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作文開頭結尾寫作指導

  學習語文需要講究方法和技巧,用對方法做什麼事情都會事半功倍。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高考語文作文開頭結尾寫作技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高考語文作文開頭結尾寫作技巧指導

  作文的審題注意

  一、審題——準

  如果寫作前不注意審題,寫作時不扣題,寫起來就有可能下筆千言,離題萬里。這是導致作文低分的罪魁禍首。考場作文根據寫作水平一般由高到低分四類。如果出現審題失誤,偏離題意,那麼作文就定為四類作文一般得分在0到10。

  因此,準確審題,分析話題的範圍,把握材料的重點,吃透材料,準確悟出題意就顯得非常重要。

  二、開口——小

  範圍寬廣是作文的優勢,有利於考生開啟思路,激發想象。但如果僅把話題當作一個僵化的概念,籠而統之地去做文章,勢必內容空泛,文意散漫。故要善於在原話題下找到適宜自己寫作的突破口,“擇其一點,不及其餘”。把寫作角度選得小些,這樣有利於在所選的這一點上進行比較深入的挖掘,能把意思表達得透徹,內容更具體集中,中心更突出。如以“環保”為話題,《永寧河的變遷》當然比《救救地球吧》好。

  三、視角——新

  清代學者趙翼也曾在《論詩》中說,“李杜詩篇萬口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百年。”由此可見,作文貴在創新。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寫作過程中,不要總是按照順向思維、習慣思維或既有的思維定勢進行構思,而是以獨到的視角去審視題中所蘊藏的另類內涵,避開他人所常寫,寫別人所未寫。

  “母愛”是文學史上一個永恆的話題,每個時代都有人在闡釋著它的內涵。寫母愛有眾多的角度,也有不同的構思,人們習慣於寫人類的母愛,寫母愛的真,母愛的深,母愛的偉大。如果變換視角,暗渡陳倉,由常見的以人為主角轉換到以物為主角,通過對物的敘寫來表現話題的內涵,從動物的角度來寫動物的母愛,就能帶給人更強烈的震撼。

  例如《它也是母親》一文中,家中的小狗崽死掉了,父親把它扔到河中,失去孩子的黑子或許不知道自己的狗娃已死,因此悲哀地叫喚,不顧嚴冬,到寒冷的河裡把它的孩子叼回來,細細的梳理孩子的毛,舔幹它身上的水。是的,黑子也是母親,黑子也有母愛。這與失去孩子的人類母親何等相似!作者幾乎要對這不說話的母親跪拜了,由此收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

  四、感情——真

  真實是作文的生命,作文因真實才具有感人的力量。朱自清的散文,成就是很高的。他散文的一個核心是“真”字。用真摯的感情,記寫真實的景物,發表真實的議論。《背影》中,朱自清抒發了父愛子、子愛父的人間真情。樸素的情感打去了萬千讀者的心,從而使《背影》具有了永久的生命力。

  但長期以來,說假話、套話、空話的現象在習作中屢見不鮮。從現在的學生作文中,很難尋覓到生活真實的影子、心路的真實歷程。不知道是否真有那麼多的老師帶病上課暈倒在講臺上,不知道雨中媽媽送雨傘會感動得自己淚水伴著雨水流,也不知道在車上給老奶奶讓座能贏得全車乘客的喝彩聲……但千篇一律的文章讀下來,不是感動而是悲哀:作文字是個人品質情感的宣洩,包含人文價值和人文底蘊,不應是寫作大全的拼讀、貼上,否則遭遇挫折咋會有一半的學生家庭離異或父母去世呢?看似在寫我,其實是“人云亦云”,空話虛情令人作嘔,因此,讓真情充溢篇章這是作文之根本。

  高考作文絕妙開頭與結尾示範

  元代喬夢符提出作文的“六字訣”:“鳳頭”、“豬肚”、“豹尾”.

