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的貴州花溪導遊詞範文

  花溪區隸屬於貴州省貴陽市,地處黔中腹地,貴陽市南部,東鄰黔南州龍裡縣、西接貴安新區,南連黔南州惠水縣、長順縣,北與南明區、觀山湖區接壤。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歡迎借鑑參考。

  一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貴陽市花溪公園離貴陽市17公里的地方,有一個異常美麗且安逸清新的公園,這就是貴州省有名的花溪公園了。地處市郊使幽靜而清新的花溪公園避開了城市的喧囂與霓虹燈的閃爍成為在都市中奔忙的人群的理想休閒地,同時,花溪的幽靜也引來了不少中外朋友和領導人的光臨和吟詩弄墨;其中,以陳毅將軍的賦詩尤為樸實:

  真山真水倒處是,花溪佈局更天然。

  十里河灘明如境,幾步花圃幾農田。

  花溪公園的風景以鱗、鳳、龜、蛇四山為中心展開。麟山是花溪公園主峰,外型酷似凶猛的麒麟,披綠掛翠怒目向天發出千錘之音,故而有"雲卷青麟"之名。由麟山石條小路盤曲而上,到達半山有一個名叫"飛雲岫"的天然石洞,洞外的"飛雲閣"在危崖之際可供遊人休息觀景。山巔懸巖峭壁,狀如麟角崢嶸,頂端"倚天亭"氣勢蒼勁,依山指天,大有玉樹臨風之態。在麟山頂向下鳥瞰,整個花溪公園美景盡收眼底,飽覽無遺。使人有了"一覽眾山小"的憑空馭氣之感。

  鳳山處於田圃阡陌的平地之中,在山頂可見村寨小徑如銀蛇舞龍盤伏在花叢中田野上,龜山如同一年邁老匍匐於公園之中,"山勢西來,河水東去"山中一閣,供遊人鬧中取靜,山左"玉棋亭"依稀可見,山右有壩上橋伸出臂膀,與來賓客握手相別。蛇山與龜山遙相呼應,山勢盤曲為三個小岫,岫頂左、中、右分別為"柏亭"、"蛇山亭"和"觀瀑亭",並在壩上橋與龜山相連。

  在花溪公園的深處,有名的百步橋就在那裡,百步橋是用一塊一塊的石頭放在水中在水中蜿蜒盤曲,當夏天水流急的時候,在百步橋上行走就如同西遊記裡會踏波踩浪的神仙一樣的感覺,真是踏浪而來,逐波而去……

  而繼續走下去就會到了花溪公園最讓人心動的地方了--黃金大道,一條長長的路,左邊是山,右邊是河,兩側是整齊的法國梧桐,秋天的時候,梧桐的葉子變成金黃色掉落在地上,就像撲滿了金子的道路讓人回家後還難以忘懷呢,畢竟,錢誰不愛呀……

  花溪是山的天府,是亭的世界,更是奇花異草鬥豔爭香的聖地也是溪流小河彙集之所在。陽春三月,蝶陣花潮,讓人目不暇接,正是:蝶來風有致,溪去人留影。

  二

  歡迎大家來到這裡,下面我來為大家介紹一下!

  花溪公園位於距貴陽市區17公里的西南郊花溪區內,秀美的花溪融真山真水、田園景色、民族風情為一體,被譽為“高原明珠”。陳毅元帥遊過花溪後,曾留下“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佈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的詩句。花溪公園歷史悠久、景色宜人,就如陳毅元帥詩裡寫的那樣,公園內真山真水到處是,山水纏綿、相映成趣,小巧別緻的秀美山巒,聳立於花溪河的兩岸,山內多有溶洞貫穿,有暗河流淌其下。蜿蜒曲折的花溪河,清清流水婀娜多姿。

  河水貫山過崖,越橋撞壁,形成了許多小湍流、小瀑布、小湖潭、小河灘。沿溪兩岸,錯落有致地分佈著一些巧奪天工的樓臺亭榭、步磴飛橋、賓館別墅,給這山環水繞、堰塘層迭、河灘十里的綺麗風光增添了醉人的情致。溪畔附近的麟山,高不過百米,遠望恰似一座天然大盆景。小山之上碧翠層巖、小徑曲環、溶洞橫穿,“飛雲閣”巧建山間,遊人登至山頂,可俯視花溪全景。歷史上有眾多偉人、名人都成造訪過花溪公園,如今的花溪公園也已經成為市民休閒旅遊的首選之地。

