的才華,也只能被這種教育將才華點點抹平,讓你成為一個大眾化的人。

  應試教育影響了很多代人,直到現在應試教育的概念都還在人門腦中安家,真是根深蒂固在我們的靈魂深處。

  接下來談的是素質教育。何為素質?以培養學生德、志、體、美、勞為重點,全面發展學生潛能,以實踐與理論並重的理念來指導教育學生。這概念說得美侖美奐,但實際呢?

  在學生中最流行這樣一句話,‘減負課本少,教輔資料多。減負不減重,背上大山多。嘴上說素質,筆下是應試。’這句話真是形象啊!

  應試教育,學生負擔過重,到了素質教育,就馬上提出“減負”這個概念。剛開始,學生們還歡喜了一陣,可到後來,大家卻發現減負其實是形勢上的減,實際是在加大我們的負擔。課本上的知識變少了,課本變薄了,但是我們卻高興不起來。因為老師要求買的資料越來越多,課桌裡早已被書塞滿了,課桌上仍是山一般高的資料。難道這就是所謂的減負嗎?

  素質教育到底是何種教育啊?有人說這是變了稱號的應試教育,對啊,打從一開始那些個教育專家就在那兒掛羊頭賣狗肉,說的一套,做的又是另一套。他們簡直把我們當猴耍。

  我們這一代人,科舉早已離我們遠去,所以我們無法知道科舉到底怎麼樣,但是我們卻是從應試教育走向素質教育的一批先者,我們明白中國的教育制度。

  在這個所謂的精英雲集的時代,國家提出教育革新,教育多元化,於是便引進了所謂的精英人才教育,在這些這樣那樣的教育背後,其實還不是那一紙定人生。

  我們還是學生,看著中國的教育之路,雖不如那些老師學者看得透徹明瞭,但我們作為中國教育的一份子,也深為自己的前途擔憂。學海路一走就是十七、八年,人生的四分之一都用在了學習上,學習先賢聖明,學習科學計算,為人生後面的四分之三打基礎。

  但中國的教育現狀著實讓我們心憂。我們需要的是一條出路,是一種能走向成功的教育模式,不是這個時代下教育的犧牲品。

  關於教育的議論文篇二

  摘要:現實生活中,並不是每個孩子都能到名牌學校裡就讀,由於政策或生活水平的制約,許多家庭對名牌學校也只是望校興嘆。所以加強教育改革,發展名牌戰略,讓每一個孩子都能享受到優質教育,是中國教育發展的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我們的教育工作者都應著眼於這個目標,孜孜不倦地去追求,努力打造出屬於自己的品牌。

  名牌是一個國家和地區經濟實力的象徵,當今時代,誰培育和擁有名牌,誰就擁有了鉅額財富和無形資產,誰就搶佔了行業的制高點。名牌就是質量,名牌就是效益,名牌就是競爭力,名牌就是生命力。得名牌者得天下,已成為人們不爭的實事。隨著中國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品牌創新、教育科學發展觀、打造和實施教育名牌戰略已成為教育管理者共同關注的焦點和熱點。名牌的戰略意義日見凸顯,它是一隻無形的手臂,支撐起了教育的一片藍天。

  這是一個自主創新的時代,更是一個需要名牌併產生名牌的時代。筆者認為:中國學校正值打造品牌的最佳時機。長期以來,“只見星星,不見月亮”,只見數量,不見質量,曾一度困擾著中國教育的發展,從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教育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隨著中國教育的飛速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學校的競爭已經由簡單的量的競爭轉變為質的競爭,已經實現由肢體型學校向頭腦型學校過度。作為頭腦型學校的發展,就一定得有自己豐富的內涵。在當前教育資源高度趨同、教育供求開始逆轉的情況下,品牌是學校成功的最大法寶!一所學校,不論它有多麼悠久的歷史,不論它有多麼精深的文化積澱,也不論它的規模有多麼的巨集大,但是如果沒有自己的辦學特色,沒有在長期辦學實踐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文化積澱和辦學模式,那麼只不過是"山高無水,水深無龍"而已。國家十一五教育規劃中更加重視教育的發展,中國已進入教育的大眾化時代。從一定程度上講,中國教育開始實現機制的戰略性轉移,形成了教育辦學的多元化格局。特別是公助民辦,個人辦學等形式的應運而生,使中國教育展現出了百花齊放的嶄新局面,中國教育的發展也昂首跨入了教育的大眾化時代。

