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儉節約手抄報的資料

  毛澤東勤儉節約思想以建國、健黨、裕民為根本宗旨。較之於馬克思勤儉節約思想,毛澤東勤儉節約思想具有鮮明的民族性。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

  :垃圾發電,突破垃圾圍城之困

  隨著中國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國內許多大中城市都面臨著“垃圾圍城”的困擾,如何處理和利用垃圾成為政府面臨的嚴峻問題。近幾年,除了傳統的垃圾焚燒發電模式外,更為清潔、環保的垃圾填埋氣發電發展迅速,日漸進入公眾視野。
 

關於節約的手抄報圖片

  :垃圾場變氣田

  在洛陽瀍河第一垃圾填埋場,每間隔10米左右就豎立著一根井管,井管下端深入壓填的生活垃圾中。這些毛細血管般的管道最後匯到一根粗管通向數百米外的垃圾填埋氣發電廠。記者在填埋區走了一圈,並沒有聞到垃圾腐敗的臭味,也沒有看到發電廠的煙囪裡冒濃煙。

  以往,垃圾填埋場中的生活垃圾發酵後會產生大量的“臭氣”主要是沼氣,其中大約含甲烷55%,二氧化碳40%和少量一氧化碳、硫化氫等。但現在這些氣體經過氣體收集和預處理裝置後,進入燃氣發電機,燃燒發電,其他無用氣體由火炬系統燃燒排放掉,剩餘物質則變成了水汽。

  :“吃垃圾”還可換歐元

  開發這個垃圾填埋氣發電專案的是河南百川暢銀有限公司,該垃圾填埋氣發電廠於2009年建成投產,也是我省第一個聯合國碳減排權CDM清潔發展機制交易專案。該電廠投資2200萬元,當前日發電量21600千瓦時,可供應4000戶居民用電。

  兩年多來,累計減排二氧化碳53485噸,每噸碳交易價格約為8歐元。有了CDM交易收入,大概5到6年就可以收回成本。  據介紹,由於可以邊填埋邊發電,垃圾填埋氣發電廠服務期限一般為15~20年左右,這意味著收益期將長達15年。  作為河南唯一的垃圾填埋氣發電公司,河南百川暢銀把河南作為大本營,進入了一個快速擴張期,目前已經在南陽、洛陽、焦作等地投資了10座垃圾沼氣發電站。

  :與政府雙贏

  現階段,全國70%以上的城市垃圾都是以填埋的方式處理。之前,政府部門需要花費大量人力、物力對垃圾填埋後產生的氣體和滲濾液進行處理。而通過垃圾填埋氣發電模式,不僅可以消除填埋垃圾產生的廢氣對周邊民眾的困擾,還能將廢氣“吃幹榨淨”,使之轉化成電能,而這一過程不僅投資額小、建設週期短,還避免了二次汙染。
 

關於節約的手抄報圖片

  只要垃圾填埋符合國家標準,日產垃圾300噸以上的城市基本都可以建設垃圾沼氣發電廠,不僅發電還可以大大降低垃圾場的運營成本,河南百川暢銀副總經理韓旭對記者表示。以一個日產垃圾400噸的中小城市為例,目前建一個國產裝置填埋氣發電廠投資在1200萬元左右,運營基本不需要政府補貼,公司每年還支付垃圾場一定的特許經營許可費。而建設一個垃圾焚燒發電廠企業需要投資大概3億~5億元,並且需要大量的補貼才能運營。
 

關於節約的手抄報圖片

  國家規定,焚燒發電處理一噸垃圾,政府需最低補貼80~200元。如果採用焚燒發電,僅補貼一項每年最低就需要1000多萬元,對於很多財力有限的地方政府而言,垃圾填埋氣發電明顯是一個更為經濟的選擇。此外,目前許多地方垃圾填埋場選擇的都是溝壑,經過氣體無害化處理的填平土地可以更快地被再利用,兩到三年就可以實現復耕,垃圾場上每年將會“長”出新的土地。

  :發展前景廣闊

  有關資料顯示,我國大中城市年產垃圾1億噸,絕大部分未經處理,垃圾堆存量高達66億噸,並以每年8%的速度遞增。據預測,到2020年我國將新增垃圾發電裝機容量330萬千瓦左右包括焚燒和填埋氣發電,中國垃圾發電市場容量為149億元人民幣。對於垃圾填埋氣發電這個朝陽產業而言,常人避之不及的城市垃圾填埋場正在成為爭奪激烈的資源。

  據介紹,國內省會級城市的垃圾基本已被垃圾焚燒發電公司和國外大型垃圾填埋氣發電公司跑馬圈地、分割完畢,不入“大鱷們”法眼的中小城市垃圾填埋場正在成為許多民營垃圾發電企業成長的“沃土”。“垃圾處理的基本原則是資源化、減量化和無害化,從技術、服務和模式上來講,填埋氣發電是比較適合中國中小城市,尤其是中西部城市。”河南百川暢銀總裁連鋼表示,如果垃圾發電能將環境保護和節約能源有機地緊密聯絡起來,降低成本,前景將十分看好。

  :扶持需完善

  但是,作為一項新生的垃圾處理模式,在行業拓展初期也遇到了不少政策相對滯後的“缺位”之痛。比如,上網政策——專案發電企業生產的電力如何儘快實現與電力公司的併網,打通發電企業與電網之間的“最後一公里”;價格政策——上網電價理應不低於同類新能源發電的上網電價;稅收政策——填埋氣體發電專案能否享受與沼氣發電、垃圾焚燒發電同等的稅收政策優惠等。

  據瞭解,目前,我國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由標杆上網電價加上補貼電價每千瓦時0.25元構成。而垃圾填埋氣發電實際上也是生物質發電,但是目前河南垃圾填埋氣上網電價並未參照0.75元的生物質發電上網電價標準執行,僅為0.586元,其中標杆電價還執行的是2008年的標準0.336元,但是國家目前的標杆電價已經達到了0.391元。因此,垃圾填埋氣發電行業目前並沒有完全享受到生物質發電的規定補貼。

  據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很多填埋氣發電企業的收入來源主要依賴於CDM收入。但在《京都議定書》框架下的碳減排義務只規定到2012年,之後是否延續,目前還沒有最終的定論,如果碳減排權CDM交易收入生變,而政府的扶持不能到位的話,這些垃圾發電企業發展將受到重大影響“這是一種新興的能源開發方式,作為省內從事填埋氣垃圾發電業務唯一的企業,很多時候是在為這個行業探路。”韓旭對記者說,“如果能得到更多國家相關產業政策的扶持,相信垃圾填埋氣發電產業未來會有更廣闊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