  花溪公園處於貴州著名學府——貴州大學花溪校區的中央位置,是聯絡貴州大學南北兩校區的紐帶,園內成為高校生交流與休閒的極佳場所。

  三

  貴陽花溪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以花溪河為紐帶,涵蓋十里河灘、花溪公園、洛平 至平橋觀光農業帶和大將山景區。

  十里河灘:十里河灘景區南起牛角島,北至龍王村,西臨花溪大道,東抵大將山山脈,長6.5千米,面積2.19平方千米。十里河灘溼地生態系統包括農田溼地、河流溼地、沼澤溼地、河灘溼地、溼草甸、溝渠等多種型別,具有蓄水及消減洪峰的功能,能夠調節氣候,改善環境;蘊藏了極其豐富的生物資源,其中有國家級和省級重點保護植物7種——香樟、櫸樹、青檀、沉水海菜花、銀杏、牡丹、杜仲,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5種——大鯢俗稱娃娃魚、遊隼、紅隼、巖原鯉、多斑金線䰾。十里河灘景區秀峰環抱,竹木夾岸,洲島錯落,跌水潺潺,魚遊碧水,鷺戲淺灘,還有水車、碾房、糧倉等人文景觀。陳毅元帥曾讚歎“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

  花溪公園:花溪公園作為風景區建設,始於民國28年1939年4月,公園原名 “中正公園”,1940年3月,公園建設基本完工,由時任黔省政府主席的吳鼎昌親自主持落成典禮。次年,何應欽為公園大門坊額題寫了“中正公園”四個字。1949年,正式命名為花溪公園。2009年12月,花溪公園納入花溪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洛平至平橋觀光農業帶:包括花溪平橋、黃金大道、陽光水鄉觀光農業帶。

  大將山景區:大將山脈位於花溪大道東側,於花溪河相依相偎,3.9平方千米。山勢雄偉峻峭,植被良好,山下村莊農舍,溪水蜿蜒,山上松林濃郁,山間多為林間臺地,形成開敞的林窗,建有觀景亭可俯瞰十里河灘的優美景色。

  貴陽花溪國家城市溼地公園 本資料來源於百度地圖,最終結果以百度地圖資料為準。 截至2009年3月,國家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共批准五批 國家城市溼地公園,我國現有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共計30處,其中絕大部分位於東部省份。貴陽花溪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申請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具有填補國家城市溼地公園型別空白的意義,易獲得國家政策的支援。

  四

  花溪公園是貴陽市郊著名的景區之一,它的最大特色是天然秀美。園內山環水繞,天然凝碧,竹樹繁茂,四季花香。裡面還有著名作家巴金當年與蕭珊新婚度蜜月時的住處,歷代文人和國家領導人留下許多詩詞題詠。陳毅元帥1959年遊花溪時,就獸讚美道:"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佈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生動逼真地把花溪公園的特點概括了出來。

  花溪地區風景名勝很多,"四點一線"風景區,只是其中一部分,它包括花溪公園、花溪湖小三峽、鎮山民俗文化村以及天河潭景區,整個行程12千米左右。在一天之內可欣賞到不同景色,領略到不同風光。 花溪湖上小三峽的最大特色是清幽秀美。湖上碧波盪漾,水鳥飛鳴,兩岸峭壁高聳,造型各異。那裡的三峽--鬼斧峽,巨猿峽,半邊山,不但雄奇峻秀,而目纏繞著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湖上泛舟,你可以體味"風過湖愈靜","鳥鳴山更幽"的意趣。

  鎮山民俗文化村的最大特色,在於民族風情和自然生態的古樸淳美。村寨內有布依族古樸凝重的石頭建築群落,有多姿多彩的民族服飾和民族歌舞,還有風味別緻的農家飯,使你享受到在城市中難以得到的樂趣。

  天河潭景區的最大特色,是自然山水與人文景觀巧妙結合的奇幻優美。景區內不但山水相連,水中有洞,洞中有譚,而且還有形形色色的鈣華灘瀑布群和古老的水文化遺址。難怪遊客說它"兼具龍宮的特色、織金洞的風采和黃果樹瀑布群的韻律"。

  以上四個景點像四顆明珠,被花溪河一線貫穿。是清澈碧綠的花溪河水,把天然秀美的花溪公園、清幽峻美的小三峽、古樸淳美的鎮山民俗文化村、奇幻優美的天河潭串連在一起,成為一條美麗的珍珠鏈。歡迎大家來這裡採珠。

