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先進人物學習感想優選範文五篇

  “雲裡石頭開錦縫,從來不許嵌斜陽。”在戰“疫”一線,你們如磐石一樣堅韌。常說,身在其中,方知其中“味”兒。其實,在戰“疫”一線的你們也有苦、也有累、也有煩,只是你們從不怕!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抗擊疫情先進人物學習感想優選範文,希望可以幫助到大家。

  抗擊疫情先進人物學習感想優選範文一

  “再也不能無動於衷了!”針對“野味產業”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重大隱患,習近平總書記就此強調。疫情防控工作已經持續了一個月,各類病毒研究表明,新冠肺炎的傳播和“野味產業”關係密切,這不禁又給人們敲響了警鐘。

  發起一場全面徹查的“野味革命”,就要用好三個“抓手”,全面扼殺這個“黑色產業鏈”。只有構築三方無死角的監管體系,才能徹底讓野味遠離百姓餐桌。

  抓好源頭管控,嚴懲捕獵野生動物行為。“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只有抓好源頭的管控,下大力氣扼殺住“野味產業”的源動力,堅決取締和嚴厲打擊野生動物交易,才能從源頭上控制風險,保護好野生動物,讓野味遠離餐桌。要嚴懲知法犯法的捕獵團伙,嚴格管控獵槍等器具,對違法捕獵行動採取零容忍態度,讓違法捕獵行為付出高昂的代價,讓肆意圍獵的獵槍在華夏大地銷聲匿跡。同時,要進一步加強對野生動物保護區的監管和保護,設立嚴格的看護制度,保護好野生動物的生存和繁殖的自然家園。

  抓好市場管理,切斷野生動物流通途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抓好市場管理,要從線上、線下兩個市場開展嚴打。對各類野味飯店、銷售集散點等線下交易地點進行集中清查,對仍銷售野味的場所依法取締。對線上以各大網路平臺銷售的“灰色地帶”,應與時俱進,積極與網際網路公司強化溝通合作,進一步提升監管技術,紮實做好日常監管工作,全程監測轄區內販賣野生動物及製品的電商平臺和網站,協調網警及時核實個人資訊和犯罪線索,對證據確鑿的,要果斷出擊,打擊取締藏匿網路的“野味產業”。全面肅清線上、線上交易渠道。

  抓好宣傳教育,敲響偷吃野味的警鐘。“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抓好宣傳教育,任重而道遠。在很多消費者看來吃野味事小,甚至可以強身健體,殊不知為了一時貪慾,他們打開了潘多拉的魔盒,導致病毒的感染和傳播。遏制野味傳播,就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在電視、微博、微信多平臺釋出野味的危害性,同時樹立“不吃、不捕、不買賣”的社會新風尚、新道德,為消費者尤其是個別“野味愛好者”,敲響警鐘。同時,進一步開展食用野味方面的闢謠,破除“野味偏方、包治百病”等營銷騙局,比如穿山甲的鱗片有活血通經的作用,但經研究查明,穿山甲的鱗片主要成分是角蛋白,與人類指甲無異,而且本身還是新冠病毒的中間宿主之一。我們要將餐桌上的野味這一病毒宿主的概念說明白、講清楚,讓“野味革命”形成一粒種子,深深地紮根在消費者心中。

  病毒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肆意開啟充滿病毒的大門。開展一場“野味革命”,不僅是為了保護野生動物,更為了保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和身體健康。

  抗擊疫情先進人物學習感想優選範文二

  一線天,因兩壁夾峙,縫隙所見藍天如一線而得名,又因景觀奇特而聞名。疫情發生以來,近400萬名城鄉社群工作者奮戰在65萬個城鄉社群的疫情防控一線,平均6個社群工作者守護著一個社群,每名社群工作者面對350名群眾。1:350,這些在一線的社群工作者,前方要戰“疫”,後方要守護群眾,你們和你們一樣在戰“疫”一線的工作者才是最美的“一線天”。

  近日,總書記在調研北京市朝陽區安貞街道安華里社群強調,社群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在這場戰疫中,能否守住社群這道最有效的防線,關鍵看你們。有你們堅守,所有社群就會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雲裡石頭開錦縫,從來不許嵌斜陽。”在戰“疫”一線,你們如磐石一樣堅韌。常說,身在其中,方知其中“味”兒。其實,在戰“疫”一線的你們也有苦、也有累、也有煩,只是你們從不怕!

