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讀書日手抄報

  讀書是獲取資訊,增長智慧和培養個性品德的重要途徑。學習不限於讀書,但讀書是學習的基礎,要獲取知識,就離不開讀書。讀書手抄報該怎麼做?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的圖片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的資料

  有關讀書的典故3則

  1.鑿壁偷光

  形容貧寒之士刻苦夜讀的典故。出自漢劉歆《西京雜記》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學而無燭,鄰舍有燭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書映光而讀之。”此典又可寫作“鑿壁借光”、“鑿壁借輝”、“穿壁借光”、“偷光鑿壁”,或簡稱“鑿壁”、“偷光”、“匡壁”等。

  2.映月讀書

  比喻在生活十分艱苦的條件下堅持讀書的典故。事出《南齊書·孝義傳·江泌》:“江泌少貧,晝日斫屧做鞋子,夜讀書,隨月光握卷升屋登上屋頂。”此典流傳甚廣,主要有“映月”、“趁月亮”、“月下讀”、“對月影”等形式。

  3.囊螢映雪

  比喻貧士苦讀的典故。“囊螢”典出《藝文類聚·續晉陽秋》:“車胤字武子,學而不倦。家貧不常得油,夏日用練囊盛數十螢火,以夜繼日焉。”“映雪”典出《初學記》卷二引《宋齊語》:“孫康家貧,常映雪讀書。此兩典的主要形式有“囊螢”、“聚螢”、“照螢”、“讀書螢”、“映雪”、“照雪”、“窗雪”等,兩典並用還有“雪窗螢火”、“螢雪”等形式。

  推薦一本好書

  “書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是全人類的營養品。”一本好書會帶給我們豐富的知識和無盡的快樂!

  朋友們你喜歡看書嗎?我想向你推薦你一本書——《愛的教育》。

  這是義大利著名的教育家——亞米契斯的一部代表作《愛的教育》。直到現在,我還清楚的記得這本書的扉頁上的那段話:一本好書,可以改變無數人的命運。一滴墨水,可以引發千萬人的思考。就是這句話使我用心讀完了這本書。

  書中主要寫安利柯成長的故事,作者以一個小學生的口吻敘寫了主人公一年的所歷,所聞,所見,所感,抒發了鄉國之感,師生之誼,親子之愛和人與人之間的互相友愛之情。通過一個個平常又滿蘊人情味的生活條件,把愛和美注入讀者的心田。作者用日記的形式來寫作,但每月又有一篇較長的,結構完整的“每月故事”。這些故事記錄了他在學校,家庭,社會的所見所聞,反映了社會各個階層的狀況,並以高尚的愛心情感聯絡在一起,組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卷,帶給我們愛與美的享受。同時也帶認識了幾個新朋友,“小博士”代洛西,“小英雄”洛貝諦,愛幫助人的卡隆,可憐的奈利,衣著華麗的瓦梯尼……

  我喜歡這本書,因為這本書沒有任何虛偽的說教,也沒有任何豪言壯語。通過樸素的描寫和精彩的語言,使我知道愛是無私的也是無價的,愛是用任何東西都換不回來的,愛是人世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愛是人人都需要的!

  如果你看見這本書你一定要認真的品味品味!要記住那句話:“世界充滿愛”。

  選什麼樣的書來讀

  我國近代偉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畢生為人民教育事業而奮鬥。在讀書問題上,他也有著鮮明的主張。

  應該選什麼樣的書來讀?陶行知在1932年寫了一篇《怎樣選書》的文章,給一本書的好壞,擬定了三條判斷的標準:一我們要看這本書有沒有引導幹了一個動作又幹一個動作的力量。二我們要看這本書,有沒有引導人想了又想的力量。三我們要看這本書有沒有追求新益求新的新價值的力量。

  在另一篇文章裡,他又寫道:“我們對於書籍有一條方針:做什麼事用什麼書。我們很反對為讀書而讀書。”陶行知認為,書和鋸子、鋤頭一樣,都是給人用的工具,因此,與其說“讀書”,不如說“用書”。道理何在?他說:“沒有生活做中心的書本是死書本。”那麼,什麼是活書?他指出:“活的人,活的問題,活的文化,活的武功,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變化,都是活的知識的寶庫,便都是活的書。”因而,“活的書只可以活用,而不可以死讀。”

  1927年,陶行知在南京創辦了曉莊師範學校。他在學校的大禮堂兩邊掛著一副對聯:“和馬牛羊雞犬豖做朋友;對稻樑菽麥黍稷下功夫。”還把學校的圖書館題名為“書呆子莫來館”,以此來勸告那些只知讀書而不會幹事的人。這正體現了他“用活書”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