  1.花溪公園 花溪公園位於貴陽市南郊,距市中心17千米,交通十分方便,每年來這裡旅遊的人數都在百萬人以上。如果把貴陽市比喻成一位健美的姑娘,那麼花溪公園便是她秀髮上的一朵鮮花。別處的公園,往往是"三分山水,七分打扮",而花溪公園,則是"七分山水,三分打扮"。它把天然秀美的風姿與巧妙渾成的人工裝飾,結合得天衣無縫。花溪公園是"四點一線"風景遊的第一站。

  花溪氣候溫暖,年平均氣溫為15℃左右。這裡夏無酷暑,冬無嚴寒,空氣潔淨,環境宜人,一年四季都可來遊。花溪區人口有31萬,苗族、布依族等少數民族人口為10萬,多種文化成分在這裡交融。公園附近,環布著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學院、貴州省委黨校以及許多中小學校和科研機構,所以這裡又是貴州省著名的文化社群。

  也許有人會問,這裡為什麼名叫"花溪"?是不是因為花間有水潺潺流,溪邊有花時時香呢?這也算一種解釋吧。其實,花溪原名"花仡佬"。為什麼叫"花仡佬"?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花溪在歷史上獸雜居著漢、苗、布依、仡佬等民族,其中,仡佬族人特別喜歡著花衣,以族命名,所以這地方就叫"花仡佬"。

  另一種說法則認為,不是以族命名,而是以集市得名。花溪原來有個很大的苗族寨子,寨中苗族自稱"花苗",後來其他兄弟民族陸續遷到附近,人口增多,這裡便出現了一個購銷兩旺的牛馬市場,人們就又把它叫做"牛場"。牛場在"花苗"語言中叫做"革略"。"革略"與"仡佬"發音相似,時間一久,便又叫做了"仡佬"。"仡佬"前面加上"花苗"的"花"字,所以就變成了"花仡佬"。明代著名地理學家徐霞客,1638年曾在花溪旁邊經過,他在日記中寫道:"大溪自西南峽中來,至此東轉,抵東峰今大將山下,乃折北而去。有九拱巨石樑,南北架溪上,是為花仡佬橋……"可見,至少三百多年前,這一帶就叫做"花仡佬"了。

  花溪風景區的開發,始於清代嘉慶、道光年間。那時,當地士紳周奎父子,在這裡依山建亭,堵水為潭,疊石為壩,廣植花木,一些文人雅土常在此處流連賞玩。1937年,當時的貴陽縣縣長劉劍魂覺得"花仡佬"其名不雅,經與地方人士共議,決定保留花仡佬的"花"字,加上溪水的"溪"字,所以便更名為"花溪"。劉劍魂當年在濟番橋今花溪大橋橋邊書寫刻石的"花溪"二字,現在已不能見到了,但他吟詠花溪的許多詩文,卻留了下來。比如,他讚美花溪是"水中華閣連瑤棟,雲裡清溪繞翠巒。萬縷夕陽紅杏鬧,一笠春雨綠蓑寒"。這與陳毅元帥寫的"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正好前後映照。花溪公園雖然在解放前已粗具規模,引來過無數達官顯貴,文入學士,但是真正得到擴建、保護和發展,還是解放後的事。如今,公園面積已達55公頃,這裡已成為遠近聞名的旅遊度假勝地。

  放鴿橋原名"放鶴橋"。20世紀30年代,劉劍魂就在詩中寫道:"倚天亭下雲歸壑,放鶴洲間月過橋。"當時只是小木橋,解放後才建成了水泥橋。據說在50年代,前蘇聯專家常在此處放鴿,所以又名為"放鴿橋"。橋下這些花草茂盛的小洲,統稱"芙蓉洲"。從花溪大橋到芙蓉洲,河水平緩,碧如翡翠,加上那岸邊的綠楊,那河畔的水草,那水上的奇石,那水中的樹影,既像一卷滿紙清新的畫,又像一組蒼翠欲滴的詩。 我們面前這幢小巧別緻的建築物,是"憩園別墅"原名"小憩",又名"東舍"。抗日戰爭時期,不少知名人土路經貴陽時,都來這裡遊覽過。這"小憩"便是巴金和他夫人蕭珊,1944年結婚度蜜月時小住過的地方。當年,這裡還只是一個小小客棧,只能借宿,不供應飯食,巴金和蕭珊常常往返於"小憩"和花溪小鎮之間。就在這裡,巴金寫下了他的著名小說《憩園》。書名來源,也許便與這裡的地名有關。告別"憩園別墅",前面要過的跳墩叫"百步橋",它旁邊的那些小瀑布,叫"桃花灘瀑布"。這裡水清如鏡,游魚、水草、砂石,歷歷可見。河水上游的那一段,兩岸桃林成陣,花開時燦如雲霞,花謝時落英續紛。那些瀑布水,宛如鄉女浣紗,瑩白如雷,輕柔似夢;那嘩啦啦的水聲,宛如荒紗女的歡笑。