  名牌靠宣傳,但必須有優質的教育教學質量,名牌靠創造,但創造必須堅守內涵,這是打造名牌的真諦。

  關於教育的議論文篇三

  早在隋朝就推行了科舉考試,廣納人才為國效勞。可是到了明代以八股為主。即“八股取仕”,它逐步成為僵化模式,特別到了晚清時成了束縛知識分子的枷鎖,雖然現在廢除了科舉,但我們傳統的應試教育不也一樣嗎?

  八股文,破題,承題都有規定好的條條框框,根本就沒有創造性,現在的作文也有字數、扣題、文體的一些硬性規定;回首過去,孔乙己由於時代的侷限,在八股取仕的考場上名落孫山,成為人們嘲諷的物件,就連蒲松齡,戴震這樣名垂於世的文學家、哲學家都未能考取進土;面對現在是一張考卷定成敗的時代,有的人才可能因故會發揮不出來,成了漏網之魚。國家因此少了許多有為之士;有些即使考上了,也是墨守成規,缺乏創新精神。

  在這知識的時代裡,要知道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正如所說:“創新是一個民族的靈魂是一個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可是應試教育卻緊緊束縛了我們的創造性,作文成了新八股,學習靠記硬背,如此的教育,還能促進社會的進步嗎?

  當我們看到日本人也能拿幾個諾貝爾獎時,我們這個泱泱大國就不汗顏嗎?就算是汗顏,恐怕中國再過幾十年也不會有諾貝爾獎得主吧!制度一日期不改,素質教育就一日不能落到實處,中國的教育顯然不能再墨守“三日考場”觀念要更新,體制要改革,從根本上革除應試弊端,改變高考指揮棒效應。

  可是,變“應試教育”為“素質教育”喊了多少年了,但結果怎麼樣?

  正如人們所說的那樣:“素質教育”喊得驚天動地,應試教育搞得紮紮實實,或者打著“素質教育”的幌子,肆無忌憚地搞“應試教育”這由上而下的改革誰在進行呢/聽著中國先後喊出了素質教育和人文教育面對一疊疊的試卷,才知道什麼叫“可望而不可及”,這究竟是為什麼?原來有的學校因為實行“素質教育”學生成績,升學率,優秀率一落千丈。怎樣才能即沒有應試的弊端,又不會影響升學率,優秀率呢?

  在北京大學附屬中學的高三學生李林子在《實行素質教育不妨來一個雙軌制》提出:建立一套與現行教育休系並列的另一套素質教育體系,實行雙軌制。讓應試教育和素質教育相互競爭,並由市場學生、拓生單位調節,提高教育質量。

  我也希望中國能實行雙軌制,也希望“應試教育”能與其弊端來個漂亮的“吻別”!

  關於教育的議論文篇四

  中國式教育無疑是失敗的,不然這麼多年才出了一個諾貝爾獎。

  失敗的原因有哪些呢?首先是父母,著名畫家達·芬奇的父親彼特羅是一位令人稱道的好父親,他培養孩子的信條就是:給孩子最大的自由,讓孩子發展自己的興趣。中國呢,父母給報上一個個補習班,制定好學習計劃,上午兩個小時,下午兩個小時。孩子必須按照父母的意願,不然就是一頓皮肉之苦。

  可事與願違,孩子的成績卻提不上去。學習需要的是學習的興趣,可中國的學生卻失去這個好多年,在他們眼中,學習是完成作業——一張張的試卷、一套套的題、一個個任務……父母總說這是為你好,學習是你自己的事,我想說:“學習既然是我自己的事,就不勞駕你多費心。”

