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寒假預習作業答案

  寒假很快就要到了,那麼九年級的同學們應該怎樣度過這個假期呢?最好做好下學期的課本預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同學們不妨參考一下。

  第一部分

  一、詞語解釋

  舜發於:被任用人恆過:犯過失。傅說舉於:被選拔衡於慮同“橫”

  故天將降大任於是人也所以;責任,擔子;這而後作:奮起

  苦其心志:使┅┅痛苦徵於色:臉色勞其筋骨:使┅┅勞累

  發於聲:吟詠歎息餓其體膚:使┅┅飢餓而後喻:瞭解

  空乏其身:使┅┅貧困法家拂士:同“弼”輔佐亂其所為:使┅┅錯亂、擾亂入則:在裡面。指國內所以動心忍性:用來;使┅┅驚動;使┅┅堅韌;

  出則:在外面。指國外曾益其所不能:增加。曾同“增”

  二、翻譯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用來使他的心驚動,使他的性情堅韌起來,以不斷增長他的才幹。

  人恆過,然後能改人常犯過失,然後才能改正

  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恆亡

  一個國家國內如果沒有堅持法度和輔佐君王的賢士,國外沒有敵國外患,這個國家就往往會導致滅亡。

  然後知生於憂患,而死於安樂也

  這樣,人們才會明白,因有憂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樂而衰亡。

  三、中心內容

  孟子認為人才是艱苦環境造就的,有了艱苦環境的磨練,才能使人性格堅韌、頑強,才能擔負重大的使命。本文中心論點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1、本文的論點是什麼?答: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2、在作者看來,一個人經受了艱難困苦的磨練,將會有怎樣的益處?

  答: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第二部分

  四、重點詞解釋

  1、本心:天性,天良”2、患:禍患,災難3、闢:通“避”,躲避

  4、簞:古代盛飯用的圓竹器。5、蹴:用腳踢。

  6、得:通“德”,恩惠,這裡是“感激”的意思

  7、鄉:通“向”,從前8、何加,有什麼好處。9、惡:厭惡。

  10、辯:通“辨”,辨別。11、義:正義或仁義。12、勿喪:不丟掉,喪:遺失13、萬鍾:這裡指高位厚祿14、賢者:有道德的人。

  15、苟得:苟且取得,本文指:“苟且偷生,意思是隻為求利益,不擇手段。

  五、重點句子翻譯

  1、非獨賢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賢者能勿喪爾。

  不僅有道德的人有這種信念,而且人人都有,只是有道德的人能不喪失罷了。

  2、萬鍾則不辯禮義而受之,萬鍾與我何加焉。

  對於優厚的俸祿如果不問他合不合禮義,就接受它,那麼優厚的俸祿對我來說有什麼益處呢?

  3、二者不可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

  如果這兩種東西不能同時得到,那麼我就捨棄生命而選取正義了。

  4、鄉為身死而不受,今為所識窮乏者得我而為之。

  以前為了禮義寧肯死亡,也不接受,今天卻為了我所認識的窮苦人感激自己而接受它。

  5、如使人之所欲莫甚於生,則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