  開頭要像“鳳頭”,漂亮、俊秀;

  體幹要像“豬肚”,飽滿、充實;

  結尾要像“豹尾”,飛揚、有力.

  宋代歐陽修曾有詩曰:“文章看落筆,議論馳後先,破石出至寶,決高瀉千川。”意思是說寫文章要特別注重開篇落筆之處,如果下筆便石破天驚、湧現精華,則全篇就如高崖瀉水,氣勢如洪。

  明朝詩人謝榛也說:“起句當如爆竹,驟響易徹。”同樣強調了開篇應以爆竹驟響之勢震徹全文。

  開頭力求做到“一簡二美三哲理”

  簡:開篇語言簡潔,短小精悍,直奔主題,使人一目瞭然。如《三國演義》開篇: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

  美:開頭的語言能給人以美感,或文采斐然,或意境深遠,或情趣盎然。“好的開頭有如春雲初展,鮮花含露,叫人一見鍾情”.

  如:我是一片綠,假如我不夠參天,那麼就讓我為你遮蔭擋雨;假如我不夠茂密,那麼就讓我在枝頭綴滿千紅萬縷;假如我不夠繁花似錦,那麼就讓我為你青草如茵;假如……但,我始終是一片綠,可以為你光合作用,製造氧氣。黑龍江考生《一片綠的告白》

  [點評]本文開篇,柔如清風,美如清波,蕩動心絃;一聲聲深情呼告,彷彿久違的朋友浮現紙端,讓讀者真切感受作者那熾熱而又不失含蓄的情懷,進取而又不失睿智的灼見。

  哲理:具有一種意味深長的韻味,具有一種深度,一種高度。如馬克•吐溫說過,“一隻腳踩扁了紫羅蘭,它卻把香味留在了你的腳上。這就是寬容。”《寬容,從這裡開始》

  1、開門見山式

  即在開頭直接點明文章立意,亮出自己的觀點,表明自己的態度,彰顯文章的題旨,使讀者對自己的行文意圖有所洞徹,以便確定文章是否跑題。

  記敘文,一般都是直接進入事件的記敘,表明主旨;對於一般性的議論文或者散文,在開頭就應該擺明觀點。即使在第一段用一則小故事或者用一組排比句來匯入,第二段一定要把你表達的中心擺出來。如果閱卷老師讀完前兩段字數大約一百多字,仍不能捕捉到你的觀點,他就會有一定的閱讀急躁情緒,所以此處點題非常必要!

  青春,是三月爭奇鬥豔的花朵,是七月繽紛的太陽雨,是十月灼人的紅葉;是噴霧的旭日,是競發的百舸,是搏擊長空的雄鷹;是彈著歡樂的琴絃,是擁抱藍天的白楊。 ___《青春展望》

  歷史的點點滴滴如散落在偌大沙灘上的沙石貝殼,我們悄悄地走過,貪婪地看著這些晶瑩珍貴的財富,時而拾起一兩顆打動心靈的貝殼,懷著一份愛的心情、感恩的心情,好好收藏,以作紀念。廣東高考佳作《紀念》

  這篇優秀的散文,作者能根據話題提示,準確、深刻的把握題意,點明主旨。並且選擇“紀念”猶如拾起“沙灘上一顆顆貝殼”為組織材料的線索,引起下文,很快勾起讀者的閱讀興趣。

  快樂的人生,也會有痛苦。有的人能直面挫折,化解痛苦,而有的人卻常常誇大挫折,放大痛苦。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人生之旅。而要讓我們心靈的戈壁荒原開滿鮮花,就只有直面挫折,而不是放大痛苦。高考全國卷II《生命是一朵長開不敗的花》

  誠實守信,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千百年來,人們講求誠信,推崇誠信。誠信之風質樸醇厚,歷史越悠久,誠信之氣越充盈中華,誠信之光越普照華夏。誠信早已融入我們民族文化的血液,成為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誠信》

