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怎樣教育孩子

  大家都知道比爾蓋茨是何許人也,那麼你們知道他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功,跟他的家庭教育有很大的關係嗎?那麼比爾蓋茨又會如何教育他的孩子呢?下面是由小編整理的比爾蓋茨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對您有用。

  比爾蓋茨父親教育孩子的方式

  一位競爭對手說,這下好了,蓋茨必將花更多的時間在孩子身上,我們可以趁機超越他。然而,比爾·蓋茨並沒有把時間花在孩子身上,他告訴太太,除了給孩子餵奶,其餘時間不必管她。比爾·蓋茨這樣做,絕不是擔心競爭對手超越自己,而是為了讓孩子從小就具備獨立意識。比爾·蓋茨認為,讓孩子成為優秀的人,關鍵是培養孩子的性格,而非培養她的學問。培養性格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及生存能力。

  孩子上學的第一天,比爾·蓋茨親自領孩子去學校報到。比爾·蓋茨把孩子送進教室後對孩子說:“今天,你已經認識到學校的路了,從明天起,爸爸、媽媽就不會再接送你了,一是沒有時間,二是沒有必要。”從此,他的孩子每天早上獨自穿過三條街巷去學校,晚上放學後再自己回去。孩子有時回到家,看見家門緊鎖,也並不像其他小朋友一樣害怕、哭著四處找父母,因為爸爸早就說過,你自己想辦法到附近任何可以去的地方。

  比爾·蓋茨說到做到,哪怕是順路經過孩子學校的門口,哪怕是颳風下雨,他都堅持讓孩子獨自上學、回家。有一天,孩子放學的時候,天正好下著大雨,他的孩子赤著腳快速跑到馬路邊的商店門前,然後,順著門前的避雨地帶小心前行。孩子的媽媽坐在車裡,看見孩子渾身上下溼漉漉的樣子,心疼不已。

  而比爾·蓋茨則說:“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是讓孩子僅僅具有獨立的意識和態度就夠了,必須讓孩子自己去經歷,讓他自己掃除障礙,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學到相應的知識和技能,才能用各種有效的方式去自行解決問題。”

  在因倡導獨立精神而享譽世界的猶太人當中,有許多世界聞名的大富豪,像“石油大王”洛克非勒、“金融鉅子”摩根、“新聞大王”普利策等等,他們都有著鉅額的財富,但是,他們的財富都給予了社會,而不是留給自己的子女。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為了培養孩子的獨立精神,讓孩子自己為自己贏得一切,而不是成為“寄生蟲。”

  比爾蓋茨父親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貫低調的老蓋茨從不誇耀自己在兒子成功道路上扮演的角色。 他在2005年一次慈善組織領導人會議演說中說:“作為一個父親,我從未想過那個在我住所里長大、吃我的食物、用我的名字、還愛頂嘴的小子有一天會成為我 的老闆。但這確實發生了。”實際上,改變蓋茨這個“問題少年”人生軌跡的人正是老蓋茨。

  老蓋茨和妻子瑪麗育有3個孩子:大女兒克麗絲蒂、兒子蓋茨和小女兒莉比。蓋茨從小就表現出極高的學習興趣和天賦,小小年紀就通讀《世界大百科全書》。為鼓勵他閱讀,老蓋茨夫婦在這方面毫不吝嗇,只要是他想看的書,一律買下。

  到11歲時,蓋茨開始向父母丟擲千奇百怪的問題,為難他們。在老蓋茨看來,“這挺有意思,相當不錯”,卻給母親瑪麗帶來困擾。另外,步入青春期的蓋茨試圖擺脫母親的控制,對保持房間整潔、準時吃飯、別咬鉛筆頭等要求產生牴觸情緒,母子之間時常發生爭執。

  “他那時很招人煩,”妹妹莉比回憶說。老蓋茨在採訪中也承認,11歲後的蓋茨成了讓家長頭疼的孩子。

  母子矛盾在蓋茨12歲的一天達到高潮。蓋茨在餐桌上對著母親粗魯地大喊大叫,言辭充滿譏諷和孩子氣的自以為是。一向冷靜的矛盾調停者老蓋茨終於怒了,端起一杯涼水,潑到兒子臉上。喊叫停止了。回過神來的蓋茨突然對父親說:“謝謝淋浴。”

  比爾蓋茨如何教育孩子

  13歲才能用手機

  蓋茨現年57歲,與家人住在西雅圖郊外的梅迪納湖畔。他告訴《今天》節目主持人馬特·勞爾,他認為13歲是孩子擁有第一部手機的合適年齡。他的長女、1996年出生的珍妮弗·蓋茨以及兒子、1999年出生的羅裡·蓋茨都是在過了13歲生日後才被允許使用手機,小女兒、2002年出生的菲比則在期待著13歲生日時得到自己的第一部手機。“我們家把13歲定為得到手機的年限,”蓋茨說,鑑於這項規定,孩子們從學校回家後常向他抱怨說,“其他孩子都有手機,我是唯一一個沒有手機的人,這令人尷尬”。

