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是什麼時候

  處暑一般是什麼時候的,處暑有什麼養生食譜推薦呢?處暑時節適宜吃什麼不適宜吃什麼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推薦關於處暑的一些人群飲食知識,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每年的8月23日前後約8月22日~24日,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是反映氣溫變化的一個節氣。“處”含有躲藏、終止意思,“處暑”表示炎熱暑天結束了。《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處,去也,暑氣至此而止矣。”

  “處”是終止的意思,表示炎熱即將過去,暑氣將於這一天結束,中國大部分地區氣溫逐漸下降。處暑既不同於小暑、大暑、也不同於小寒、大寒節氣,它是代表氣溫由炎熱向寒冷過渡的節氣。

  處暑時節適宜吃什麼

  1、飲食上增應酸減辛,以助肝氣,食物可選用銀耳、蜂蜜、甘蔗、銀耳、梨、冬瓜、蘿蔔、菱角、燕窩、黃魚、乾貝、海帶、海蜇、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類及奶類等清熱安神之品。

  2、以斂神降氣、潤燥養肝、滋陰利水為養生原則,以保持五臟無偏的健康狀態,宜選用玉竹、石斛、沙蔘、百合、蓮子、白果等藥材。

  處暑時節忌吃什麼

  1、不宜過食冰糕之類冷飲,以保護脾胃運化功能。

  2、不宜過早進行溫補。

  3、少吃羊肉、狗肉、麻雀等性熱之物

  4、少吃韭菜、蔥、姜等辛辣的食物和調味品。

  處暑到,不食苦

  處暑是秋季的第二個節氣,此時秋燥尤為嚴重。而燥氣很容易損傷肺部,這就是為什麼這個時節各種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會明顯上升。同時,肺與其他各器官,尤其是胃、腎密切相關,所以秋天肺燥常常和肺胃津虧同時出現。肺燥津虧的典型症狀有口鼻乾燥、乾咳甚至痰帶血絲、便祕、乏力、消瘦以及皺紋增多等。

  在五味中,苦味屬燥,而苦燥對津液元氣的傷害很大。“肺病禁苦”一說在《金匱要略·禽獸魚蟲禁忌並治第二十四》中就有所提及,而且《皇帝內經·素問》中也有提到“多食苦,則皮槁而毛拔。”所以處暑養生要少食苦瓜、羊肉、杏、野蒜等苦燥之物。

  如果已經出現肺燥津虧的症狀,就一定要及時沖泡麥冬、桔梗、甘草等飲用,或是吃些養陰生津的食物來潤肺,比如百合、銀耳、蘿蔔、秋梨、香蕉、藕等。

  處暑不宜過早開始“大補”

  在剛剛過去的夏天,人們會由於天氣炎熱而沒有食慾,可雖然進食較少,身體的各項消耗卻不少,所以處暑時適當吃些補品,對身體是有很多好處的。不過同時也要避免亂補,尤其不要盲目服用人蔘、鹿茸、甲魚、阿膠等營養極為豐富的補品。

  為了驅火祛暑,人們在夏天常吃一些苦味食物或者冷飲,往往會導致脾胃功能有所減弱,所以如果一入秋就大量食用過於滋膩的補品,脾胃一下子適應不了,很容易引發消化不良。

  我們進補時最好選擇那些“補而不峻”、“潤而不膩”的平補之品,這樣既營養滋補,又容易消化吸收。其中蔬菜如:胡蘿蔔、冬瓜、銀耳、茭白、南瓜、藕、百合、山藥、白扁豆、荸薺、番茄、薺菜、平菇等;水果、乾果如:梨、柿子、柑橘、香蕉、芡實、蓮子、桂圓、花生、栗子、黑芝麻、核桃、紅棗、梨等;水產、肉類則可用:黃鱔、海蜇、海帶、蛇肉、兔肉等。

  抵抗力差、患有慢性疾病的人,最好不要擅自選擇補品,而要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補,以取得更好的進補效果。

  處暑最應該吃的食物:蜂蜜

  養生功效:處暑時節多服用些蜂蜜,可以起到潤肺養肺的作用,有效防止秋燥對人體的傷害。

  挑食標準:應挑選氣味純正、有淡淡的花香,顏色成透明或半透明,挑起可見柔性長絲、不斷流者。

  食而有道:存放蜂蜜不要用金屬及塑料的容器。沖服蜂蜜的水溫最好不超過60℃。食用蜂蜜的最佳時間為飯前0.5~1.5小時或飯後2~3小時。

  適可而止:25~50克/次。

  處暑的食譜推薦

  1醋烹黃魚

  【材料】黃魚1條。

  【調料】蔥花、薑末、蒜末、麵粉、醬油、醋、鹽、高湯、料酒、味精、植物油各適量。

  【做法】

  ①黃魚處理乾淨,兩面劃花刀,放入碗內,加醬油、料酒、鹽拌勻,醃至入味,撒上面粉。

  ②炒鍋放植物油燒至八成熟,放入魚用中火炸至表面呈金黃色,撈出裝盤。

  ③原鍋留少許底油燒熱,放入蔥花、薑末、蒜末炒香,倒入醋,放入高湯、醬油、料酒、味精快速顛炒,澆在魚身上即可。

  2清蒸黃魚

  【材料】黃魚1條。

  【調料】料酒、鹽、薑絲、蔥段、香菜葉各適量。

  【做法】

  ①黃魚處理乾淨,魚身兩面劃花刀,裝入盤中。

  ②魚身兩面均勻抹上料酒、鹽,魚腹中放入蔥段、薑絲,入鍋蒸8分鐘後取出,撒上香菜葉即可。

  處暑的人群養生

  1.男士:

  潤肺養腎,相得益彰

  中醫認為:肺屬金,腎屬水,金生水,金於水為母與子,兩者相互滋生相互制約。通俗點解釋就是,肺和腎主要分別影響呼吸代謝和津液代謝。其中腎主水,可升清降濁,蒸騰水液。肺則為水之上源,可宣發肅降,調通水道。

  腎肺相輔,維持這體內水液代謝。同時,肺主呼吸,腎主納氣,所以腎肺配合,又完成了人體的呼吸代謝。正是由於腎肺的這種關係,腎精、肺液也是相互制約的,一方受損,另外一方也會被影響。處暑時節,身體消耗的能量非常多,而營養相對缺乏,這時人們就容易腎氣虛,會有氣短畏寒、少語寡語、失眠多夢、疲乏勞累、腿軟腰痠、脫髮早衰等症狀。因此要及時調理,避免發展成肺心病、慢性支氣管炎,甚至腫瘤等疾病。

  處暑時節,為了避免秋燥給身體帶來各種傷害,我們要調節日常起居、飲食等方面,通過潤肺養腎,來給自己補養氣血,保持精力旺盛,增強抵抗力。在飲食生可多吃些銀耳、百合、蓮子、蜂蜜、糯米、奶類等清潤食品以及梨等新鮮水果。

  2.女士:

  處暑養生的關鍵詞是“睡眠”。

  這個時期天氣漸漸變冷,人體內的陽氣也隨著自然界中陽氣的收斂而有所下降。如果我們想使體內的陰陽之氣達到平衡,以更好地適應天氣的變化,就必須保證充足的、高質量的睡眠。

  關於睡眠對養生的重要性,我國古代的醫學家早就有所論述,比如《十問》中說:“夫臥非徒生民之事也,舉鳧、雁、肅霜鷫鸘、蛇檀鱔、魚甲魚、耎蠕動之徒,胥須食而生者,胥臥而成也……故一昔夕不臥,百日不復。”另外我國傳統中醫學中還有“眠食二者為養生之要務”、“能眠者,能食,能長生”等觀點。由此可見,高質量的睡眠,對我們非常重要,睡眠不好,甚至會影響到我們的各項生理功能。

  處暑時節,要想有效地調節體內氣血陰陽的平衡,就要保證夜間0到4點、中午12到13點休息好。因為0到4點的時候,人體代謝功能水平最低,而12到13點,交感神經又最疲乏。

  3.老人:

  1睡眠要留心

  老年朋友要特別注意,因為人上了年紀,會有“晝下精,夜不冥”的現象,所以老年人可以困了就睡,睡不著就起來,正如《古今嘉言》所說,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則就枕”。

  2散步也有大學問

  處暑時節,秋高氣爽,風景怡人。在這樣的天氣裡,到戶外去散散步,呼吸一下新鮮空氣,是非常愜意的事情。

  散步運動量雖然不大,卻能使人全身都運動起來,非常適合體質弱、有心臟病、高血壓等無法進行劇烈運動的中老年人。散步不僅能幫助我們活動全身的肌肉和骨骼,還能加強心肌的收縮力,使血管平滑肌放鬆,從而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另外,散步還有助於促進消化腺分泌和胃腸蠕動,從而改善人的食慾。同時,多散步還能增大肺的通氣量,提高肺泡的張開率,從而使人的呼吸系統得到鍛鍊,改善肺部功能。

  古人有云:“散步者,散而不拘之所謂,且行且立,且立且行,須持一種閒暇自如之態。”那麼散步要注意些什麼呢?下面就給大家介紹幾條要領:

  一、散步時衣服要穿著舒適,寬鬆,切勿因穿得過於單薄而受寒。老人或體質弱的人處於安全考慮,可拄一根柺杖。

  二、散步前要先舒展一下筋骨,做做深呼吸,然後再慢慢走,以便達到更好的鍛鍊效果。

  散步時要放鬆,保持平和的心態。這樣,全身的氣血才會暢通,百脈流通,達到其他劇烈運動所達不到的健身效果。

  三、散步時不要匆忙,保持從容不迫的狀態最好,還要忘掉所有的煩心瑣事,令自己心神放鬆,調養精神。

  四、散步的強度要根據自身情況,量力而行,不要有疲憊不堪的感覺,也不要走到氣喘吁吁。尤其是年老體弱的人更要把握好運動強度,否則會適得其反。

  五、散步要把握好速度,不要太快,每分鐘走六、七十步最好。可以走一會兒停下來稍事休息、然後再接著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