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大學生創業扶持政策

  受到近些年我國高等院校連年擴招的影響,大學生的就業形勢不容樂觀,為了緩解不斷增大的就業壓力,國家出臺了多種政策,支援和鼓勵大學生在讀期間就嘗試創業。今天小編為大家整理了關於的相關內容,希望對讀者有所幫助啟發。

  :大學生創業政府有什麼扶持政策

  目前武威縣高校畢業生創業優惠政策主要有:

  1.凡在本縣創業的高校畢業生,由人社部門、人才中心免費辦理人事代理、求職登記和推薦就業等手續;到民營企業就業和自主創業的畢業生,符合條件的可評定相應專業技術職稱。

  2.堅持非禁即入、平等准入、公平待遇的原則,鼓勵和支援非公經濟進入國家法律法規未明確禁止的投資行業和領域,不限制經營方式、範圍和規模,在投資核准、融資服務、財稅政策、土地使用、對外貿易、經濟技術合作和資本市場等方面均平等進入,與其它所有制企業實行同等待遇。對新創業人員具備基本登記條件的,先開業、後辦證、再規範,工商營業執照登記實行“先照後證”,對從事需要許可的生產活動,持營業執照和有關材料向主管部門申請許可,註冊資本實行認繳登記制度。對註冊資本50萬元以下的有限責任公司,免收註冊登記費;高校畢業生、登記失業人員、退役士兵和殘疾人設立註冊資本50萬元以下有限責任公司的,實行創業註冊資本“零首付”,允許兩年內繳足註冊資本。放寬個體工商戶申請人範圍、名稱核准條件、經營場所限制,實行限時辦結制度。自2013年1月1日起,免收登記類、證照類等各種行政性收費。

  3.在礦產、土地、金融、電力、運輸以及其他資源配置方面,對非公經濟和其他所有制經濟實行平等待遇。加強非公有經濟用地保障,將非公經濟用地納入城鎮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和年度用地計劃,合理安排非公經濟用地需求。符合國家劃撥目錄的要採取劃撥方式供地、生產經營用地可採取租賃方式供地,非公企業建設員工公寓用地納入保障性住房供地範圍。將縣城和紅沙崗鎮非公企業從業人員和工商戶納入保障性住房範圍。

  4.引導各金融機構加大對非公企業及個體工商戶的信貸支援。積極爭取加大小額擔保貸款政策扶持力度,力爭使小額擔保政策覆蓋城鎮失業人員、城鎮未就業復轉退役軍人、大中專院校畢業生、回鄉創業帶頭人、有創業能力的城鄉婦女等,創業小額貸款額可放寬到5萬元。高校畢業生從事個體經營並符合規定條件的自其在工商部門首次註冊登記之日起3年內免收管理類、登記類、證照類等有關行政事業性收費,並享受免費職業介紹服務。

  5.將民勤紅沙崗能源化工建材工業園區和民勤工業園區建成承接產業轉移、專案集聚、帶動創業的平臺,以此為基礎,扶持建設創業孵化基地,向高校畢業生、回鄉創業人員、失地農民、轉業複員軍人以免費或低價租賃方式提供創業場地。人社、就業等部門為創業者提供政策諮詢、專案開發、創業培訓、金融支援等協調服務。

  6.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和從事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新辦非公企業,以及符合國家西部大開發優惠政策條件的非公企業,享受國家有關稅收優惠政策。對小微企業新擴建專案,享受國家規定的企業所得稅稅率徵收減免政策。高校畢業生、下崗職工、返鄉農民工、軍隊轉業幹部、城鎮退役士兵和殘疾人從事個體經營或創辦企業,按有關規定享受減免稅收政策。

  歡迎您回家鄉創業,也歡迎您對我們的工作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武威大學生回鄉創業奔“錢”途

  在城市找一份體面的工作,這幾乎是每個大學生畢業後最大的期盼,但天祝縣朵什鄉的王飛在大學畢業後,不顧父母的反對,毅然回鄉發展設施養殖業,在艱辛的創業路上努力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隆冬時節,記者來到天祝縣朵什鄉旱泉溝村,見到飛達農民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王飛時,他正和技術人員一道,忙著為牛羊添草喂料。

  王飛今年25歲,2013年畢業於甘肅省畜牧工程學院。“當時,同班同學們大部分接受了企業招聘,也有一部分同學滿懷遠大理想,到各個城市尋找出路。”王飛說,“我婉言謝絕了新疆、蘭州等地企業發來的聘書,決定回鄉發展設施養殖。”當記者問及為何選擇自主創業,王飛說,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看到現在社會就業壓力越來越大,他想自己創業,為社會減輕一些壓力;二是回鄉看到武威市對設施農牧業的政策扶持力度越來越大,縣上對設施農牧業的扶持政策也非常優厚,發展設施養殖業前景廣闊;三是他覺得自己所學的專業投身於農業領域,不僅可以學以致用,還能創出一片屬於自己的天地。

  在一番深思熟慮後,王飛把回家創業的想法告訴了父母。但是卻招來了父母的強烈反對和親戚們的極不理解。儘管家人和親朋好友強烈反對,村裡的輿論壓力也很大,但王飛還是堅持了自己的初衷,並最終說服了父母。

  2014年3月,王飛懷揣父母辛辛苦苦積攢的20萬元現金,在朵什鄉黨委、政府的大力扶持下,開始修建養殖小區。砌牆、挖坑、建棚……不管重活輕活他都全程參與。“看著兒子受苦受累,我們非常心疼,還多次勸他到城裡去做生意,或者到企業去上班,可他硬要堅持發展設施養殖。”王飛的父親王振雄說。

  一個多月後,一個佔地30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1300多平方米的標準化養殖小區建成了。隨後,王飛立即引進西門塔爾牛40多頭、羊100多隻,在最短的時間內,使自己的設施養殖走上了正軌。此後,王飛全身心地投入到養殖小區中,每天起早貪黑,在圈舍裡備料、喂草、清糞、消毒……為了實現科學養殖,他還多次前往新疆、蘭州、景泰等地學習養殖技術、考察市場行情、瞭解先進的管理經驗。

  期間由於經驗不足、管理不當,3萬多元買來的兩頭乳牛小產了,損失很大,這讓父母越加擔心,但王飛認為,“創業沒有不跌跟頭的,失敗了可以積累經驗,堅持下去就是勝利。”如今,王飛的設施養殖越幹越好,規模越來越大,效益也很明顯。同時,他還積極鼓勵鄉親們走設施養殖之路,並免費為鄉親們提供技術服務。“在他的帶動下,村裡好多群眾都轉變了理念,紛紛發展設施養殖,現在家家戶戶幾乎都有散棚,有的還有好幾座暖棚。”旱泉溝村委會主任季成海說,“王飛的養殖小區還帶動了當地一批飼料加工企業,為推動全村畜牧業發展、引領農民發家致富起到了積極的示範帶動作用。”

  王飛告訴記者,現在他對設施養殖充滿信心,今後要繼續擴大養殖規模,並向社會提供一些就業崗位,無償傳授養殖技術,讓更多的鄉親們都能產業化發展設施養殖,在脫貧致富奔小康的路上走得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