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歷史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習題及答案

  單元檢測 是對歷史教學過程階段性教與學的情況進行檢測,是提高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環節。接下來小編為你整理了,一起來看看吧。

  七上歷史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下列我國古代的哪一制度開始於夏朝

  A.禪讓制 B.世襲制 C.分封制 D.郡縣制

  2.河北省有《燕趙都市報》,山東省有《齊魯晚報》,山西省有《三晉都市報》,湖北省有《楚天都市報》這些報紙的得名,與下列古代的哪一古代制度有關

  A.分封制 B.世襲制 C.禪讓制 D.郡縣制

  3.下列帝王中,能任用賢能,並使國家強大起來的有

  ①商湯②周文王③齊桓公④晉文公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4.從夏、商、西周三代的覆亡中,我們可以得到的歷史教訓是國君應該

  A.重視教育 B.勤政愛民 C.發展經濟 D.增強軍事力量

  5.排列以下工具出現的先後順序

  ①陶器 ②鐵器 ③石器 ④青銅器

  A.①②③④ B.③①④② C.③①②④ D.④②③①

  6.據記載,春秋時期魯國向周天子朝貢7次,其中魯國國君親自去的有3次。同時魯國卻朝齊11次,朝晉20次。這說明

  A.魯國定期向周天子納貢 B.魯國主動與齊晉結好

  C.天子依附於諸侯 D.周王室地位衰落

  7.在下列諸侯國中,既屬“春秋五霸”,又是“戰國七雄”之一的是

  A.吳國 B.晉國 C.齊國 D.宋國

  8.下列人物之間不可能是戰場上的對手的是

  A.晉文公VS楚莊王 B.夫差VS勾踐 C.龐涓VS孫臏 D.白起VS趙括

  9.戰國時期的社會特點不包括

  A.改革盛行   B.戰爭不斷 C.王室衰微  D.國家統一

  10.同學們來到殷墟,講解員指著一段文字殘片告訴同學:“這文字記錄反映了商王的活動和商朝的政治、經濟情況,對研究商朝的歷史有重要的價值。”由此判斷,這些文字應該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隸書 D.行書

  11.我國古代的很多成語來源於春秋戰國時期,下列成語與古代事件對應正確的一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戰 B. 紙上談兵──桂陵之戰

  C.臥薪嚐膽──長平之戰 D. 圍魏救趙──吳越爭霸

  12.小明感冒了,到醫院去看病,醫生先小明的臉色,又聽了他的胸部,然後問了一下他的感覺。請問,這種診斷疾病的方法是由誰總結出來的?

  A. 張仲景 B.李時珍 C.華佗 D. 扁鵲

  13.對聯:“哀怨託離騷,生而獨開詩賦立;孤忠報楚國,餘及漢湘人”。所描寫的人物是

  A.李冰 B.孔子 C.屈原 D.司馬遷

  14.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派別中對我國傳統文化影響最大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15.2007年,山西“黑磚窯事件”經新聞媒體報道後,震驚了全國,驚動了黨中央和國務院,中央領導作出批示要求嚴肅查處。你認為應該採用下列哪一家思想處理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二、閱讀判斷題

  16.閱讀下面有關商鞅變法的敘述,糾正其中的四處錯誤。

  公元356年,商鞅在秦始皇的支援下,進行變法,國家以法令的形式保護土地國有制,由於變法觸犯了地主階級的利益,最終商鞅被殺害。

  錯誤: 改正:

  錯誤: 改正:

  錯誤: 改正:

  錯誤: 改正:

  三、讀圖題

  17.仔細欣賞中國古代著名的青銅器,請寫出它們的名稱

  A_________B_________C_________

  18.寫出以下三個人物的名字以及主要成就

  四、材料解析題

  19.閱讀下列材料:

  炎帝神農誕生地隨州市曾都區厲山鎮,每年都有數萬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謁祖。1978年夏出土隨州城西擂鼓墩的曾侯乙編鐘,被海內外專家學者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隨州市抓住機遇,擦亮兩張“文化名片”。

  1為什麼每年都有數萬海內外炎黃子孫前來拜謁炎帝神農?

  2曾侯乙編鐘為什麼被海內外專家學者稱之為“世界第八大奇蹟”?

  3你認為隨州市應該如何抓住機遇,擦亮兩張“文化名片”?

  20.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古時候洪水氾濫成災,百姓過著悲慘的生活,A帶領人們用疏導的辦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過家門而不入,終於制服了洪水,讓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兒子一起,帶領人民在化害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為“天府之國”。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兩位水利專家A和B分別指的誰?

  2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麼?

  3這兩位水利專家能夠治水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4我們應該學習他們的哪些精神?

21.閱讀下列材料:

  霸道通宵論,強國先富民。

  令規傳萬戶,徙木賞千金。

  十載遊羊地,三年悍將林。

  稱雄當做首,變法古標今。

  1這首詩歌讚頌的人物是

  2詩中與右圖相關的一句話是

  3說一說使詩中劃直線部分現象出現的原因。

  4最能證明劃波浪線部分歷史事實的是:

  5詩中哪一句評論對於我們今天的改革最具有積極的借鑑意義。

  五、簡答題

  22.歸納一下戰國時期社會經濟迅速發展的原因有哪些?

  六、小活動

  23.假若時光倒流到春秋戰國時期,韓非、孫武、孟子、孔子四人到某電視臺應聘節目主持人,招聘的欄目有:教育觀察、法制園地、軍事天地、自然與環境,按照他們的各自主張,你認為他們分別應當去應聘哪個欄目?

  七、小探究

  24.戰國後期發生了著名的長平之戰,最終秦國大敗趙國。有人認為趙括是秦國和趙國勝負的關鍵。你認為這種說法正確嗎?為什麼?

  七上歷史第二單元國家的產生和社會的變革習題答案

  一、單項選擇題

  1.B2.A3.C4.B5.B6.D7.C8.A9.D10.A11.A12.D13.C14.A15.D

  二、閱讀判斷題

  16.錯誤:公元356年 改正:公元前356年;錯誤:秦始皇 改正:秦孝公;

  錯誤:土地國有制 改正:土地私有制;錯誤:地主階級 改正:舊貴族

  三、讀圖題

  17.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青銅立人像

  18.1A孔子;儒家學派的創始人,提出“仁”的學說創辦私學,廣收門徒B屈原;代表作《離騷》C韓非;法家學派的代表人物,主張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國家。

  四、材料解析題

  19.1傳說炎帝教民播種五穀是中華原始農業的創始人。2編鐘音色優美,和諧動聽,反映了我國春秋戰國時代音樂發展的較高水平3大力發展文化旅遊業,帶動地方經濟的發展。

  20.1A:大禹;B:李冰2都江堰3依靠人民群眾;採用堵和導相結合的方法4克己奉公的精神;勇於創新的精神;為民服務的精神。

  21.1商鞅2徙木賞千金立木賞金3商鞅變法獎勵耕戰。4秦國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國家,最終秦滅六國統一天下5強國先富民。

  五、簡答題

  22.鐵工具和牛耕的廣泛應用;各國水利工程的修建如都江堰等;各國的變法調動了農民的勞動積極性如商鞅變法等。

  六、小活動

  28.教育觀察:孔子;法制園地:韓非;軍事天地:孫武;自然與環境:孟子

  七、小探究

  24.秦國的強大是趙國戰敗的主要原因。因為在歷史發展的長河中,某些人物會影響歷史的瞬間,但不能改變整個歷史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