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快樂主題黑板報

  每年的農曆八月十五,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中秋節,它又稱為團圓節,那麼你知道怎麼做關於中秋節的黑板報嗎?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希望能幫到你。

  欣賞

  1

  2

  3

  4

  5

  內容

  中秋節的詩詞名言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2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3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4 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5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6 城西日暮泊行船,起向長橋見月圓。漸上遠煙浮草際,忽依高閣墮簷前。——徐渭《十五夜抵建寧》

  7 中庭地白樹棲鴉,冷露無聲溼桂花。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8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李白《月下獨酌》

  9 昨風一吹無人會,今夜清光似往年。——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10 目窮淮海滿如銀,萬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無修月戶,桂枝撐損向西輪。——米芾《中秋登樓望月》

  11 賞中秋佳月,月下不褪鉛華,人團圓月下。

  12 唯到中秋節,人月兩團圓。

  13 數十年過去,就如夜間一聲嘆息,唯有每年中秋夜晚,我會靜心思考……

  14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蘇軾《水調歌頭》

  15 秋桂飄香時,秋色此正濃。秋波碧波盪,秋月映蒼穹。

  16 明月易低人易散,歸來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螿鳴露草。捲簾推戶寂無人,窗下咿啞唯楚老。南都從事莫羞貧,對月題詩有幾人。——蘇軾《中秋見月和子由》

  17 天上月圓,人間月半;月半人間,家家團圓。

  18 同一個世界,觀同一片晴空,賞同一輪滿月,擁同一個中秋。

  19 待月舉杯,呼芳樽於綠淨。拜華星之墜幾,約明月之浮槎。——文天祥《回董提舉中秋請宴啟》

  20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情人怨遙夜,竟夕起相思!——張九齡《望月懷遠》

  中秋節的回憶作文3

  晚上,皎潔的月亮早早地就掛在了空中,好像她也知道今天要受人們祭拜似的。母親和姐姐便把桌子抬到院子裡,放上早已用盤子裝好的蘋果、柿子、月餅和母親做的月餅,然後還要認真祈禱一番,無非是祈求平安、豐收之類的話語,具體說得是什麼聽不明白也聽不清楚更不想聽,因為心早已被那些食物給勾走了……

  記憶中,無論農活多麼忙碌,八月十五這天,母親仍然會放下手中的農具,換上乾淨衣服三五人一道去趕集,買回一些平時捨不得吃的東西。同時,住校唸書的我們也儘可能趕回家,既為了全家團圓賞月,也為了滿足腸胃對美好食物的渴望與需求。

  趕集歸來,母親空空的籃子裡便多了一些讓我們垂涎的東西。割上斤把肉那是少不了的,手頭寬泛的話還會捎回條魚。因為是中秋節,自然少不了月餅、蘋果和柿子,但蘋果、柿子多是三五個,一般也就是剛好夠我們姐弟三人的,月餅更是隻買五塊,一個人一塊,用母親的話說,這些都不能當飯吃的。但為了圓孩子們中秋美夢,母親更多的便是製作手工月餅來給我們解饞。

  趕集回來,母親便把“糟頭”做餅時留下的一塊生面,主要用於發麵用溫水泡在瓷盆裡,午飯後便開始和麵。在醒面的間隙,母親把家中的芝麻拿出來選乾淨然後放在鍋裡炒,冷卻了以後便用家裡的石臼把它搗碎然後拌上糖,這樣月餅餡便做好了。我清楚地記得那時村裡只有我們家才有那個石臼,聽父親說那是祖上流傳下來的。因此,每年中秋節的下午,故鄉的老屋便始終彌散著芝麻的香味。這時面已發好母親便開始揉麵,並把它們做成盤子那麼大小的餅,裡面包上準備好的芝麻糖,用簸箕盛著端到鍋灶上,一塊塊地放到鍋裡面烤。當然,一鍋最多隻能放四塊,而且火候也要適中,大了就被烤糊了,小了有可能不熟,所以烤餅是一個細緻活,當然,這對於母親而言自然不是什麼難題。

  晚上,皎潔的月亮早早地就掛在了空中,好像她也知道今天要受人們祭拜似的。母親和姐姐便把桌子抬到院子裡,放上早已用盤子裝好的蘋果、柿子、月餅和母親做的月餅,然後還要認真祈禱一番,無非是祈求平安、豐收之類的話語,具體說得是什麼聽不明白也聽不清楚更不想聽,因為心早已被那些食物給勾走了。

  第二天一大早,母親便起床為我準備回校的東西,自然少不了要在我的書包裡裝些月餅,有時,姐姐還把她沒吃的蘋果悄悄地塞到我的手裡。這些生活的細節與往事讓我記憶猶新,令我珍藏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