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國慶黑板報用的圖案和花邊

  中國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取得了人民革命的偉大勝利。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開國大典,新中國的建立,實現了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開創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那麼關於國慶黑板報怎麼做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些國慶黑板報的文字資料和圖片,希望對你有用,歡迎閱讀!

  國慶黑板報圖片:

>

  國慶黑板報圖片1

  國慶黑板報圖片2

  國慶黑板報圖片3

  國慶黑板報內容1:

  國歌的由來

  國歌,是表現一個國家民族精神的歌曲,是被政府和人民認為能代表該國家政府和人民意志的樂曲,是用來歌頌與鼓勵一個民族的信心與凝聚力的。一般來說它們都會帶有愛國主義色彩、呼喚起人們內心深處的國家情懷。

  中國國歌起源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1911年,《鞏金甌》被清政府定為國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首官方法定國歌。

  其後在20世紀前葉中,中國出現了許多官方或非官方的國歌。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通過《義勇軍進行曲》為代國歌;1982年12月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將其正式定為國歌,2004年3月寫入憲法。

  《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作曲。

  聶耳為了給紀錄影片《風雲兒女》創作主題歌,以《義勇軍誓詞歌》為基礎創作了《義勇軍進行曲》,後由田漢在上海監獄中重新創作了歌詞,流傳至今。

  1949年,《義勇軍進行曲》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代國歌,象徵著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為捍衛國家和民族的尊嚴,中華民族的堅強鬥志和不屈精神永遠不會被磨滅。

  但我們的國歌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是“代國歌”,曾經有一段時間很多人有這樣的呼聲,希望《歌唱祖國》能成為國歌。

  國慶黑板報內容2:

  國慶節的由來

  1949年10月1日,是新中國成立的紀念日。這裡應該說明一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1949年的10月1日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了有數十萬軍民參加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其實,人們頭腦中的這一印象並不準確。

  因為,194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典禮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盛典,而不是開國大典。實際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也就是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早在當年10月1日之前一個星期就已經宣佈過了。

  當時也不叫“開國大典”,而是稱作“開國盛典”。時間是1949年9月21日。這一天,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籌備會主任毛澤東在政協第一屆會議上所致的開幕詞中就已經宣告了新中國的誕生。

  那麼10月1日的國慶又是怎麼回事呢?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魯迅的夫人許廣平委員發言說:“馬敘倫委員請假不能來,他託我來說,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應有國慶日,所以希望本會決定把10月1日定為國慶日。”毛澤東說“我們應作一提議,向政府建議,由政府決定。”

  1949年10月2日,中央人民政府通過《關於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日的決議》,規定每年10月1日為國慶日,並以這一天作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日子。

  從1950年起,每年的10月1日就成為全國各族人民隆重歡慶的節日了。

看過此黑板報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