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走路總是摔跤是怎麼回事

      寶寶為什麼走路愛摔跤呢?又該如何保護寶寶不受傷害呢?下面讓小編為大家介紹一下。 

     寶寶走路愛摔跤的原因

  1.身體的肌肉緊實度和力量。從寶寶剛出生後開始,寶寶的肌肉緊實度會隨著按摩、被動操、俯趴、爬行等運動而逐漸發展,而良好的肌肉緊實度可以使寶寶的頸背力量、上下肢力量和肩膀力量更加充足,為寶寶身體的直立做好充分的準備。否則,肌肉緊實度不足,則容易造成寶寶身姿不佳,如:含胸駝背等;容易累,耐力不足等問題。

  2.平衡力。寶寶通過早期的翻身、俯趴、爬行來發展自身的平衡力,使自己在靜態或動態時能調整自身的重心保持平穩的狀態。在寶寶學會走路後,他可以調整在行走過程中身體的穩定。否則容易走不穩,摔跤。

  3.視覺發展。寶寶在學會爬行以前,會經歷一個手膝著地,身體前後搖晃的時期。這一時期的寶寶通過這個前後搖晃動作,慢慢開始練習調整眼睛的焦距,使雙眼可以更好地適應在運動時周圍景物的變化。而爬行則使眼睛和身體動作緊密配合,讓眼睛在運動時調整焦距的技能更加純熟。有些沒有經歷過爬行而直接走路的寶寶,由於眼睛未能適應運動中焦距的調整,很容易會因為看不清而摔跤的情況。

  寶寶已經出現會走路後經常摔跤的情況,我們可以通過以下的練習來提高或改善:

  1.更多的爬行時間。爬行是這階段的寶寶鍛鍊身體協調的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法,能使寶寶的手腳動作更加協調。而且通過爬行,也可提高寶寶的肌肉緊實度,使其視覺發展得更好。

  2.下蹲動作和爬梯子練習。這些運動能使腿部肌肉和力量提升,使寶寶行走時更加平穩,力量更加充足。

  3.內耳前庭。提高內耳前庭功能有助於寶寶肌肉緊實度的增強、視覺和平衡力的發展,和對外界事物的反應。和寶寶內耳前庭發育水平相匹配的搖晃、轉圈和倒立也是簡單的內耳前庭練習,每天3-5次。但提醒家長,內耳前庭的練習一定要在專業老師指導下進行,不當的練習會導致寶寶不適或腦損傷等。

  如何周全保護愛摔跤的寶寶

  一、戶外防止寶寶受傷的方法

  1.不要讓孩子站在太高的地方。孩子站的越低,摔倒的機率也就越低。5歲以下的孩子不要讓他站在超過1.5米的地方,5歲以上的孩子不要站在超過2米的地方。

  2.在孩子玩耍的周圍鋪墊子。一般來說,跌在硬的地方傷害會很大。如果你給他們的四周鋪上墊子的話,他們就會更安全一些,當然這些墊子最好30釐米高。

  二、在家防止寶寶受傷的方法

  傢俱的處理

  1.當孩子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的行動時,他們就會特別容易跌倒。如果寶寶在桌子上或者在床上玩的話,你最好要在周圍保護他們。

  2.確保所有的傢俱都是穩固的。當你把一些廚或者櫃子釘在牆上時,最好不要讓孩子夠得著。把寶寶可能想拿到的東西放在他們能夠得著的地方,這樣他們就不會想伸手夠高的東西了。

  3.把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的傢俱放在孩子的活動範圍之外或者設個障礙,這樣寶寶就碰不到它們了。

  玻璃門窗和陽臺

  1.窗戶必須鎖上,不然孩子一爬很容易跌下去。把椅子、桌子和植物從窗戶邊拿開也可以降低危險,因為孩子喜歡一級一級往上爬。

  2.在玻璃門旁邊放一些物品,提醒寶寶這是有門的,這樣他們就不會一股腦往上衝了。不過最好考慮用安全玻璃或者防碎玻璃,這樣玻璃比較牢固,一旦孩子撞上了不會輕易被碎玻璃扎傷。

  三、安全事項和預防措施

  1.在晚上睡覺前把寶寶的玩具都收好,這樣晚上大家迷迷糊糊上廁所的時候不會被絆倒。

  2.確保地板是乾的,不然潮的話很容易絆倒。

  3.最好不要再家裡裝樓梯,一旦寶寶學會爬了,你就很難阻止他們做出爬樓梯這種危險的行為。

  4.不要讓孩子在你忙的時候輕易踏出大門,因為外面的樓梯是很危險的。

  5.不要讓孩子在洗澡的時候站在浴缸裡,肥皂泡沫什麼的會很容易滑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