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眼睛能看見東西?

  每天我們睜開眼睛,就能看到這五彩繽紛的大千世界,不管是走路、吃飯,還是看書、學習、工作,一時一刻也離不開這雙眼睛,那麼眼睛為什麼能看見東西呢?

  從外面觀察,我們眼睛有眼白和眼珠兩部分,其中黑色的眼珠最外面是一層薄薄的透明角膜,角膜內有透明的液體叫房水,房水後面又有個有彈性、可調節曲度的晶狀體,晶狀體的後面還有透明的膠狀物叫玻璃體。它們都是能透過光線的。包裹它們的是三層膜,最裡面的一層叫視網膜,上面有許多感光細胞,可感受光的刺激。中間一層叫脈絡膜,上面有許多色素,它的作用是使眼球裡面保持黑暗像照相機的暗房一樣,以免漏過其他光線而影響視覺。最外面的一層叫鞏膜,也就是我們看到的眼白,上面有許多血管神經,有保護和營作用。當物體上的光線透剛才講到的角膜、房水、晶體、玻璃體時,被折射聚焦到視網膜上成一倒立的像,而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受到光線的刺激,產生衝動,由視覺神經傳到大腦即形成了視覺,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看見東西啦。眼球中可以透過光線的那些結構,其作用相當於一個凸透鏡,成像是反的,所以這裡有個很有趣的現象,物體在視網膜上像是上下左右全部顛倒的,但通過大腦的調節,我們感覺到的仍然是正的。可是有些幼兒,大腦發育尚不成熟,調節器調節能力較弱,他們看書畫時,常會把書畫倒著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