  麟山是公園的主峰,雖然只有54米高,但青石嶙峋,樹木蒼翠,好似一頭綠毛紛披的麒麟,翹首雲天,所以自古便有"雲卷青麟"的美稱。山半腰的那個小洞叫"飛雲岫",洞邊的亭子叫"飛雲亭"。河對面的那山,叫龜山,它位於公園中心處。與龜山隔水相望的,便是鳳山。這邊起伏蜿蜒的幾個小山崗,叫蛇山。麟、鳳、龜、蛇,四座山巒,小巧玲瓏,各有特色。

  下山來到壩上橋,橋下激流飛瀉,拋珠濺玉。下游的那一灣碧潭,是人們划槳泛舟和游泳的好去處。橋的這方,竹影輕搖,粉牆隱約,裡面是建築精巧的西舍。解放前,蔣介石、何應欽和一些國民黨的要人,普在那裡小住過或聚會過。解放後,周恩來、朱德、陳毅、賀龍、李先念、胡耀邦、董必武、***、李鵬、朱鎔基等黨和國家領導人,也先後在那裡下榻或遊覽過。這一帶是花溪公園極富文采的一段,董必武副主席1959年就在遊花溪詩中說道:"橋臨壩上行觀水,亭倚巖頭欲近仙。"

  公園中心在龜山腳下。這裡花木扶疏,碧草成茵,遊人常在此地品茶、下棋,鬧中取靜。請看這座棋亭和那塊詩碑,詩碑上刻著陳毅元帥當年題寫的詩句:"花溪棋亭位山腰,多人聚此費推敲;勸君讓他先一著,後發制人棋最高。"龜山背後還有"牡丹園"和"竹蓮池"等許多花圃園林。這些花圃園林,生長著數百種名花異卉,春天桃李爭豔,夏天蓮荷吐瑞,秋天菊桂飄香,冬天寒梅傲雪。好花引得彩蝶來。花溪的河邊,山上,還盛產彩蝶,品類達200多種,其中,不少屬於蝴蝶中的珍品。每逢陽春三月,花前樹下,草地竹叢,蝴蝶成雙成對,成群成片,給花溪山水又平添了另一番情趣。

  花溪的山水這麼美,有人說小鳥把它唱成了歌,蝴蝶把它描成了畫,遊客把它讀成了詩,相信花溪公園的美已留在了朋友的心中。

  2.花溪湖"小三峽"

  花溪湖"小三峽"是"四點一線"的第二站。未到"小三峽"之前,可先去平橋和黃金大道看看。這好比欣賞一部精美的音樂作品,應該先有序曲,聽過序曲再去欣賞小三峽,更能感受小三峽的清幽俊美。

  平橋距花溪公園1千米,它在花溪河的上游。這裡兩岸垂柳依依,綠樹婆娑,河水平緩得讓人看不出它在流淌,是游泳愛好者的樂園。岸邊巖壁上,那座掩映在碧樹叢中的樓房,名叫"碧雲窩"。碧雲窩裡羨深居,日月悠悠掛柳絲。它和花溪賓館的其他建築物,都隱藏在花木深處,以前是接待國內外重要賓客的地方。

  腳下的這條林陰道,叫做"黃金大道"。兩排法國梧桐盛夏時遮天蔽日,形成一條清涼的綠色通道,是天然的消夏避暑勝地;秋天它又成了一個金色長廊,黃燦燦的落葉駕著秋風徐徐墜地,人踩在上 面,好像踩在席夢思上,柔軟而富於彈性。黃金大道與河流中央的那些小橋、亭閣、花洲、水草,構成一個靜溫而幽雅的世界,使你的腳步也情不自禁地變輕起來,生怕打擾了這種寧靜。這一帶,是情侶們常來尋夢、拾夢的地方,所以又被叫做"情人大道"。

