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食品安全案例分析

  近年來,由於食品安全事件的頻頻發生,使中小學生食品安全教育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和關注。以下是小編分享給大家的關於,歡迎大家前來閱讀!

  篇1:

  2003年9月3日下午2時45分,某市衛生局接到該市某醫院打來的電話,稱他們區一所學校有100餘名學生髮生集體食物中毒,正在該院救治。市衛生局當即派人前往調查處理,製作了《現場檢查筆錄》和《衛生監督意見書》,對中毒學生和救治醫師製作了《詢問筆錄》,並根據現場流行病學調查採集了相應的樣品,結果確定了該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餐次和原因食品。據此,該市衛生局對該校分別下達了《行政處罰聽政告知書》和《衛生行政處罰決定書》。

  9月3日15時,衛生監督人員對該學校食堂進行監督檢查,發現:該食堂已取得衛生許可證,有四名工作人員,其中一名從業人員未取得健康證,且該從業人員左手無名指及大拇指有0.5cm的傷口各一個,無名指傷口紅腫且有膿液,食堂操作檯上有一個大鋁盆內盛有約5公斤米飯,貨架上擱有剩餘的燒土豆塊、燒南瓜片等食物各一盆。詢問食堂承包人得知該餐次收入320元,但沒有書面憑證。衛生監督人員對剩餘的飯菜和肉餡及四名從業人員的手指進行了取樣,檢出蠟樣芽孢桿菌。根據流行病學調查、現場衛生學調查、實驗室檢查結果,市衛生局確定了該起食物中毒的原因餐次及原因食品,並對造成食物中毒事件的違法行為,按照《食品衛生法》的有關規定實施行政處罰。

  篇2:

  陝西周至縣8名小學女生同吃一袋方便麵後出現中毒症狀。當地政府24日介紹,問題方便麵送西安產品質檢部門,相關檢測結果仍未得出。全縣範圍內已封存39277袋52g“豫竹”香辣方便麵。22日,留院觀察的4名女學生安全出院,目前8名學生均返校。因同吃一袋方便麵,周至縣馬召鎮紅新小學六年級8名女生出現中毒症狀。與其他食品安全事件的“潛伏、隱形”相比,“吃方便麵中毒”事件則直接讓食品安全標準“散落一地”。

  篇3:

  每天上學、放學、學校門口總是熱鬧非凡,學生們總是三三兩兩地到小賣部和一些小攤點買零食吃。只要注意觀察就會發現,校園周邊的飲食實在令人擔憂。如:油炸食品大都擺在自制的小推車上,沒有遮擋,灰塵滿天,直接覆蓋到了食品上;商販為吸引食品安全辨別能力較弱的中小學生,在食物上往往新增一些非法新增劑,比如一些不允許新增的人工食素,它可以讓食品更好看,也可以掩蓋腐敗變質現象,校外商店賣的麻辣小吃較多,一些袋裝零食的外包裝上只是很模糊地印上一個食品名和廠名,卻沒有標註具體的廠址,聯絡電話、生產日期更是空白,基本上都屬於“三無”產品,甚至於過期產品。學生正在發育階段,經常吃那些不衛生的含有化學色素、香精的食品,直接影響孩子的發育和健康。

  學校周邊的擺攤也會影響到學校的維護和秩序,由於放學期間,校門口人流量多,但校門口的攤點又將道路給堵住了,使得交通很擁擠,也容易發生事故。這些攤點也會給環境帶來一定的影響,學生在吃完食品後,就會隨便將手上的竹籤、塑料袋隨便亂丟,不僅影響周邊的衛生環境,而且也會影響到市容市貌,給環境帶來汙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