  教育孩子的精彩勵志故事

  1、高斯破解數學難題

  1796年的一天,在德國哥廷根大學,一個19歲的青年吃完晚飯,開始做導師單獨佈置給他的每天例行的兩道數學題。像往常一樣,前2道題目在2個小時內順利地完成了。但青年發現今天導師給他多佈置了一道題。第三道題寫在一張小紙條上,是要求只用圓規和一把沒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邊形。他也沒有多想,就做了起來。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開始,他還想,也許導師特意給我增加難度吧。但是,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第三道題竟毫無進展。青年絞盡腦汁,感到自己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解開這道題沒有什麼幫助。困難激起了青年的鬥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來!他拿起圓規和直尺,在紙上畫著,嘗試著用一些超常規的思路去解這道題…當視窗露出一絲曙光時,青年長舒了一口氣,他終於做出了這道難題!見到導師時,青年感到有些內疚和自責。他對導師說:“您給我佈置的第三道題我做了整整一個通宵,我辜負了您對我的栽培……”導師接過學生的作業一看,當即驚呆了。他的聲音都顫抖了,說:“這……真是你自己……做出來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著激動不已的導師,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個晚上才做出來。”

  導師讓他坐下,取出圓規和直尺,在書桌上鋪開紙,叫青年當著他的面做這道題。青年很快就解開了這道題。導師激動地對青年說:“你知不知道,你解開了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牛頓也沒有解出來,阿基米德沒有解出來,你竟然一個晚上就解出來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這道難題,昨天給你佈置題目時,不小心把寫有這個題目的小紙條夾在了給你的題目裡。”後來,每當這個青年回憶這件事時,總是說:“如果有人告訴我,這是一道有兩千多年曆史的數學難題,我可能就無法解開它。這個青年就是數學王子高斯。

  點評:孩子大都少有循規蹈矩思想,少有畏懼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難時,孩子往往能夠做得更好。其實,畏難情緒害怕的不是困難,而是害怕自身,對自己沒有信心。所以,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難情緒也灌輸給孩子;應該鼓勵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2、油燈的光芒依舊

  一名學生因為怕麻煩老師,所以總是不敢問問題。這個老師非常細心,經過長時間和學生們的相處,老師終於發現了這個現象,就問他原因。學生說:”老師,很抱歉。您給我的答案我又忘記了。我很想再次請教您,但想到我已經麻煩您許多次了,就不敢再去打擾您了!“老師想了想,對他說:”你先去點一盞油燈。“學生照做了。老師接著又說:”再去多拿幾盞油燈來,用第一盞燈去點燃它們。“學生也照做了。這時老師笑著對他說:”其他油燈都是用第一盞燈點燃的,但是第一盞燈的光芒有損失嗎?“學生回答道:”沒有啊!“老師又對他說:”和你們分享我所擁有的知識,我不但不會有損失,反而會有更大的快樂和滿足。所以,有問題的時候,歡迎你隨時來找我。“

  點評:家長應該讓孩子知道,一個人的知識是很有限的,但經過多人長時間的互相討論、請教,他們的知識和底蘊都會有所提高,所以,如果遇到什麼問題你不會不懂,就去問別人。請教也是一門學問,每時每刻都可以去請教,只是請教的物件不同,有直接,有間接。可以向書本請教,也可以向同學、老師和家長請教。沒有請教就沒有進步,就沒有成功。

  3、讓計劃讓位於行動

  奧馬爾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的頭腦裡充滿了智慧,而且穩健、博學,為人們所敬仰。有一次,一個年輕人問他:”您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剛—開始您是否就已經制定了—生的計劃了呢?“奧馬爾微笑著說:”到了現在這個年紀,我才知道制定計劃是沒有用的。“當我20歲的時候我對自己說:”我要用20歲以後的第一個10年學習知識;第二個10年去國外旅行;第三個10年,我要和一個漂亮的姑娘結婚並且生幾個孩子。

  在最後的10年裡,我將在鄉村地區,過著隱居生活,思考人生。“終於有一天,在前10年的第7個年頭,我發現自已什麼也沒有學到,於是我推遲了旅行的安排。在以後的4午時間裡,我學習了法律。並且成了這一領域舉足輕重自的人物,人們把我當作楷模。這個時候我想要出去旅行了,這是我心儀已久的願望。但是各種各樣的事情讓我無法抽身離開。我害怕人們在背後斥責我不負責任,後來我只好放棄旅行的想法。等到我40歲的時候,我開始考慮自己的婚姻了。但總是找不到自己以前想像中那樣美麗的姑娘。直到62歲的時候,我還是單身一個人,那時候我為自己這麼大一把年紀還想結婚而感到羞愧。於是我又放棄了找到這樣一個姑娘並且和她結婚的想法。後來我想到了最後一個願望,那擾是找一個僻靜的地方隱居下來。但是我一直沒有找到這樣一個地方,如果患上疾病,我連這個願望都完成不了。這就是我一生的計劃,但是一個也沒有實現。”年輕人,不要把時間放在制定漫長的計劃上,只要你想到要做一什事就馬上去做。放棄計劃,立刻行動吧!“奧馬爾最後說。

  點評:在孩子學習的過程中,與其給孩子制定漫長的學習計劃,不如督促孩子立即開始行動,把握好當下的時光。在具體行動中,或許會有新的發現,或許會有新的想法。如果適時做出調整,或許能夠找到更適合自己孩子成長、發展的新辦法和新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