  排名靠前的學生,父母一般不過問他們的學習,而收到的卻是滿意的成績。父母的教育是學生學習最大的阻力,在他們眼中,只有做題是學習,背誦和看書就是糊弄時間。學生好比一把尺,施加的越多,鬆開後反彈得越厲害,施加的力度再大些就容易折斷,這個人就“廢了”。

  本來是塊好料,加上父母的精心“雕琢”,這塊料就費了。父母越是看得緊,成績越是差,孩子失去了學習的興趣,增添了幾分厭倦和對父母的怨念。有人說,不管他們,他們就不學。可你管了,結果呢,級部第一嗎?

  是的,是有父母管出的清華大學生,那是什麼,那是虎媽狼爸,棍棒底下出的大學生,他們還自以為豪地說:“他們的童年是痛苦的,但他們此後的人生是輝煌的。”我呸,我看從此他們的人生都會暗淡無光的,培養一批行屍走肉有何意義。

  練一張字和練四行字哪個效果好?當然是四行字,可以輕鬆寫到,而且會拿出最好的書寫水平。如果被逼著練一頁字有何效果,練字就成了任務,就成了懲罰,你對它毫無興趣,只想草草了事。這就是中國最大的悲哀,興趣變成任務,然後被形式化。開頭是好的,可結尾就……

  中國式教育,中國式教育,前面為何加一個“中國式”?

  關於教育的議論文篇五

  2012 年莫言獲得了中國第一個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他是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人 , 所以他在人們眼裡 , 他是一個成功的人。人們只看得到他成功的光環 , 卻不知道光環下面是什麼。一個人的成功不僅和艱苦奮鬥有關,與小時侯的教育也是密不可分的。如果一個人小時侯不學好,長大了也不學好,只會吃喝玩樂。一個只會吃喝玩樂的人會成功嗎?

  莫言的母親是他最敬佩的人,他小時侯家境不是很好,但他的母親一直很善良,以身作則教育莫言。有一次,莫言的母親帶著莫言和集體去大麥田撿麥穗,被看守麥田的人發現了。莫言母親的腳小,跑不快,被抓住了。看守人當場給了她一巴掌。她嘴角流出了血,晃晃悠悠地倒在了地上,眼看著麥穗被人搶走,她那絕望的神情令莫言一生難忘。當多少年以後,那個人已經成為白髮蒼蒼的老人時,莫言與他在集市上相逢。莫言揚起手就想打他,母親拉住了他,說: “ 當年打我的人,不是他。 ” 莫言在獲得諾貝爾獎,說感言時說道: “ 因為我母親對我的教育,使我成功。在我的作品中,一大部分素材來自我母親,沒有我母親就沒有今天的我。 ”

  我這邊還有一個故事也可以說明教育對於成功的重要性。

  以前,家境不太好的,一年只能吃一頓餃子。有一家五口人,中秋節吃餃子,一人只有一碗。有一個叫花子來要飯,孩子只給了他一些紅薯幹。叫花子生氣了,對這個孩子說: “ 我是一個貧困的老人,你們一家人吃餃子,你卻只給我紅薯幹,你就是這樣對待老人的嗎? ” 這個孩子也急了,氣沖沖地對老人說: “ 你這個叫花子,我們家一年才吃一次餃子,每人只有一碗自己家還不夠吃呢,給你紅薯就不錯了。你愛吃就吃,不吃拉倒。 ” 這時,母親走了過來,狠狠地訓斥了他一頓,並把她僅剩的半碗餃子給了這個老人。這個孩子受到了母親的教育,以母親為榜樣奮鬥著。

  從以上兩個例子可以看出:父母在孩子小時侯就對他有好的教育,這對孩子是絕對有好處的;如果父母從來沒有管過他,沒有給他樹立過榜樣,那麼這個孩子就不會有什麼作為。

  由此可見,一個人的成功和他小時候父母對他的教育有著密切的關係。希望天下的父母們能給孩子好的教育,給他們樹立起一個好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