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屆畢業生必看故事

  用一則則生動的故事來闡釋一條條人生的哲理,小故事蘊含大道理,大道理開啟智慧門。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希望大家喜歡!

  篇一

  一個農家孩子,偶爾看到一個人吹口琴,覺得那聲音真是好聽極了,於是他也想買一個學著吹。

  那時候一個口琴要三塊多錢。這筆錢,在當時的農村人看來,算得上一筆鉅款。他是不可能找父母要到這筆鉅款的。他要實現擁有一個口琴的夢想,只有靠自己把那筆鉅款掙回來。

  他出生在湖北通山,通山山多,柴也多。雖然還在讀小學,但打一百斤柴去賣,可以換回八角錢的行情,他是知道的。一個口琴,等於五百斤柴,這個賬,他也是算得過來的。

  他那時候一次只能挑五六十斤柴,但積少成多,在打夠五百斤柴之後,他把口琴買回來了。

  幾年之後,他又有了一個想買一個收音機的夢想。但最便宜的收音機,也要二十七塊錢。那時候,一百斤柴,已經能賣一塊錢了。這個賬好算,打二千七百斤柴,就能把收音機買回來。

  有了收音機,他的視野,他的知識面,就連許多大人,也是沒法跟他比的了。

  幾年之後,他又產生了想買一把小提琴的夢想。他到縣城的商店裡去看過,一把小提琴的價錢,是八十元。那時一百斤柴,已經可以賣到一塊三角錢了。

  他打了六千多斤柴,買小提琴的夢想也實現了。

  他沒有成為一個口琴演奏家,也沒有成為一個小提琴演奏家,當然,聽收音機,也不可能讓他成為一個聽收音機的專家。

  但通過打柴買回口琴、收音機、小提琴的經歷,卻讓他得出了這樣一個結論:再大的夢想,都可以用現實裡的努力來獲得。反過來說,現實裡的努力,都是可以拿來實現夢想的。

  他沒有成為口琴演奏家,小提琴演奏家,但他卻成了通山縣頗有名氣的作家、硬筆書法家和攝影藝術家。

  這個他,就是我在一個筆會上認識的雪雁鳴。“你看,我的肩膀上,至今還可以看出打柴時磨下的傷痕。”他說著,用手扒開衣領讓我看。

  不用說,他所實現的作家、書法家、攝影家的夢想,也都是他用現實裡的種種努力換回的。

  天下事有難易乎?為之,則難者亦易矣;不為,則易者亦難矣。世間最難的道理和智慧往往總是最簡單的,努力然後獲得,努力才能收穫,每一個人都明白所有夢想的實現都需要努力,然而,很多人之所以沒有實現心中的夢想,就在於多了空想、猶豫,少了努力,少了堅持。

  篇二

  他愛好寫作,喜歡安靜,有點書生氣,結婚後還一直不知道掙錢養家。

  無奈之下,父親在挨著國道的一個廢棄的閒院子裡,給他找了個看廁所的活兒,希望他一邊看廁所一邊寫作,好歹掙點錢。

  國道上人來人往,很少有人停下來休息,所以他的廁所生意極為冷清。

  偶爾有騎車路過的人內急,或者附近工廠裡出來遊逛的工人需要方便了,才來他的廁所裡方便。所以,儘管有生意做,但他還是幾乎不能養活自己。

  儘管他每天把廁所打掃得乾乾淨淨,效益依然沒有什麼改觀。

  有天早上,他站在閒置的院子裡發呆,忽然拿起一個紙板,寫上了“免費停車”的字樣,放到路邊。

  傍晚的時候,還真有停下來的司機問咋回事。

  他就笑著說:“院子裡停車不收費,但你上廁所要交錢。”司機爽快地答應了,笑他冒傻氣。

  漸漸地,在路上跑的司機都知道這裡有個傻乎乎的廁所作家,人老實脾氣也不錯,就樂意幫助他,院裡逐漸停了很多車。好在院子足夠大,不怕車多。

  沒事的時候,他就拿起水盆和墩布,給司機洗車,也是免費的。

  因為人越來越多,他的廁所生意好了,他心情高興,樂意做點額外付出。

  司機們再上路前,總要給他鳴喇叭,表示謝意。

  洗車不收錢,停車不收錢,司機們過意不去,就送點車上拉的小玩意兒。後來他乾脆敞開院子門,讓當地人也能來做買賣,這樣,司機們晚上停車再買什麼東西就方便多了,做買賣的人也漸漸多了起來。每到晚上,賣吃的、日用品的,一應俱全。

