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開元寺導遊詞

  泉州開元寺,為黃守恭獻地所建,遵奉黃守恭及其子孫為檀樾主。該寺始建於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唐玄宗開元二十六年公元733年,改名開元寺。該寺名僧輩出,寺內有名聞中的東西二塔等景觀。目前它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福建省"十佳"風景區,亦是"泉州十八景"之一。下面小編為大家帶來河北開元寺的導遊詞範文。

  歡迎大家來到河北開元寺!我是你們的導遊,我姓x,大家可以叫我小x。為了便於大家參觀遊玩,下面我首先大家介紹一下開元寺。

  開元寺位於正定常勝街西側,原名淨觀寺,始建於東魏興和二年540,隋開皇十年591改名解慧寺。唐開元二十六年738奉沼改今名。至清後期,因年久失修,寺院廢毀,殿堂塌落,僅存鐘樓和須彌塔。

  鐘樓為磚木結構的二層樓閣式建築,平面呈正方形。面闊、進深各三間,建築面積135平方米。單簷歇山頂,上布青瓦,通高14米。其大木結構、柱網、斗拱都展示了唐代建築藝術風格。甚至上層木構件還有相當部分保持了唐代原貌。這是我省現存年代最早的一座木結構鐘樓,也是北方時代較早的一座。1988年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並落架重修。鐘樓上掛銅鐘一口,高2.9米,口徑1.56米,厚15釐米,造型古樸,為唐代遺物。

  須彌塔,俗稱磚塔、方塔,坐落於鐘樓西側。塔身建在高約1.5米的正方形磚砌臺基上,塔平面為正方形,密簷九級,舉高39.5米,塔身第一層較高,下部砌石陡板一週,各面兩端均浮雕一尊雄勁有力的力士像。石腰線以上全部由青磚砌築。正面闢石券門,門框刻以花瓶、花卉圖案,門循浮雕二龍戲珠。門楣上端鑲嵌長方形石匾,上面鐫刻“須彌峭立”四個楷書大宇。每層磚砌迭澀簷,四角懸掛風鋒。塔身寬度自第二層開始收縮,外觀清秀挺拔,簡樸大方,頗似西安唐代小雁塔,是疊澀出簷塔的典型作品。

  塔內第二層上部原作木鬥八藻井,惜已毀壞。今塔內呈空筒式,內壁垂直,上下貫通。第二層以上的八層,雖然各設一方形小窗,但無臺階攀登。

  剎座、仰蓮、覆缽均系磚砌,四周置銅境,光亮奪目。其上,系金屬質剎杆、寶殊。寶珠多達四枚,顯得格外挺拔關於須彌塔建造時代,地方誌記載不詳,未足憑信。根據現存實物並結合歷史記載推斷,此塔可能始建於唐貞觀十年公元636年,唐乾寧五年公元898年重建。後雖經歷代維修但依然保持唐代建築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