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約糧食手抄報詩歌

  生活告訴我們,節約不是省錢,而是一種美德,我們學生更應該從小事做起,養成節約的好習慣,不要以善小而不為。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節約糧食的詩句

  1、春種一粒粟,秋成萬顆子。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2、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

  3、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4、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5、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6、儉節則昌,淫佚則亡。

  7、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念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8、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9、儉,德之共也;侈,惡之大也

  10、節儉樸素,人之美德。

  11、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12、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地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

  13、取之有度,用之有節,則常足。

  14、珍珠為寶,稻米為王。

  15、君子以儉德闢難。

  16、存糧如存金,有糧不擔心。

  17、克勤於邦,克儉於家。

  18、民生在勤,勤則不匱。

  19、惟儉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

  圖一

  圖二

  圖三

  2:節約糧食

  從進校園的第一天,老師就教我們一首古詩:“鋤和日當午,汗滴和下土,誰只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詩句,從此我便知道了糧食的來之不易,我們要節約糧食。因為我們從小就明白了一個道理,農民伯伯一年到頭在田裡幹活,流了許多汗水,才澆灌出我們離不開的糧食。他們多麼辛苦,我們怎麼能不珍惜糧食呢?

  走進學校,如果仔細去注意的話,不難發現學校的泔水桶裡每天都堆得滿滿的,有剩菜、剩飯還有整個饅頭,每一個來到它跟前的人,都會用一個極瀟灑的姿勢,賦予那白白的饅頭一道優美的弧線。雖然我們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糧食是自家帶來的,不需要花錢去買,但是我們也不必這麼浪費它,這也是我們的父母頭頂烈日,腳踩熱土,花費心血種出來的。如果這一切讓父母看到,他們又會怎麼想,除了痛惜之外,還有什麼呢?。

  也許有人說:“這是小題大做,不就是點糧食嗎?”是的,雖然扔掉的糧食不多,可是扔掉的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一個不愛惜糧食的人,也會不愛惜其他的一切,到頭來只能成為一個自私自利的人。這樣的人,最終會被社會拋棄,就像你把饅頭扔進泔水桶一樣

  節約糧食,是我們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而不是說你的生活好了,你浪費得起就可以浪費。浪費是一種可恥的行為。只要存有節約的意識,其實做起來很簡單:吃飯時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飯菜;在餐館用餐時點菜要適量,而不應該擺闊氣,亂點一氣;吃不完的飯菜打包帶回家。 節約糧食應該成為一種新時尚,成為新時代人應該具備的一種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