  戰“疫”一線不怕苦,因為你們把這“苦”默默地落到了心底。越是飽嘗苦難的民族,越能理解災難的意味,我們是從苦難中走出來,一往無前的民族,你們的“根”就紮在這樣的民族之上。越是歷經滄桑的國家,越懂得自強的重要。在這個飽經滄桑的國度,除了勇往直前,沒有退路,你們的“腳”就踏在這樣的土地上。在戰“疫”一線的你們,呈現出了“中國人”的脾氣,“中國人”的硬氣和“中國人”的志氣。面對1:350,只有強大的內心才能盛下這樣的“苦”,只有堅定的意志才能容納這樣的“苦”,只有舉國的同心才能戰勝這樣的“苦”,這在你們身上表現得更加淋漓盡致,在你們身上彰顯得更加直截了當,在你們身上,我們看到了中國不屈的意志,中國昂然的毅力,中國驚人的品格。平生多磨礪,天地由我行。我們知道,你們把這“苦”默默的落在了心底。

  戰“疫”一線不怕累,因為你們把這“累”漸漸地用到了極致。疫情就是命令。生長在這裡 就會堅決地守好這裡的每一寸土地,這是你們對命令的“迴應”。防控就是責任。工作在這裡,就會勇敢地守好這裡的每一塊陣地,這是你們對責任的“回答”。累過極致,就不感覺累了。為了打贏防疫阻擊戰,無論風雨,你們連軸轉、“開夜車”。每天醒來就同時間賽跑,排查、預警、管理、服務,恨不得如哪吒有個“三頭六臂”,腳踏風火輪,化作“千手觀音”,驅除這場“疫”魔,在不知不覺中,已經走過了白天與黑夜。眾人捧柴火焰高,是源於來自不同層次,不同力量的累積。正如慶幸的是,我們處在可以讓資料“跑步”的時代,很多地方已經運用這些技術,把社群工作者和一線抗“疫”工作者從一些無謂的事務中解脫出來,讓你們集中精力、輕裝上陣,心無旁騖戰鬥在第一線。

  戰“疫”一線不怕煩,因為你們把這“煩”悄悄地躲到了靜處。基層一線是群眾的“天然”防線。記得在做村官時,一位退休的老村官告訴我,把基層工作做好,一個重要的方法是要做好群眾的思想工作,要“耐”煩。天下大事,必作於細,要想把社群這道防線守住,一方面,要堅持嚴防死守,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不忽視任何一個角落;另一方面,要贏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援,要安慰群眾的膩煩心理,要安撫群眾的牴觸情緒,追本溯源,就是要“耐”煩。只有“耐”煩,才能守住這“天然”防線。反求諸己,在戰“疫”一線的工作者也有“煩”,更需要安撫、安慰,只是你們在等到夜深人靜的時候,把這種“煩”悄悄地帶到了角落裡,看一下家裡人發來的資訊,刷一下朋友圈,甚至是低聲的抽泣幾聲,第二天黎明,你們還是接著幹!

  “何人仰見通霄路,一尺青天萬丈長”,矚目仰望,你們就是那萬丈青天!

  抗擊疫情先進人物學習感想優選範文三

  在戰“疫”值守的間隙,拜讀了《一名新冠肺炎治癒患者心路歷程》一文,感悟頗多,擅於見微知著的我,抒發一點人生的感悟。

  第一,疫魔不可怕,只因我們從未認識,才會恐慌、恐懼。你說,在這16天與病魔抗爭的日子裡,心情就像坐過山車一般,有緊張、擔憂、恐懼……對於平凡的我們,這是再正常不過的了。疫情突發之時,看著實時的動態數字,網上、微信上的各種各樣的資訊,我們都曾慌了神,也有時走了樣……不過通過“破萬”的治癒戰果,還有成功脫險的你詳細的心路歷程,我們更加認清了疫魔的“模樣”和“習性”,壓在心頭的恐懼陰影一揮而散,不再恐慌,更不會有絲毫恐懼。

  第二,生活沒有如果,只有必然,僥倖也是“疫魔”缺位的結果。你說,現在非常後悔,如果時光可以倒流,一定不會回家過年,一定會留在武漢……對於普通的我們,這是常常發生的情況。疫情突發之時,看著因春節傳統習俗而大量奔赴各自家鄉的車輛、人流,我們都曾在動與留、守與走、“宅”與“拜”、聚與分之間,左右為難,前思後想,徘徊不定……不過通過黨中央的科學決策部署,各級黨組織和黨員的宣傳、勸阻,我們在依戀傳統和選擇科學中做出了新的抉擇。我們知道生活沒有如果,歷史不可能重來,只有向前,遵循科學規律,才能夠遠離危險,才會最大限度地孤立和消滅魔鬼。