  開門見山,點穿話題,以準確的把握充滿自信地昭示文章的主旨。

  2、排比入題式

  排比,能先聲奪人,增加文章氣勢,朗朗上口,使文章結構整齊勻稱,富有節奏感和音韻美,語言暢達華麗。用來狀物,能景象紛呈;用來敘事,能酣暢淋漓;用來說理,能氣勢磅礴;用來辯論,能排山倒海;用來抒情,能汪洋恣肆。

  生活如酒,或芳香,或濃烈,因為誠實,它變得醇厚;生活如歌,或高昂,或低沉,因為守信,它變得悅耳;生活如畫,或明麗,或素雅,因為誠信,它變得美麗。《因誠信釀造生活》

  踏著鋪滿層層石礫的崎嶇之路,我茫然,握著已被雨打日晒得滿身瘡痍的雨傘,我哀嘆;舉目眺望我將踏上的漫長曆程,我祈盼;聆聽頭上無數偉人的歌唱,我欣然。”全國卷滿分作文《世上無難事,只要肯登攀》

  哥,黝黑的面板,粗壯的胳膊,像一頭健壯的牛;哥,粗聲粗氣,蓬亂的頭髮,像一匹任勞任怨的馬;哥,沉默寡言,起早摸黑,像一隻拉磨的驢。都說哥是撿來的,因為哥像一個只要有飯吃就像牲畜一樣拼命幹活的家中惟一的勞力。全國卷《哥是撿來的嗎?》

  無窮的大自然如此瑰麗,是因為五彩繽紛、爭奇鬥豔的鮮花,也是因為一歲一枯、默默無聞的小草;無垠的大海如此壯美,是因為它的驚濤駭浪,也是因為它的風平浪靜;無際的天空如此美麗,是因為翱翔在其中的雄鷹,也是因為飄遊於其中的朵朵白雲;繽紛的人生如此自豪,是因為偉大,也是因為平凡。高考遼寧卷《為平凡而自豪》

  3、整散交錯式

  整散句結合,能使句式靈活多變,增添文章旋律感和音韻美,給人一種審美感受。

  若能掬起一捧月光,我選擇最柔和的;若能採來香山紅葉,我選擇最豔麗的;若能摘下滿天星辰,我選擇最明亮的。也許你會說,我的選擇不是最好,但我的選擇,我相信。《我的選擇,我喜歡》

  開頭用“月光”—“柔和”、“紅葉”—“豔麗”、“星辰”—“明亮”構成鋪排,色彩鮮明,有先“色”奪人之妙,兼具音韻之美。

  4、引用名言式

  開頭名句或警句,點明中心;或引用人物語言,突出人物性格;或引用詩歌,喚起讀者共鳴;或引用俗語諺語,說明事理等。作文開頭以此來引出話題,常使文章有一種理直氣壯之勢,能增強文章的說服力,從而使文章中閃爍著一種理性的光芒。

  “天空不留下小鳥的痕跡,但我已飛過。”真的如此嗎?望著窗外迷濛的雨霧,我又一次陷入了沉思。

  面對人生的挫折,勾踐忍辱臥薪嚐膽終於“三千越甲可吞吳”,面對喪妻流放,東坡高唱“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於是文傳千古,流芳百世。……古人告訴我:遭遇挫折是必然,而放大痛苦就會造成下一次失敗,有時調整心態,痛苦也會煙消雲散,一切本可雲淡風輕。《雲淡風輕》

  清代張潮《出夢影》中有言:“菊以淵明為知己,梅以和靖為知己,竹以子猷yǒu為知己。”當面對大海;面對著這片蔚藍;我不禁想到:海以何人為知己呢?《面對大海》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許。元好問的確好問,也很會問。他這一問可謂一問問千古。多少年來,有多少人在這個問題上徘徊,又有多少人在付出巨大代價後作出了人生最終的答案。但各家之言卻如每個人的臉一樣,各不相同。?