  攀上石梯來到花溪水庫,這裡也是小三峽的起點。這塊地方,原來是狹長的河谷,20世紀50年代築起大壩,就成了現在的花溪湖。陳毅元帥也曾有詩記載:"圍寨水庫已峻工,蓮花山峰被削平;湖水碧綠三十里,夾岸桃花照眼明。"

  大壩石邊的山峰上,樹叢裡有座石營盤,那是一處古戰場的遺址。傳說那是三國時期南王孟獲部下留下的;也有人說,它是太平天國石達開引兵攻打貴陽時留下的。據史書記載:清咸豐十年1860,太平軍曾進入貴州,與本省的苗族起義軍、漢族號軍曾多次聯合攻打貴陽,盲逼貴陽南郊,有一次還佔據了離這裡很近的中曹司一帶。所以第二種說法有一定道理,但還是難於斷言。貴州的這類歷史古蹟很多,有興趣的朋友以後可以作些專門研究。

  上船遊湖,航程全長8千米,沿途要經過三個峽:鬼斧峽、巨猿峽、半邊山;直達民俗文化村--鎮山村,領略山的峻秀、湖的清幽、民族風情的淳厚。兩岸的那些山寨,多半是布依山寨。布依族的先民,來源於古代"百越"人中的一支,早在遠古,他們就從東南沿海陸續向內地遷來。正因為從沿海遷來,所以布依族多居住在依山傍水的地方,而且他們善於就地取材,房屋也多由石頭建成。布依族的服飾多為青色、藍色和白色,潔淨淡雅,樸素大方。婦女的衣袖、褲腳大多繡著美麗的花邊,腰間常系一條花圍腰,並且喜歡戴手鐲、項圈、頭簪等銀飾。 布依族節日很多,在花溪一帶,最著名的節日是"三月三"和"六月六"。"三月三"是人們在春天共祭"神樹",祈求豐收的節日。"六月六"是他們載歌載舞、談情交友的盛大節日。

  布依族民情風俗中,最有趣味的是對歌。他們的生產、生活,特別是戀愛婚俗,都與對歌分不開,俗稱"男女結交歌為媒"。每逢趕場或節假日,男女雙方常常通過"問姓歌"來相互認識;再唱"讚美歌",以加深瞭解;分別時再唱"約會歌",商定下一次的相會。請聽這首情歌是這樣唱的,女方唱:"有心爬樹爬到巔,有心放水放到田;有心連妹連到老,莫學陽雀叫半年。"男方唱:"刺梨花開寨子邊,天天想妹夜難眠;哥願變顆小鈕釦,永遠縫在妹胸前。"布依族的情歌很美,和花溪湖的山水一樣醉人。

  好山,好水,還要有好心情來消受,否則,便對不起花溪湖了。你看這湖水,綠得多麼痛快,綠得多麼瀟灑,綠得令人賞心悅目,綠得把你的一切煩惱、一切雜念都盪滌得無影無蹤。還有這空中水鳥,湖上清風,或繞船而飛,或撲面而來,靜溫中又透出無限生機。回頭看一看走過的山景,那座山峰多像一匹巨大的駱駝,頭和駝峰都很逼真。即便是習慣了沙漠生活的駱駝,也還是羨慕山清水秀的地方。兩岸岩石已變得陡峭起來……這就是小三峽中的第一峽--鬼斧峽。它怪石穿空,頭角崢嶸。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任何語言形容都是無力的。

  小三峽的第二峽叫巨猿峽。據說以前兩岸原有不少野生動物,特別是猴子最多,現在已經很難見到它們的蹤跡了。兩岸岩石形如只巨猿之頭,它們一雄一雌,隔水相望,好像是要註釋李白的詩意:"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不過,李白過的是長江三峽,順流而下,壯哉,快哉;花溪湖小三峽是在平靜的水中泛舟,優哉,遊哉。這裡雖沒有長江三峽雄偉,但長江水絕對沒有這裡澄碧、清澈。

  前方湖面有一處險巖,名叫老鷹巖,終年有老鷹在上空盤旋。傳說古時候這裡曾是天葬之地,所以老鷹雲集。現在雖然沒有天葬習俗了,但老鷹仍愛在此築巢。鷹擊長空,魚躍深水,前者的形象已經寫在那面白色岩石上了,後者則遊動在我們的船前船後。花溪湖的魚,肥嫩鮮美,朋友們可以在鎮山村品嚐。

