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護環境手抄報中學

  今天節約一滴水,留給後人一滴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保護環境 你我同行

  大自然的神奇莫測,秀麗風景,相信大家都憧憬這美好的一切。那麼,請放眼現在,情況是否令你擔心呢?那就不要再錯上加錯了,讓我們這位地球“母親”過上安穩的日子吧!

  江山似錦,風雨如畫,望穿祖國東西,遼闊的神州大地上,有多少名勝景點,令人流連忘返,不必說碧綠的西湖,引無數詩人深情地贊詠,蜿蜒盤旋的長城留下了毛澤東“不到長城非好漢”的詩句,也不必說濟南的趵突泉、千佛山、絡繹不絕的遊客慕名前往,單是一個無所聽聞的樹林大山,就有多少遊人駐足玩耍啊!在世界的任意一處,藍藍的天空,白雲相間形態各異,眾鳥齊飛,展翅翱翔,遼闊的大地,一座座大山峰巒疊嶂,巍峨矗立,樹木蒙從,百草豐茂,到處是鳥語花香,大江大河奔流不息,哺育我們茁長成長,生息繁衍,大自然的一切我們來說是缺一不可的,大好河山是大自然對我們最恩惠的贈禮!

  正是這種恩惠,讓世界充滿多少歡樂啊,變得如此美好,可是有些人卻享受不了這種恩惠,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一切去迫害它。在街道上,有時隨處可見的是果皮紙屑,令環衛工人十分辛勤的去打掃;有些人在森林中亂砍濫伐,樹木倒下了,換來的卻是災害,無情的洪水,四處氾濫,人民的傷害是否是無辜的呢?過去,有我們喜歡讀的詩句“黃梅時節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可是現在。很多人一心只想賺錢,大肆捕捉青蛙去賣。加上農民大量使用農藥,使一些地方的青蛙幾乎滅絕,青蛙少了,而蝗蟲、黏蟲卻大量繁殖,抗生力越來越強,是小麥、穀子、玉米和高粱等作物的生產遭到嚴重的破壞。這些事實已經說明,環境得不到保護,最終會激怒地球,給予嚴重的懲罰。

  覺醒吧,夕日破壞大自然的人們,保護環境的艱鉅任務刻不容緩,現在亡羊補牢,還為時未晚。地球並不是冷酷無情的,只要我們對它好,時刻關心它,相信你敬它一尺,它會還你一丈。大家一起攜起手來,保護環境,做環境的主人吧!

  如今,人們提高了許多環境保護意識,努力向環保進一份力量,減少汙染物的排放,大面積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措施,使環境得到明顯改善。作為環保小公民,我們做的還有許多,節約用水用電,不但省費用又環保,減少塑料袋和電池的使用。不用一次性筷子,出門在外,不要亂扔垃圾,如果看到破壞環境者,應及時予以勸解。我們能做到的還有許多,只有你向環保邁出一小步,那麼我們大家邁出的將是一大步,你的幫助是我們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地球是我們唯一的家園,倘若它倒下了的話,那麼人類萬物的處境該會如何呢?現如今,全世界是60多億人,都必須依賴於地球的正常運轉,地球要是一蹶不振,那麼就無生命可言。現在保護生態環境,是保護地球的最基本可行的措施。人類必須敲響警鐘,也許現在還平安無事,你有沒有顧及到子孫後代,他們的繁衍生息,同樣需要與你一樣的環境,地球是大家的。我們任何一個人都有權利,有能力去保護它.

  大家行動起來吧,發起“保護環境,人人有責”的口號,向環保的每一處衝刺,讓我們地球充滿綠色,永遠生機勃勃,朝氣騰飛!

  圖一

  圖二

  圖三

  2: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係

  一、可持續發展突出強調的是發展,發展是人類共同的和普遍的權利。發達國家也好,發展中國家也好都應享有平等的,不容剝奪的發展權,對於發展中國家,發展更為重要。事實說明,發展中國家正經受來自貧窮和生態惡化的雙重壓力,貧窮導致生態惡化,生態惡化又加劇了貧窮。因此,可持續發展對於發展中國家來說,發展是第一位的,只有發展才能解決貧富懸殊,人口猛增和生態危機提供必要的技術和資金,最終走向現代化和文明。

  二、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緊密相聯。可持續發展把環境建設做為實現發展的重要內容,因為環境建設不僅可以為發展創造出許多直接或間接的經濟效益,而且可為發展保駕護航,向發展提供適宜的環境與資源;可持續發展把環境保護作為衡量發展質量、發展水平和發展程度的客觀標準之一,因為現代的發展與現實越來越依靠環境與資源的支撐,人們在沒有充分認識可持續發展之前,隨傳統發展,環境與資源正在急劇的衰退,能為發展提供的支撐越來越有限了,越是高速發展,環境與資源越顯得重要;環境保護可以保證可持續發展最終目的實現,因為現代的發展早已不是僅僅滿於物質和精神消費,同時把為建設舒適、安全、清潔、優美的環境作為實現的重要目標進行不懈努力。

  三、可持續發展認為,在環境保護方面,每個人都享有正當的環境權利。環境權利和義務是相對的,對別人是一種權利,對自己則是一種義務,人們的環境權利和環境義務是平等的和統一的。這種權利應當得到他人的尊重和維護。

  四、可持續發展要求人們放棄傳統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就是要及時堅決地改變傳統發展的模式——即首先減少進而消除不能使發展持續的生產方式和消費方式。它一方面要求人們在生產時要儘可能地少投入,多產出;另一方面又要求人們在消費時儘可能地多利用、少排放。因此,我們必須糾正過去那種單純靠增強投入,加大消耗實現發展和以犧牲環境來增加產出的錯誤作法,從而使發展更少地依賴有限的資源,更多地與環境容量有機的協調。

  五、可持續發展要求加快環境保護新技術的研製和普及解決環境危機、改變傳統的生產方式、以及消費方式,根本出路在發展科學技術。只有大量地使用先進科技才能使單位生產量的能耗、物耗大幅度下降,才能實現少投入,多產出的發展模式,減少對資源、能源的依賴性、減輕環境的汙染負荷。

  六、可持續發展還要求普遍提高人們的環境意識。實施可持續發展的前提,是人們必須改變對自然的傳統態度——即從功利主義觀點出發,為我所用,只要對人類是需要的,就可以隨意開發使用。而應樹立起一種全新的現代文明觀念,即用生態的觀點重新調整人與自然的關係,把人類僅僅當作自然界大家庭中一個普通的成員,從而真正建立起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嶄新觀念,這僅依靠個別人不行、少數人也不行,只有使之成為公眾的自覺行為,因此,要使環境教育適合可持續發展。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