  西施說:“愛情是工具。……”《問世間情為何物》

  唐都長安被奸佞包圍,李白徐徐吟出“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玄宗沉溺於聲色犬馬,杜甫悲憤出言“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社會黑暗,宮市掠於民,白居易深情唱出“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面對滿目瘡痍的祖國:屈原哀婉唱出:“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故將愁苦而終窮。”杜甫憤激指責:“邊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文天祥捨生取義高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生命就是龔自珍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的獻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氣,生命就是蘇東坡“竹杖芒鞋輕勝馬,一蓑煙雨任平生”的超脫與豁達,生命就是杜甫“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的無奈與感傷。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在人生的求知路上孜孜不殆,踽踽獨行是美的。“榆柳蔭後簷,桃李羅堂前”,“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初夏的午後在驕陽裡聆聽蟬鳴,入夜於茵茵芳草中遙望碧天裡的星星,也是美的。浙江滿分作文《且息且行》

  皓月當空,樹影斑駁。我眼前彷彿浮現一位身著白衣,鬚髮飄然的詩人,他手舉酒杯,仰天長嘆:“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仕途的失落,沒有帶走他的抱負和自信,他依然狂傲,依舊灑脫,舉起酒杯,一飲而盡。

  他,就是李白!

  月光皎潔,清風吹過,我彷彿又看到一位長者,他手執長劍,昂首高呼:“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人生的坎坷,沒有帶走他的豪情壯志,他依然曠達豪放。在失意的人生中,找到人生的詩意。

  他,就是蘇軾!

  一百多年前,法國的雨果曾經這樣感嘆:“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古老的東方,人們也世代傳承著一句淺白的俗語:“宰相肚裡能撐船。”法國人的浪漫和中國人的實在碰撞在一起,於是人們發現,包容超越了國家、語言、民族和文明的界限;包容是這個美麗星球的子民所共同擁有和讚美的品德。《包容》

  5、繪景狀物法

  優美的景物能充分滿足人的審美享受,增強人的審美愉悅。用華章麗句打造而成的景物描寫渲染文章氛圍,往往能使作文開篇就定下一種唯美基調,使讀者進入到一個完美的空間,盡情地在美的海洋中徜徉,進而使全篇都籠罩於美的氛圍之中。描述性語言往往容易流於刻板和平淡,但如果考生能巧妙抓住特徵,注意借鑑,靈活地加以創新,則能打破描繪的刻板和敘述的平淡,讓形象的描述飄逸出令人心蕩神馳的詩情畫意。

  當虞姬橫刀,將一朵生命之花綻放成鋒刃的湛藍。我看到鮮紅的血流過雪白雪白的頸。壯士掩目,烏騅悲鳴。《題烏江亭》

  古道荒原,落日熔金。蕭瑟的秋風吹得蒿草發出一陣陣嗚嗚的低吼聲。一輛馬車在古道上飛跑,一絕塵輕騎在後面緊緊地追趕。騎馬者身披的斗篷被風扯起,宛若天邊的一塊烏雲。車輪滾滾,馬蹄得得,在寂靜的曠野上分外入耳。高考語文北京卷《古道情緣》

  短短的幾句話,便勾勒出一幅清幽婉麗的畫面,使作文開篇即籠上了一層幽美的面紗,為下文的“古道情緣”造勢,從而凸顯“包容”主題。

  我曾用水的眼睛審視生活,生活也曾如秋水般陰鬱、遙遠。陽光透過楓林灑下來,我順著光束向上望,卻似乎又看到一望無際的蒹葭,霧雪般的白色,水草般的柔軟。在一片渺渺中我看到了媽媽的眼睛,看到了當年媽媽做出選擇的那一剎那。《讓睫毛載來愛,載來幸福》

  6、警句啟迪式

  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與死,除了那幾聲歡呼,幾陣痛哭外,便再沒了別的。那麼,生與死之間的——生命呢?《生命是什麼》

  警句式的開篇令人注目。“生是偶然,死是必然,生死之間是生命”。凝練、平易、深刻、精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