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班育兒知識大全

  關於小小班育兒知識家長們知道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小小班育兒知識的相關資料,寶爸寶媽快來看哦。

  小小班育兒知識篇一

  培養孩子秩序感的心理疏導策略

  孩子的培養一直是人們特別關心與在意的事情,這將會直接關係著孩子們今後的成長,以及對他們的今後成人有著關鍵性的影響,那麼到底怎麼樣才能能夠培養孩子的秩序感呢,下面就帶大家一起來看一下有關的心理疏導策略。

  首先就是,耐心培養孩子歸置秩序的技能。孩子天生就愛好秩序,此外,還特別渴望自己動手歸置的秩序。不過由於孩子們的身心發育有限,常常心有餘而力不足,甚至出現南轅北轍的效果。比如,本想幫收拾碗筷,卻把水灑了滿桌,又或者是本想幫忙擦地,卻把地面搞得更髒更亂,再者就像本想收拾玩具,卻讓玩具分了家。這時,父母不要覺得孩子礙事或者是笨手笨腳的,只要他自己願意做,就讓他去做,即便是事後你還得重新收拾整理。

  其次就是,為孩子一半示範並留給他做另一半。由於孩子經驗不足很可能做的不恰當,父母可以示範其中的關鍵環節,以便孩子的模仿,其他環節就要啟發孩子自己去動腦筋,即便是他想得慢也不要著急,做得不對也沒有關係。為他留出一定的時間來動動腦筋,大膽嘗試一下,孩子的能力就會漸漸提高。

  再次就是,為孩子的第一印象留下整潔、規則、文明,秩序既是自然界造化的和諧美,也是人類社會文明的基礎,孩子的秩序感是天人合一的自然發展結果。如果孩子經常感受的是井然有序的家庭環境,和和睦睦的人際氛圍,整潔規則的周邊小區,那麼孩子就容易形成追求文明、規則的美好心理。否則寶貝很快會接納了雜亂無章的“秩序”,那時費九牛二虎之力也未必有好的教育效果。所以,從寶貝出生以後,父母就要為他留下整潔、規則、文明的第一印象,為他的心靈鋪上一層最佳底色。

  還有就是,在孩子產生秩序感的第一時間培養他的規則意識。秩序感一旦形成,就讓人產生身心愉悅的美感。父母要在孩子產生秩序感的第一時間培養一系列良好行為習慣,幫助形成良好的自我形象。例如,進門就換拖鞋,上床上沙發就要脫鞋,吃飯要端坐在自己的位子上不搖不晃,每個玩具放在固定的位置裡,紙屑垃圾放在垃圾筒。同時家長要有耐心,要相信孩子們,他一定做的會很好。

  最後就是,改善孩子的秩序感,同時培養其靈活變通的性情。曾經多納塔·艾申波茜博士在他著名的《小腦袋大世界》一書中有提到一個觀點就是,“能與持有不同整潔觀的人共同生活也是一種生存能力。”這也就足以說明了不管是寶貝還是成人,成熟的秩序感需要一定的靈活和變通性。如果不分場合地用自己的秩序觀強加在別人的身上,秩序和諧美就會大打折扣。

  如果父母意識不到孩子秩序感的刻板性,就可能事事順著孩子,使他形成任性、執拗的個性。因此,父母要多帶寶貝出起走走,感受不同環境中的人與物,幫助寶貝認識到別人的“秩序”和自己的“秩序”可以不同,使他學會把“自我”與“他人”區別開來。觀察發現,生活在家庭成員比較多的寶貝、喜歡跟人打交道的寶貝性情比較隨和,這與他們常常見識不同事物和人物的“秩序”有很大關係。

  小小班育兒知識篇二

  拔苗不助長 孩子的成長慢慢來

  期待孩子能夠從小出色是很多家長的期望,但是孩子的成長需要有更多的時間和空間,有時候期望過大對於孩子來說也是一種負擔,家長在教育的過程中最好能夠了解孩子的成長規律,這樣子才能夠了解孩子每個階段的需求,從而讓他們的童年過的愉快又充實。

  第一、孩子學走路

  孩子學走路並不是越早越好,而舊式的看法認為孩子能爬就能走也是一個錯誤的結論,嬰兒的骨骼中膠質多,鈣質少,因此他們的骨骼比較脆弱,若是過早讓孩子學習走路,身體的重量會加重四肢的負擔,長久下去容易使得下肢變形,因此不要太早的讓孩子直立行走,尤其是胖胖的小寶寶,孩子學習走路的正常時間是在一歲左右。

  第二、騎腳踏車

  孩子騎腳踏車不要過早,因為騎腳踏車對於腿部的力量要求比較高,但是孩子的肌肉力量比較弱,太早騎單車容易讓腿部肌肉發酸,長期處於緊張的狀態下,對於兒童的骨骼成長十分不利,建議孩子學習腳踏車可以放到五六歲左右再開始。

  第三、過早接觸電子產品

  這個現象在現代家庭中非常普遍,平板電腦,ipad等已經成為了許多孩子的幼年玩具,電子裝置可以下載很多的遊戲和視訊,這讓孩子對於電子產品愛不釋手,但是孩子若是長期的玩電子產品,對於他們的眼睛視力有著很大的影響,為了讓寶寶不從小變成戴眼鏡的小博士,還是要讓孩子少接觸電子產品。

  第四、塗鴉畫圓

  雖然說達芬奇剛開始學習繪畫的時候就是通過不停地繪製雞蛋啟蒙,但是這個方式並不完全適合於寶寶,孩子的思維需要開拓性的發展,剛開始讓孩子接觸繪畫的時候不要限制他們的繪畫風格,即使是看不懂的塗鴉,也是在鍛鍊孩子的思維和想象力,他們這是再用繪畫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所想和感情,家長不要提前教育孩子畫簡單的幾何圖形。

  第五、學習樂器

  有些爸爸媽媽認為孩子學習樂器越早學可以學的越好,其實不然,鋼琴,小提琴等優雅的樂器,過早接觸並不利於孩子的手部發展,因為學前兒童的骨骼和關節並沒有完全的發育成熟,過早接觸正統的樂器培訓對於大多數孩子來說會是一種很大的挑戰,挫敗感可能會遠遠大於成就感。

  總結:過早的讓孩子成長可能會抹殺了她們的童真,帶走了他們很多快樂,孩子的教育提倡循序漸進,慢慢的來,看著孩子在自己的努力培養下變得更加聰明優秀,家長對於孩子的成長要給予更多的寬容和理解,給孩子一個純真美麗的童年。

下一頁分享更優秀的>>>小小班育兒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