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打的技巧都有哪些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會選擇學習散打,只是對於散打的技巧並不是人人熟悉的。散打是一種自由格鬥的武術。它的格鬥方式比較靈活多變。到底散打技巧有哪些?以下是小編為你整理的散打的基本技巧講解,希望能幫到你。

  散打的基本技巧

  1、散打技巧:進攻貼身摔

  進攻貼身摔是一種具有較大威力的摔法技術,主要是運用對手進攻間隙或打空貼近對手的一種技術性很強的摔法。進攻時貼近對手用拳、腳夾擊對手化解對手的攻勢,並貼近對手抓把,運用推、別、勾、壓等技術摔倒對手,在進攻貼近對手後,要迅速出手控制對手的身體的重心,讓對手的身體重心偏離,以便自己做動作,適合於別腿摔,抱腰摔,夾頸摔。

  2、散打技巧:換位搶點摔

  這是一種在攻防中,在毫無預兆情況下表現出來的一種摔法,這種時機在很短時間內出現,沒有明顯的跡象,要求運動員有較強做動作的意識。

  在雙方攻防的轉換過程中,一方突然變位或進攻打空,兩人立刻靠近,互相變把換位,都不能找到合適的發力點,這種時機出現時,應用手抱住方的胯部,或用腳抵住腿部,使對手不便發力,對方力圖擺脫不利時,應搶先脫手,抓住對手換式的時機,用頂靠、抱摔迅速發力摔倒對方。

  3、散打技巧:散打中的空當

  空當是在散打攻、防、對峙中出現的破綻或漏洞。

  對方進攻出現空當時的應對辦法。 在散打中,當發現對方進攻出現空當時,就要在對方一動的同時,我也同時發動,搶先出手。也就是在對方動而更加暴露弱點的同時,抓住機會,擊其空當,這是利用對方的動中之機避實就虛,防中帶攻,迎擊巧取,後發先至。

  對方防守出現空當時的應對辦法。 當發現對方防守出現空當時,不管對方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只要你發現空當,明察到了攻擊的最佳時機,就要迅速果斷,毫不猶豫地快速出擊。

  4、散打技巧:散打中的時間差

  散打中的時間差是指在觀察、決斷和出擊這三個過程中時間和空間之間相互交錯變化的瞬間之差。 在散打中,要準確判斷和把握好時間差,否則進攻就會盲目無效。

  散打入門注意事項

  在學習這一武術之前一定要做好準備工作,在練習散打之前,準備環節不容忽視,可以通過跑步等運動使身體活動起來。其次壓腿是訓練課中不可缺少的首要環節,因此大家學習的時候一定要對腿部進行很好的鍛鍊,這樣才能避免關節和肌肉受傷。

  放鬆肌肉、加強練習。再練習散打運動的規程中,腰部是非常重要的部位,也是人體最容易受傷的部位,同時腰部又是一個關鍵發力軸點,不管哪項技術的發力都是腰部的帶動,所以在準備活動和練習中,特別要注意腰部力量的練習。對腰部要有充分的準備,這樣才能避免在摔打運動種腰部不受傷。

  注意力集中。在練習散打的過程中注意力一定要高度集中,這樣才能更好地練習。

  在練習散打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反應能力,反應能力鍛煉出來了,再進行實戰練習,在選擇對手時應選一個與自已實力相當的對手,這樣有利於培養學生的信心。在反應練習,在快速的散打中目視對方眼睛,用餘光注意對方的四肢。

  心理素質考驗,在實戰過程中,不僅是對學生技能的考驗,更是對學生心理素質的考驗,所以在平時訓練過程中心理素質的培養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良好的心態才能讓學生有更好的發揮能力。在武術中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散打的起源與發展

  散打是一項徒手搏擊格鬥的技術。它的母體是中華民族傳統體育瑰寶——武術運動。

  武術是以技擊為主要內容的民族傳統體育專案,散打是武術運動的對抗性形式,更是武術運動的最高表現形式,是武術的精髓之所在。

  體育運動專案之一,雙方按照規則,利用踢、打、摔等攻防戰術進行徒手搏擊、對抗。散打也叫散手,古時稱之為相搏、手搏、技擊等。簡單而言就是兩人徒手面對面地打鬥。

  散打起源與發展,是和中華民族悠久歷史同步。它從先輩的生產勞動,生存鬥爭緣起,但又服務於此,演化至今成為華夏民族燦爛文化遺產中的瑰寶。原始社會人類為了爭取自下而上、獵取食物,長期與野獸搏鬥,學會了與野獸搏鬥所使用的不同方法。

  如:拳打、腳踢、抱摔等簡單的散打技術,並學會了一些野獸獵取食物的本領,如:貓撲、狗閃、虎跳、鷹翻等。春秋戰國時期,散打得到了很大的發展,受到了人民的重視。

  1979年散手在我國成為競技的比賽專案。在80釐米高,8米見方的擂臺上進行比賽。散手比賽允許使用踢、打、摔等各種武術流派中的技法,不允許使用擒拿,不許攻擊喉、襠等要害部位;

  運動員分體重、穿護具在相同的條件下平等競爭。在對敵鬥爭中這些界限就沒有了,軍警對敵鬥爭就專尋對手的要害部位擊打。使用的招法也比較凶狠,殺傷力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