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麻治療中風藥膳食譜

  一些名醫把天麻的功效歸結為“三抗、三鎮、一補”,即抗癲癇、抗驚厥、抗風溼,鎮靜、鎮痙、鎮痛,補虛。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挑選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天麻魚鰾湯

  原料:天麻片9克,鯿魚鰾6個,防風9克。

  加工方法:天麻、魚鰾、防風加水煎湯當茶飲用。

  功效:對中風患者有一定的輔助治療作用。

  中藥·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強身健體藥膳食譜

  1、天麻燉雞  原料:天麻片100克,人蔘20克,枸杞子30克,香菇50克,老母雞1只重2000克。

  加工方法:天麻、人蔘、枸杞子、香菇洗淨水發,老母雞宰殺去毛、內臟、嘴尖、爪尖,洗淨;將天麻、人蔘、枸杞子、香菇一同發好後,一起裝入雞腹內,置入高壓鍋,燉熟後,食雞肉、天麻、人蔘、枸杞子,喝湯。

  功效:具有平肝熄風、祛風止痛、大補元氣、滋補肝腎、益精明目、強身健體、抗嚴寒等功效。

  2、天麻鱔魚火鍋

  原料:天麻片20克,鱔魚1500克,豬裡脊肉、玉蘭片、菠菜各150克,豬心、蔥白段、藕、平菇各100克,精鹽10克,薑末20克,味精3克,熟豬油50克,胡椒粉2克,料酒15克,鮮湯2000克。

  加工方法:將天麻洗淨,入籠屜中蒸熟;鱔魚宰殺後,從背部剖開,剔去骨及肚腸,剁去頭、尾,切成6-8釐米長的小段;豬裡脊肉按肌肉纖維紋路,斜切成大而薄的片;碼上一層極薄的水澱粉;豬心入水中氽一下,撈出切成薄片;藕颳去粗皮,切片;平菇洗淨,撕成小朵,瀝去浮水。以上原料分別裝盤,圍在火鍋四周待用。炒鍋置火上,下油燒至四成熱,下薑末炒香,加鮮湯燒開,打去浮沫,加入天麻片和蒸天麻的原汁,下料酒和精鹽、胡椒粉、味精等,舀入火鍋中,上火燒開即可燙食。既可直接食用,又可取香油、精鹽、味精、醋製成調味盤,每人1盤,蘸食。

  特點:湯濃鮮美,鱔魚滑嫩,具有祛風活血、壯陽強筋、補身健體的功效。

  功效分析:鱔魚性味甘、溫,入肝、脾、腎經,有補虛損、除風溼、強筋骨之功效。與天麻合用適用於氣血虛弱、頭昏乏力、氣血受阻的腰腿疼痛以及風溼頑症等。

  注意事項:死鱔魚不可食用,因其體內已有大量組胺,食用後易中毒;活殺鱔魚,以不去鱔魚血為佳。

  3、天麻煮雞 來源於《經驗方》。

  材料:雞1只1000—2000克,鮮天麻500—1000克,白糖,鹽,味精適量。

  烹製方法:去內臟的乾淨雞切或塊狀,鮮天麻切成片狀1公分厚,用高壓鍋煮,雞肉熟時,加少許味精,即可食用,美味可口。

  功能:增智、明目、健腦、安神。

  4、天麻竹瀝粥 來源於《百病飲食自療》。

  材料:天麻10克,粳米100克,竹瀝30克,白糖適量。

  烹製方法:將天麻浸軟,切成薄片,與粳米加水煮粥,調入竹瀝、白糖即成。

  食法、食量:粥及天麻片在1天內分2次服用。

  功能:平肝息風,清熱化痰。

  適應範圍:適用於肝風痰熱的癇症發作前常覺眩暈頭痛、胸悶乏力,心煩易怒,發作時突然昏僕、神志不清、抽搐吐涎,移時漸蘇,醒後一如常人。

  使用天麻的注意事項

  1.凡病人見津液衰少,血虛、陰虛等,均慎用天麻。

  2.重視配伍應用。《本草衍義》有“天麻須別藥相佐使,然後見其功”的記述。古今醫家很少單味使用天麻,而多根據不同病證組方用藥。如:半夏白朮天麻湯、天麻鉤藤飲、天麻丸等。臨床證明,單獨使用天麻的效果不佳或者效果不確定。

  3.即使針對肝陽上亢、痰阻經絡等實證時,使用天麻也要詳審病情,把握病機,隨證加減,方能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

  4.天麻不宜合久煎。天麻的主要成分為天麻甙,遇熱極易揮發。天麻與他藥共煎會因熱而失去鎮靜鎮痛的有效成分。所以,天麻最好先用少量清水潤透,待軟化後切成薄片,晾乾或晒乾研末,用煎好的湯藥沖服,或研末入丸、散服用。

  5.使用單味天麻或天麻製劑時,如出現頭暈、胸悶氣促、噁心嘔吐、心跳及呼吸加快、面板瘙癢等時,應立即停藥,症狀嚴重者應及時到醫院診治。

  天麻用藥禁忌

  天麻是中藥材,儘管它的作用及功效是非常的多的,但是一些服用的禁忌是要我們注意:

  《雷公炮炙論》:使御風草根,勿使天麻,二件若同用,即令人有腸結之患。服用天麻出現的常見不良反應有:頭暈、噁心、胸悶、面板丘疹伴瘙癢等,個別會出現面部或全身浮腫,甚至脫髮現象。不僅單用天麻會發生這類反應,有的人服了含天麻的湯劑如半夏白朮天麻湯等、中成藥如天麻丸、天麻蜜環菌糖衣片後,同樣會出現對天麻過敏的症狀。對天麻的副作用或使用禁忌,古人早有認識。如《本草綱目》雲:“久服天麻,遍身發出紅丹。”《本經逢原》也雲:“天麻性雖不燥,畢竟風劑,若血虛無風,火炎頭痛、口乾便閉者,不可妄用。”清代名醫吳儀洛更是直言:“血液衰少及非真中風者忌用”。現代藥理實驗證明:天麻有一定毒副作用,天麻中毒劑量是40克以上,中毒潛伏期是1-6小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