  第三,信心是驅散陰霾的陽光,只有堅定自信,才有機會重新擁抱生活。你說,最重要的是心態一定要好,給自己樹立信心,醫務人員相信你一定能戰勝病魔,大家一起努力,加油……對於經歷過一定困難和挫折的我們,相信這是最基本的,也是第一位的重要克“魔”致勝因素。疫情突發之時,關注著日益增多的疑似、確診病例和康復出院者,我相信自信一定是他們走過人生險關重回陽光生活中的第一劑良藥。這種自信不僅僅是個人的意志堅強,向死而生,背水一戰,更是祖國、黨和人民給予的磅礴力量和無限的關愛。這種自信,是中國人民的自信,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更是被歷史和實踐反覆檢驗過的中國自信。

  第四,信仰絕不是安逸中的快樂極致追求,而是經歷磨難的終極指引。你說,會在黨和國家的好政策下茁壯成長,現在是一名入黨積極分子,希望能早日加入中國共產黨,盡己所能,發光發熱……對於已經9000多萬的我們,這是非常欣慰的。疫情突發,病魔肆虐之時,是黨中央第一時間打響了全國防控疫情阻擊戰,是各級黨組織和廣大黨員衝鋒在前,持續鏖戰在各條戰線。烽火中,他們與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挽救了成千上萬如你一樣的感染者。你只是被他們赤誠的紅色信仰所挽救和感召的一名、一個、一份子。也許因此你早已忘記了曾經安逸生活中,你所追的星、所望的月……只有科學的信仰是人生的指路明燈,是戰勝魔鬼的終極力量。希望經歷磨礪的你,不懈追求這崇高的信仰,開啟更精彩的人生。

  這就是我油然而生的一點感悟,也許理解得不夠準確,也許闡述得不夠生動,但這絕對是對你戰勝疫魔最好的祝福,也是我們堅守在各條阻擊戰線上你給予的最珍貴的禮物

  抗擊疫情先進人物學習感想優選範文四

  “我身後都是老百姓,我要守護我必須要守護的人。”這是江西省安義縣新民鄉向家坪社群黨支部書記何致忠在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中經常掛在嘴邊、願意跟人分享的話。這句簡單而樸素的話道出了他作為黨員的初心和使命,顯現了他在危難時刻和急難險重面前的責任和擔當。何致忠作為千千萬萬抗擊疫情黨員幹部當中的一員,他在抗疫路上的點點滴滴,可以從“一日三餐”中窺探出奧祕。

  一個饅頭,一碗稀飯,是他抗疫路上的“必需品”。疫情發生以來,他一直選擇了吃住在社群,他一天的早餐就是一個饅頭加一碗稀飯,十分簡單。快速吃完早餐後,他就前往社群內為居民張貼宣傳單,仔細核對湖北入贛返鄉人員的資訊、收集返鄉人員的體溫記錄。由於他只有一隻手臂,當鄉里領導考慮到他身體情況,想把他安排到二線去開展疫情防控工作時,何致忠堅定地說道:“如今疫情形勢如此嚴峻,儘管我身體殘疾,但作為一名黨員幹部,我必須義不容辭地奮戰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這是我的責任和義務。”他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雖然疫情防控工作很累很苦,但他從未因這點累而抱怨,因為他的心裡已經紮下了以人民為中心的信仰、對社群居民愛大於天的感情。他的奉獻付出只是廣大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的一個縮影,正是這些黨員幹部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讓黨員本色在戰役火線越擦越亮,讓黨徽底色在疫情防控一線熠熠生輝!

  一碗蛋炒飯,一勺豆腐湯,是抗疫路上的“營養品”。上午排查工作忙完後,他就匆匆忙忙到家給自己做了個蛋炒飯,又做了豆腐湯。他常說,這個搭配是最有營養,最養生的。吃完午飯,他又做起了“配送員”。“何書記,給我帶點幾斤肉,回來給你錢”“何老闆,給我帶條魚回來”……“收到,晚上我就給你買過來,明天給你們送過去”,他答應道。每天下午4點去買菜,5點左右去送菜,晚上還要守夜班,有時候睡眠不足4—5個小時,可他依然樂此不彼。他說,“以前服務大家總覺得累、覺得苦,但現在覺得很快樂、很開心、很光榮。”社群居民都說:“我們書記雖然是獨臂,但是他是我們的主心骨,有他衝在前面,我們就有信心打贏這場疫情防控戰!”一名黨員就是一面旗幟,黨員幹部在疫情一線詮釋了入黨時的錚錚誓言,用行動撐起了戰勝病魔的全民信心。

