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影構圖課教案精選的作品圖片

  攝影構圖圖片以獨特的視角表現生活,形象生動,別具一格。在新課改中出現的構圖圖片解讀是新的課題,我們只有深入探究,不拘一格採用多種教學方法,才能適應新的要求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攝影構圖課教案精選的作品和攝影構圖圖片教學。

  攝影構圖課教案精選的作品









  攝影構圖圖片教學:探究圖片選材

  選擇什麼樣題材和素材來表達時代主題,這是攝影師最基本的職業素養。我們在欣賞攝影圖片時,常常意識不到攝影創作時選材的困惑,當然不排除有極少的渾然天成的驚人之作,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從圖片的選材方面做一番解讀,瞭解不同的藝術手法遵循共同的思維模式。

  可以先請學生回顧一下,曾閱讀過哪些戰爭題材的文學作品?在表現“戰爭的創傷,和平的珍貴”的文學作品中,最受感染、印象深刻的是哪些作品?接著啟發:在文學創作中,同一個主題,選材的巧妙與否決定了作品水平的高低,那麼,在攝影領域,如何表現戰爭的苦難?你會選擇什麼素材入鏡?步步鋪墊之後,再讓學生看課文《圖片兩組》,分析作者的選材角度與技巧。

  第一組表現“戰爭的創傷”的四幅圖片,分別是空襲後的孤兒、傷殘歸來的戰士、父子別離赴戰場、集中營的倖存兒,四幅圖片中有三幅涉及了兒童,從人的精神痛苦、弱者的無辜、戰爭的無情等多方面表現了作者的立場,每幅照片都強烈地震撼著讀者。這樣的素材就表現了攝影者獨特的眼光和冷峻的思考,關注了戰爭中易被人們忽略的方面。

  再深入一步來分析:東西方文學有著差別,是因為東西方文化有著差異。攝影由西方傳入中國,攝影作品是否如文學般有著東西方文化差異呢?就選材而言,同樣的主題,東西方攝影家選材視角會一致嗎?

  結合課本中攝影圖片,如表現“歡慶戰爭勝利”這一主題,都是慶祝來之不易的勝利,同樣的群眾歡慶場面,東西方攝影師擷取的素材存在著什麼樣的差異?

  引導學生解讀攝影圖片的選材角度,可以加深學生對攝影作品的理解,對不同文化的體驗。

  攝影構圖圖片教學:探究圖片表現手法

  攝影圖片也是藝術作品,其表現手法與別的文藝作品相比有著異曲同工之妙。

  攝影圖片為了突出主題,增強表達效果,也常用虛實、渲染、襯托、對比等手法。比如,《圖片兩組》中“越戰傷兵歸來”,美國下士與妻子相擁的身影滿滿佔據畫面左半幅,右半幅卻是出奇的空曠,只有大片空地、遙遠而模糊的地平線、小小的柺杖,空闊的曠地,渲染了一種淒涼的氛圍,顯出人物的無奈而無助,而下士筆直的褲縫、鋥亮的皮鞋、女子連衣裙下健全的雙腿與下士殘缺的腿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攝影圖片與文學作品一樣,常用描寫,而且攝影更注重全景式描寫以及近景式描繪。全景式描寫,場面大,背景深,環境佔據了畫面的較大面積,人物只佔一小部分,畫面著重表現人物的形體動作,用色彩和光線來烘托氣氛,圖片顯得意蘊深遠,讓人感覺到有濃烈的情感隱藏在畫面的背後。如《圖片兩組》中“集中營圖”中的孩子只佔小部分,大片屍體延伸到遠方,高大的蓊鬱的樹木,陽光下的陰影營造了壓抑的氛圍。攝影師利用全景營造圖片的氛圍,強烈地感染著讀者。

  而近景式描繪,人物佔據畫面的主體,關注人物的表情,體現人物的喜怒哀樂,直接表現人物的情感。比如,“戰士別子圖”,即將奔赴前線的戰士憂傷的神色與孩子哭泣的臉部表情形成鮮明的對比。攝影師使用近景式描繪,把注意力匯聚到人物臉部,突出人物表情,既增強了圖片的紀實性,也加強了感染力。

  在教學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探究攝影圖片運用的藝術手法,可以讓解讀更深入。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