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兒童心理特點分析論文

  目前,關於留守兒童的研究,學界已經有了不少成果,但基本都是以打工人口大省如江西和河南等的留守兒童作為研究物件,而以西北地區的留守兒童作為研究物件的學術成果尚不多見。 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準備的:留守兒童心理特點分析相關論文。內容僅供參考,歡迎閱讀!

  留守兒童心理特點分析全文如下:

  【摘 要】留守兒童是伴隨著我國城鎮化程序和勞動力大幅度轉移而產生的,這不僅僅是一個社會問題,而是關乎一個孩子未來能否健康成長的民生問題,更是關係到整個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大計。筆者通過調查得知,目前很多留守兒童在心理上出現了任性、自卑、封閉等特點,所以加強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就已勢在必行,筆者希望為留守兒童健康心理的養成貢獻綿薄之力。

  留守兒童這個詞語最近在各大新聞媒體上頻頻出現,讓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是那一張張可愛的笑臉和充滿渴望的眼神。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讓更多的人告別黑土地,進入城市以找尋更好的就業機遇和餬口渠道。但由於主客觀條件的制約,導致這些農民工雖然付出了大量的勞動與時間,但卻得不到相應的薪資報酬和各項福利。繁重的體力勞動、簡陋的生存空間、昂貴的借讀費應用、餐風雨露的生活狀態讓他們根本無暇再來顧忌子女的培養和教育。於是,他們便把孩子留在家鄉讓年邁的父母照顧,而這個孩子就成為了留守兒童。很多社會學領域的專家和學者發現留守兒童與在父母身邊長大的普通孩子在心理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因此,關於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問題研究成為眾多學者廣為追捧的課題之一。

  一、留守兒童心理狀態分析

  截止到2013年,我國的留守兒童已經超過1300萬人次,事實上,並非所有的留守兒童都像媒體報道那樣,他們中的大部分人都能積極向上,樂觀懂事。愛哭愛笑、愛玩愛鬧是這些留守兒童與普通兒童的共性。但我們不能否認,由於自小缺少父母的關愛,他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沒有父母親的引導,學習上也沒有人幫助和輔導,爺爺奶奶只會考慮到是否吃飽穿暖,不會想到如何在培養健康的人格和塑造良好的情感上下工夫。所以,少數留守兒童出現的心理問題也必須要引起重視。

  一自私、任性的心理特點

  “隔代親”是民間的老話了,老人把對子女的愛轉嫁到下一代身上,由於親生父母不在身邊,祖輩們會給予孩子們更多的愛和關心,但是老年人沒有經過系統的心理健康知識培訓,也沒有適當的教育理念和方式,只是一味呵護與縱容,對於孩子說謊、逃學、打架這種行為也熟視無睹,即使有所管束,也是含糊其辭,不忍責罵的心態極易養成孩子自私、任性的性格。由於父母常年在外務工,偶爾回家便會帶回禮物,為了補償孩子,千方百計滿足孩子的一切慾望,包括蠻橫無理的要求。久而久之,孩子利用父母的虧欠和祖輩的寵愛更會肆無忌憚的任性,這樣的心理又怎麼會健康呢?

  二依賴、自卑的心理特點

  網路技術更新換代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上一秒發生的大事在這一秒全世界各個角落的人都會知道。而對於留守兒童的新聞也是屢見不鮮,有的新聞記者為了賺取大眾眼球,編造或者擴大留守兒童的生存現狀,加之全社會對留守兒童的關注度又不夠,往往只是道聽途書。一些物質豐厚的愛心人士為這些孩子捐衣捐物,為他們提供良好的生活條件與設施,但這樣的救濟只是暫時解決了燃眉之急,孩子們開心的領完獎品後絲毫體會不到這些愛心人士的用意,而且有的記者充滿誘導性的語言讓孩子誤以為,貧窮就可以無條件地接受他人饋贈,而不需要付出努力。原本的善舉竟然使這些年幼的孩子衍生出變異的價值觀是多麼可怕啊?依賴他人的心理特點對今後的成長是極為不利的。

  三孤僻、封閉的心理特點

  由於父母常年不在身邊,爺爺奶奶的年齡大又要掌管家中大小事,部分留守兒童長期處於獨處的狀態,他們沒有玩具,沒有朋友,沒有親情的澆灌。他們有的長期寄情於電視,並模仿電視劇中的古惑仔等人物,用粗俗的語言掩飾內心的渴望被關懷;有的和家裡的小貓小狗說話,長期自言自語,不愛與人接觸,甚至懼怕和人說話。長期下來,這些孩子的語言表達能力弱化,性格越來越孤僻。尤其在農閒時節,村裡的賭博成風,無所事事的小青年整日在賭桌上醉生夢死,有一些留守兒童的監護人也會參與其中,試想,這樣環境下生存的孩子會形成怎樣的心理呢?

  二、加強留守兒童健康心理對策

  留守兒童的健康心理養成是一項需要多方力量相互配合、相互協調的系統工程,絕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的。因此,要以家庭、學校、社會三個方面為基礎做好留守兒童心理防護線。

  首先,家長必須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根據筆者調查發現,父母雙雙外出打工的子女心理問題發生的概率遠比父母一方在家照顧子女的發生概率要高很多。所以在經濟條件允許下,最好一方留在家裡陪伴孩子,即使不能,也要密切與孩子進行溝通和監督,與孩子的監護人要定期做好交流,通過第三方視角側面打聽到孩子的近況,就孩子身上發生的各種不良行為、心理問題、情感問題都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和警覺。比如,可以通過與孩子通訊的方式,給予孩子一個袒露心聲,輕鬆自由的平臺,以更好的掌握孩子的心理動態。

  學校承載著教書育人的主體任務,所以,學校必須要加大對留守兒童的特殊教育,主要是從心理視角給予更多的人文關懷和情感安慰。教師必須要端正教學態度,將成績與學生的全面發展相協調,強化素質教育,對待留守兒童身上出現的各種問題要保持“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進行疏導和教育。

  社會是一個大熔爐,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素養的提升歸根結底還需要社會資源的合理配置。農村地區的基礎教育相當匱乏,因此應建立相應教育監督體系,增強優質教師的農村流動性,選派專業的心理健康教師為留守兒童開啟生命的天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