  這裡是小三峽的最後一峽--半邊山。岸邊這面絕壁,倚天而立,陡如刀削,從不同角度觀看,形狀都各不相同。人們說它像雄獅臥湖,又像金龜望月;它有時還會掛一片雲,纏幾縷霧,那形象就又變樣了……半邊山的由來,流傳著許多故事。其中一個故事說: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嫌夜郎古國山多,阻礙了秦中央與西南夷的交通,於是,下令眾山自動遷往東海安身,並且手持神鞭驅趕,派出大將日夜監督執行。但是,秦始皇"鞭長莫及",眾山遲遲不肯聽命。更有一座山峰,抱著"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絲毫也不肯離開故鄉半步。

  因此,惹得秦始皇大怒,一氣之下,他親自趕到這裡,猛抽一鞭,只聽得嘩啦啦一聲炸響,電光閃過之後,此山被劈成了兩半,一半留在原處,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半邊山,另一半卻不翼而飛……那麼,它飛到哪裡去了呢?請看船後那粼粼碧波中的倒影,不正是半邊山的另一半嗎?原來它飛走以後,又悄悄回到這裡。現在,它們一半在岸上,一半在水裡,山與水相連,是那麼依戀,那麼纏綿。你聽,那浪拍山岩的回聲,正是它們說不完的喃喃細語,道不盡的離別相思……

  其實,花溪湖兩岸峭壁,是因為地殼運動而形成的。億萬年前,花溪這一帶原在洋之中,後來由於不斷的地殼運動,使陸地升出海面,後來又下沉到海中,最後又升出海面,這樣反覆升降,岩層斷裂下陷,加之地下水的溶蝕、切割和地表水的沖刷以及風化作用,所以就形成了這裡的峭巖絕壁。

  花溪湖"小三峽"之遊,就到此結束。請看前面,掩映在綠蔭叢中的半島上,有一個美麗山寨,那便是鎮山村,它是"四點一線"風景遊的第三站。與半邊山和鎮山村隔水相望的是李村。李村是新闢的民俗文化旅遊點,必須從懸崖峭壁間的石徑--"一線天"攀登上去才能到達。

  五

  貴陽花溪國家城市溼地公園位於貴陽市花溪區中心城區的北部,距離貴陽市中心僅12公里,是全國罕見的城市溼地。在環境上它屬於亞熱帶溼潤氣候下的高原岩溶丘陵區,是以喀斯特地貌為特徵的城市溼地公園,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和地質結構形成豐富多樣的風景地貌資源。

  陳毅元帥曾賦詩:“真山真水到處是,花溪佈局更天然。十里河灘明如鏡,幾步花圃幾農田。”

  貴陽花溪國家城市溼地公園的核心是一條天然的河流花溪河,周圍有天然的河流溼地、河漫灘,也有人工的水稻田、池塘、溝渠等。多樣的溼地型別,為各種生物營造了安全的覓食、棲息、繁殖場所,同時也為開展溼地公園的科普、科研活動創造了良好的條件。

  十里河灘景區以花溪河為紐帶,集山地、水文、生物以及人文景觀為一體,主打自然景觀與生態旅遊牌。景區內目前已經建成的大景點20餘處,小景點近百處。主要的景點有:玉環搖碧、蛙鼓花田、月潭天趣、溪山魅影、水鄉流韻、蔥茸彩地、花圃果鄉、溪邊問農、夢裡田園等。

  公園兩岸多漫灘,河流平緩,河道蜿蜒曲折,河道內有20多個彎道。景區內青山環繞,河水回曲,魚翔淺底,鷺鳥翩飛;河中沙洲、小島千姿百態,跌水淺灘星羅棋佈。

  溼地公園根據功能分割槽的不同,運用植物景物景觀功能進行造景,具有季節分明、色彩繽紛、生物多樣的野趣特徵,展示出一幅由河灘、花海、苗圃、沼澤、鷺鳥、古樹、民居村寨構築的美麗畫卷。

  這十里河灘是花溪溼地公園的靈魂,是一幅由河灘、花海、苗圃、沼澤、鷺鳥、古樹、民居村寨構築的美麗畫卷!

  走進十里河灘景區,無論是伴著習習的河風乘坐電瓶車體驗浪漫的野趣花海,或是在鈣化灘邊細數清清溪水中的游魚,還是扶老攜幼攀登山體公園登高放眼,都能欣賞到一幅幅生機盎然、色彩繽紛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