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上冊語文琵琶行預習教案

  琵琶行這篇文章是九年級的同學要學習的一篇古文,那麼同學們應該怎樣進行預習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一起來看看吧。

  第一課時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透過人物的行動、語言,理解人物思想感情的能力。

  2.學習用比喻描寫聲音變化的寫法,培養學生聯想和想象能力。

  A掌握作者用比喻的手法描寫聲音的高超技法。

  B通過對人物身世命運的分析,解讀作品的思想感情。把握意境。

  感受“聲中之情”

  聲音描寫技巧高超,要求講完其段落後,學生能及時掌握並背誦。

  主旨方面重點比較“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名句。

  琵琶行並序白居易

  一、匯入

  中國是一個盛產詩歌的國度,迄今為止,我們已經穿越《詩經》、《唐詩》走過了3000多年的曲折歲月。《唐詩》是我國詩歌的一座高峰,它像一座光芒四射燈塔,照耀著歷代文人墨客。一提起唐代,人們首先想到的恐怕不是帝王將相,而是詩人才子。唐朝有這樣一位皇帝,他的名字也許早已被人們淡忘了,可是他為一位詩人寫的悼亡詩卻永久的流傳了下來。這位皇帝是誰呢?他就是唐宣宗李忱。他寫的這首詩是這樣的:

  綴玉連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浮雲不繫名居易,造化無為字樂天。

  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 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師:這位詩人是誰? --白居易 ,一篇《琵琶行》,一篇《長恨歌》。

  二、作者簡介

  白居易,字樂天,號香山居士,是唐代繼杜甫之後的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積極提倡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月,弄花草”,作品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長篇敘事詩,繼承了漢樂府敘事詩的傳統,是初唐以來七言歌行的代表作,帶有很強的抒情性。由於敘事與感情的結合,白居易的長篇敘事詩優美動人,可以說是我國古典敘事詩又一新的高峰,在詩人生前,就被廣為傳誦,所謂“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歌唱《琵琶行》。”時至今日,千百年過去了,但仍然感人肺腑。

  一千多年前,一個文人騷客,一個天涯歌女,因為音樂,讓他們演繹了一曲千古不衰的知音絕唱,在這個不朽的夜晚,潯陽江的悠悠江水,瑟瑟秋風,清冷的月光,飄飛的荻花,永遠記住了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詩人白居易也在這個不朽的夜晚,踏著溼漉漉的詩行,平平仄仄地走著,一路灑下兩行滾燙的淚水,沾溼了歷史的臉龐,永遠都無法抹去。

  後人為了紀念這位偉大的詩人,就修建了琵琶亭。於是琵琶亭永遠的記載了白居易和琵琶女之間這個美麗而憂傷的故事,潯陽江水又將這個美麗的故事千古的流傳下來。現在我們學習這篇課文。

  三、學習“序”

  1. 快速閱讀,疏通字詞

  2. 思考“序”中交代了什麼內容?

  1交代了時間、地點、人物、故事的經過;2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3點明寫作動機;4奠定全詩的感情基調:悽切傷懷

  第二課時

  四、錄音範讀 ,整體感知

  思考:1. 寫了一個什麼故事?

  2. 塑造了哪些人物形象?

  3. 是什麼把詩人和琵琶女聯絡在一起?

  4. 全詩共寫了幾次音樂?連帶詩歌結構是怎樣寫的?

  第一次 詩人送客聞琴 暗寫、側面烘托

  第二次 邀見、彈奏《霓裳》《六么》明寫、詳寫

  第三次 感我此言“卻坐促弦”明寫、略寫、側面烘托

  5. 哪一次音樂寫得最精彩?轉入精讀

  五、精讀音樂段

  一詩中關於音樂的描寫第二自然段劃分層次

  A找出第二段中描寫音樂的八個比喻句板書

  音樂 特徵 情感

  轉軸撥絃 和緩低沉 序曲 先有情

  低眉信手 聲聲思

  輕攏慢捻抹復挑 過渡 無限事

  1. 如急雨 粗重急驟

  2. 如私語 輕微委婉

  3. 珠玉落盤 清脆圓潤

  4. 鶯語花底 宛轉流暢

  5. 冰泉冷澀 阻塞壓抑 幽愁暗恨

  6. 銀瓶乍破 激越奔湧高潮

  7. 鐵騎突出 高亢雄壯

  8. 如裂帛 短促急迫曲終、餘韻悠悠

  B八個比喻句分別描摹了音樂的哪些特徵?音樂的旋律有什麼變化?

  1以聲喻聲,使用大家熟悉的、類似的聲音作為比喻,寫出了音樂的五彩繽紛和疾徐抑揚的變化,使人有親耳聆聽之感。視覺、聽覺融通--通感

  2以形摹聲視覺角度

  3聽者與彈者情感交織

  4景特描寫烘托氣氛

  六、學習3、4、5自然段

  1. 思考:作者為何聽琵琶女的演奏如此感動,詩中有沒有告訴我們原因?

  2.閱讀3、4自然段板書

  比較詩人與琵琶女的身世遭遇:“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賞析

  歌女悲悽

  少年得意 老年失意

  年表貌美 年老色衰

  門庭若市 門前冷落

  下嫁賈人 獨守空船

  詳寫生平,略寫感受

  同是天涯淪落人,

  詩人悽苦

  辭帝京,謫居臥病,

  地僻無音樂,不聞絲竹

  黃蘆苦竹,杜鵑啼血

  山歌村笛,嘔啞嘲哳

  詳寫感受,略寫生平

  相逢何必曾相識

  七、總結主旨

  詩中通過對琵琶女形象的塑造,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會中被侮辱、被損害的樂伎們的悲慘命運,表達了詩人對歌女的同情,同時也表現了詩人的“天涯淪落人”之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