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國學人物阮籍介紹

  阮籍文思早熟,史書中記載他八歲能屬文,喜歡彈琴長嘯,好學不倦,兼習武技,既有孤傲放達的性格,又崇尚儒家濟世的信念,在他青年時期,是以儒家所崇尚的大賢作為自己榜樣的。下面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文章,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人物生平(一)

  有關於阮籍的先世,史籍中只記錄了其父阮璃,其餘並無什麼特別顯赫的人物。然而司馬昭曾經求婚於阮籍,在士庶界限涇渭分明的當時,又是以重視門第高低的司馬氏,可見阮籍本人雖無顯赫先世,也應出身士族而非寒門。《世說新語》載:“諸阮居道北,北阮富,南阮貧。”,阮氏似乎是豪門大族,且世代儒學,只是阮籍、阮咸二系經濟狀況較為貧困。

  建安十七年212,阮籍年僅三歲時,其父阮璃因患病去世,阮籍只與寡母相依為命,家境悽苦。其性格上孤傲的一面,大抵與此時經歷有些關係。

  阮籍文思早熟,史書中記載他八歲能屬文,喜歡彈琴長嘯,好學不倦,兼習武技,既有孤傲放達的性格,又崇尚儒家濟世的信念,在他青年時期,是以儒家所崇尚的大賢作為自己榜樣的。

  他三十一歲時,魏明帝卒,齊王即位改元,稱正始元年249。從正始元年到嘉平元年恰好十年,這期間,曹氏與司馬氏從合作走向分裂,政治局勢開始動盪不安,而阮籍的政治態度也有了極大的轉變。

  正始前期,曹氏與司馬氏的矛盾尚在暗中,但身處宰輔高位的曹爽驕奢淫逸,專擅朝政,這使得阮籍對魏室政局有些失望,不願意過多參與政治。正始三年,太尉蔣濟聽說阮籍才俊,準備徵辟他做官。阮籍聽說以後,寫了一篇《奏記》婉言謝絕,並親自送到洛陽城外的都亭請吏卒轉呈。

  蔣濟得知阮籍親到都亭,誤以為他已應命,寫《奏記》只是口頭上的客套,於是派人去迎他,結果到時阮籍已經回去。蔣濟為此十分生氣,遷怒其椽屬王默。王默恐懼,只好寫信勸說阮籍,阮籍的親屬也紛紛勸喻,他在勸說聲中勉強出仕,不久便告病辭歸。

  生平軼事(二)

  醉酒避婚

  司馬昭為了拉攏阮籍,想和阮籍結為親家,阮籍為了躲避這門親事,每天都是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一連60天,天天如此。奉命前來提親的人根本沒法向他開口,最後只好回稟司馬昭,司馬昭無可奈何地說:“唉,算了,這個醉鬼,由他去吧!”

  阮籍喪母

  阮籍為母親服喪期間,在晉文王司馬昭的宴席上喝酒吃肉。司隸校尉何曾也在座,他對文王說:“您正在以孝治國,而阮籍卻在母喪期間出席您的宴會,喝酒吃肉,應該把他流放到偏遠的地方,以正風俗教化。”文王說:“嗣宗如此悲傷消沉,你不能分擔他的憂愁,為什麼還這樣說呢?況且服喪時有病,可以喝酒吃肉,這也是符合喪禮的呀!”阮籍依舊在喝酒吃肉,神色自若。

  青白眼

  阮籍不經常說話,卻常常用“白眼”、“青眼”看人。對待討厭的人,用白眼;對待喜歡的人,用青眼。 據說,他的母親去世之後,嵇康的哥哥嵇喜來致哀,但因為嵇喜是在朝為官的人,也就是阮籍眼中的禮法之士,於是他也不管守喪期間應有的禮節,就給嵇喜一個大白眼;後來嵇康帶著酒、夾著琴來,他便大喜,馬上由白眼轉為青眼。

  蔑視禮法

  阮籍好酒,他家旁邊就是酒店,女主人是個年輕漂亮的小媳婦。阮籍常和王戎去吃酒,醉了就若無其事地躺在人家旁邊睡著了,根本不避嫌。那家的丈夫也不認為他有什麼不軌的行為。魏晉時期,男女授受不親被認為是理所當然的事,可是阮籍全不放在眼裡。面對旁人的閒話、非議,阮籍說:“禮法難道是為我輩設的嗎?”

  著作選讀(三)

  《詠懷》詩八十二首

  其一

  夜中不能寐,起坐彈鳴琴。

  薄帷鑑明月,清風吹我襟。

  孤鴻號外野,翔鳥鳴北林。

  徘徊將何見,憂思獨傷心。

  其四

  天馬出西北,由來從東道。

  春秋非有託,富貴焉常保。

  清露被皋蘭,凝霜沾野草。

  朝為媚少年,夕暮成醜老。

  自非王子晉,誰能常美好。

  其九

  步出上東門,北望首陽岑。

  下有采薇士,上有嘉樹林。

  良辰在何許,凝霜沾衣襟。

  寒風振山岡,玄雲起重陰。

  鳴鴈飛南征,鶗鴂發哀音。

  素質遊商聲,悽愴傷我心。

  其十五

  昔年十四五,志尚好詩書。

  被褐懷珠玉,顏閔相與期。

  開軒臨四野,登高望所思。

  丘墓蔽山岡,萬代同一時。

  千秋萬歲後,榮名安所之。

  乃悟羨門子,噭噭令自嗤。

  其三十四

  一日復一朝,一昏復一晨。

  容色改平常,精神自飄淪。

  臨觴多哀楚,思我故時人。

  對酒不能言,悽愴懷酸辛。

  願耕東皋陽,誰與守其真。

  愁苦在一時,高行傷微身。

  曲直何所為,龍蛇為我鄰。

  《採薪者歌》

  日沒不周西,月出丹淵中。

  陽精蔽不見,陰光代為雄。

  亭亭在須臾,厭厭將復隆。

  離合雲霧兮,往來如飄風。

  富貴俯仰間,貧賤何必終。

  留侯起亡虜,威武赫荒夷。

  邵平封東陵,一旦為布衣。

  枝葉託根柢,死生同盛衰。

  得志從命升,失勢與時隤。

  寒暑代徵邁,變化更相推。

  禍福無常主,何憂身無歸。

  推茲由斯理,負薪又何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