  一碗泡麵,一根火腿腸,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忙到晚上8點,才把社群群眾需要的東西給準備好。又想起了要對返漢人員進行測量體溫,又急忙跑去了給他們測量體溫並記錄。雖然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戴口罩、測體溫、勸返群眾”,要經過無數次的反覆的核查,但他從不馬虎,堅持做到一絲不苟。忙碌完,在晚上一碗泡麵加一根火腿腸就是“美味”,就是抗疫路上的“奢侈品”。對他來說最幸福的就是在帳篷裡和親人視訊對話,在街道社群為居民採購就是日常……親人朋友常叫他多休息,他卻說道:“疫情當前,我必須衝在一線,報答國家一直以來對我的關懷。”人們常說,這世界上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在這場只許勝利的戰役中,哪裡有疫情、險情,哪裡最困難、最艱苦,哪裡就有黨員幹部的身影。他們默默堅守最前線,用實際行動踐行“守初心、擔使命、戰疫情、保平安”的神聖職責!

  抗擊疫情先進人物學習感想優選範文五

  2020年2月9日,安徽合肥市包河區委常委、組織部長施詠康在防疫一線連續奮戰15天,因勞累過度,突發心肌梗塞,不幸殉職,在47歲的盛年,以戰鬥的姿態,倒在了抗疫征程中。施詠康同志用其短暫的一生,向廣大黨員、幹部展示了一名共產黨員對黨忠誠、心繫群眾、忘我工作、無私奉獻的優秀品質。作為組工幹部要向施詠康對標看齊,時刻堅守信仰初心,把有限的生命奉獻於無限的為人民服務的偉大事業當中。

  學習他堅若磐石的政治定力。施詠康同志始終信念堅定、不忘初心,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作為組織部長,他始終堅守崗位、積極履職,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和黨中央決策部署,嚴格落實省委、市委安排,謀劃開展了“戰疫情·組工在行動”,推動組建了“區直機關疫情防控黨員先鋒隊”,短短一天時間,50個區直單位151名黨員幹部報名參加,全部下沉到街道社群,與基層幹部群眾共同築起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作為新時期的組工幹部,我們要以施詠康為“鏡”,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越是環境舒適優越,越要有“風雨欲來”的危機感,始終堅持政治信仰不變、政治立場不移、政治方向不偏,讓政治定力“穩若泰山”。

  學習他為官敢為的無畏精神。施詠康同志敢挑最重的擔子、敢啃最硬的骨頭,為守住社群這道關鍵防線,包河區實行“四級網格”防控機制,由區領導“一對一”包保15個街鎮級網格。常青街道城中村老舊小區最多,一些小區配套設施不全、物業力量不足,封閉化管理難度大,是整條防線最為薄弱的部分。面對困難,他毫無畏懼,主動提出:“把常青交給我吧,那裡的情況我比較熟”。從那時起,施詠康就釘在了常青,穿梭於街道社群之間,施詠康連續幾天走導致膝關節長期積液也顧不上就醫。正所謂好鋼用在刀刃上,好乾部要放在艱苦的位置上。作為新時期組工幹部,我們要以施詠康為“鏡”,要視“為官不為”為毒瘤,拒做“四平八穩”的太平官,能打硬仗、敢於擔當,努力將工作做成事業,將做好事業當成一生的追求。

  學習他心繫群眾的為民情懷。管得著看不見、看得見管不著,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難題。施詠康同志大膽探索,先行先試“大部門制”改革,將街道原有的26個部門整合為“一辦七部兩中心”,推動城市管理、市場監管、生態環保等職能部門派出機構全部入駐,積極推動區、街道、社群三級“大共治”平臺建設,在他的推動下,包河區城市基層黨建工作得以快速推進,街道體制改革、黨群服務中心建設、“大共治”等工作走在了全省前列,“黨組織對群眾有求必應,群眾對黨組織一呼百應”的黨建格局更加堅實生動。作為新時期組工幹部,我們要以施詠康為“鏡”,始終把群眾放在第一位,始終踐行群眾路線,時刻不忘記自己也是百姓中的一員,做事首先考慮群眾,好事首先想著群眾,遇事首先依靠群眾,群眾才會信你親你愛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