  國道上的車,南來北往的都有,於是有人就要求司機下次來的時候捎點需要的小貨物,天長日久,院子白天也開始有人了,小院子儼然成了個小集貿市場。有人找上門來,希望在這裡開飯店,他也同意了。不過這些攤販和飯店都是收租金的。

  廁所,也從這時候開始免費開放。

  看著大家忙忙碌碌的樣子,他高興地笑了。

  後來,他索性放棄了寫作,認真地管理起這個大院來。再後來,他乾脆還買了許多相鄰的土地,擴大了規模。

  如今,這裡已經是小商品集散地。人潮湧動,商業繁榮,他成了遠近聞名的大富翁。有人找他尋覓致富的法寶,他說的很簡單:“只是當初寫了一個紙板。”

  當初他寫下紙板時,只是希望自己的廁所能收益好,然後可以安心寫作,沒想到,他預想的成功沒有來,卻成就了另一番事業。

  生活中,很多成功,就是這樣偏離方向,取得非凡業績的。剛開始想著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當作家的夢想時,他為了夢想,不管不顧,敞開胸懷,來者不拒,什麼方式都可以接受。而很多人,為了急於實現夢想,總會設定許多障礙,把別人阻擋在門外。殊不知,關緊大門的同時,也把自己關在了門的另一邊。

  篇三

  盲目地忍耐是懦弱,但是有目標的忍耐卻能創造奇蹟。下面是我聽來的3個故事。

  第一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個孩子。一天,兒子與父親在一家大型超市走散了。父親找遍了整個超市,又去周邊的幾條街道找了很久,仍沒找到兒子。他焦急得心都要飛出來了。沒辦法,只好又去那家超市看看。在超市的門口,兒子驚喜地撲了過來。兒子和父親走散後,也去附近的幾條街道找父親,最終他想,最好的辦法還是在原地等。父親問他,這麼熱的天,為什麼不進到超市裡面,那裡有涼風習習的空調。兒子說站在門口可以看見四面八方的來人。每一個迎面走來的人都有可能是他的目標。父親心疼不而,問兒子這幾個小時是怎麼過來的?恐懼、焦灼、難過,又站在太陽底下被烈日烤晒,若在平時,他的耐力最多隻能支援他站上幾分鐘。兒子說:“我沒有想別的,我只想著儘快能見到你,時間很快就過去了。”

  第二個故事的主人公是個著名的拳擊手。他出道之初的一次比賽中,被對手打得暈頭轉向,觀看比賽的所有人都想他會中途倒下,可是出人意料的是,他承受了暴雨般的重拳襲擊,支撐完了全場比賽。事後記者問他:“不可思議,你是怎麼從第二個回開始,一直堅持忍耐到最後的?”拳擊手說:“我沒有忍耐呀!我只想著‘防禦’和‘攻擊’,當時我的腦海裡根本就沒有‘忍耐’這個意識閃現。”沒有想到忍耐,才是能夠忍耐下去的唯一理由。

  第三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偉人。在南非旅遊觀光,一定要去囚禁曼德拉的囚室瞻仰。困室很小,只有一般的衛生間大小,我們無法想像一個人幾十年被囚禁在一間幾平方米的小屋裡而沒有精神崩潰,偉人就是偉人。曼德拉的視線一定不能穿越四壁,但是他卻將目光投身了國家示來的民主政治。否則,幾十年如一日地面對幾平方米的囚籠,不崩潰也會成為白痴。

  給忍耐一個目標:給忍耐一個目標,生活將苦盡甘來。要做到這點沒有大智大勇,沒有堅定的信念是不可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