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人的思維方式

  當代中國人在思維方式上有著自己的基本傾向和共同特徵,那麼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一起來看看吧!

  

  腦殘型思維分式共有三種

  一是白痴思維。可以表述為點思維,也即零思維。

  該級別為腦殘的最高級別。主要特點是思維嚴重固化,或凝固。這類人有的是缺乏最基本的常識,有的是大腦儲存了許多死知識;但是,他們都沒有任何思維能力。或者說,思維能力沒有得到正常開發,甚至人為地過早凝固了。比如,某人生下來大腦就有些遲鈍,小學二年級輟學。但是,該人有一個特殊功能,即能清晰地記住全村200戶人家的雞、貓、狗的模樣。大街上跑的每一隻家禽,那只是誰家的,他都能一一準確地說出來,而且不差毫釐。又比如,有的人能夠準確的記住天干地支、陰陽五行、六十四卦、小說裡面的各色人物等,甚至能夠說清歷史上八百位皇帝的名稱和順序。但是,同樣是這些人,沒有一丁點兒自己的見解和思維,完全是人云亦云、死記硬背。如果說他們是知識儲存器,或山藥窖、或鹹菜翁、或記住了許多訊號的高階動物都不為過。

  二是僵化思維。可以表述為線性思維,也即直線思維。

  該級別為腦殘的次高級別。主要特點是對他人、社會、世界的認識停留在一個固定的臺階,永遠不再有新的發展。一位中、老年人的思維很可能還停留在小學一年級的認知上,幾十年來沒有任何變化,是一條直線。這條直線在其大腦中,越刻越深,已經融化在其生命和血液之中了。比如,忠義孝、萬歲、大公無私,或人為財死鳥為食亡、槍打出頭鳥、學而優則仕,等等觀念,深入其心。一些虛假、僵化、混亂、錯誤的文化或概念,使其念念不忘。他們是觀念的囚徒,更是他人思想的奴才。久而久之,自己成為觀念本身。即使別人去掉了籠子,他自己也會成為自己的籠子,而且還會為了這個籠子而奮不顧身。

  三是對立思維。可以表述為黑白思維,也即兩極思維。

  該級別的腦殘貌似有獨立見解,貌似有堅定的立場。其主要特點是非黑即白、非敵即友、你死我活,沒有寬容和相容精神。朋友的朋友是朋友,敵人的朋友是敵人。朋友的敵人是敵人,敵人的敵人是朋友。窮人的敵人是富人,富人的敵人是窮人。官員的敵人的平民,平民的敵人是官員。美國亡我之心不死,罵美國就是愛祖國,愛祖國就一定要厭惡美國。西方價值觀和東方價值觀是嚴重對立的。西方文明和東方文明是相剋的。在現實生活中,他們更是不自主的劃分各種圈子、派別,動不動上綱上線。什麼“漢奸”、“走狗”、“美特”、“牛鬼蛇神”、“叛徒”、“賣國賊”,等等,帽子、棍子滿天飛。這類人的大腦中形成了一種“非我族類其心必異”、“與我不同則為敵人”的簡單思維模式,而且很難再跳出這個狹窄的怪圈。

  利益型思維方式只有一種:

  四是利益思維。可以表述為混亂思維,也即流氓思維。

  該級別的思維方式最可怕,危害也最大。他們沒有是非觀、真假觀、黑白觀,內心全是個人利益,但是表現出來的卻是“大公無私”、“愛國”、“民族利益”、“人民利益”。因此具有很大的迷惑性。比如,有的人嘴上大罵西方國家,暗地裡卻悄悄地辦理移民手續,家人全部移民美國或加拿大了。又比如,一方面大聲讚美“911”事件,一方面歡天喜地到美國哈佛大學留學去了。又比如,誰的官大、權力大就使勁兒讚美誰,誰能夠給自己地位、名譽、金錢,就給誰臉上使勁兒貼金,全然不顧什麼社會正義、人類文明、道德是非。這類心中,各種觀念、理論、思想,混亂不堪,變化無常。但是,你只要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他們是緊緊圍繞“利益”這個中心的。他們大罵美國必有收穫,突然不罵了也必有收穫,如果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高聲讚美美國了,那必定是有了更大的收穫。

  上述四種思維有三個共同特點:一是不唯實、不唯真、不唯心。許多思想認識是由別人灌輸到其大腦中的。二是不寬容,不相容、不包容。參差多型,乃美之根源。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乃人間春天。三是不正義、不道德、不誠信。權謀詭辯、聲東擊西,缺少人生真品味。

  正常型思維方式有兩種:

  五是平面思維。可以表述為理智思維,也即客觀思維。

  平面思維的主要特點是,能夠正確認識和理解在黑白之間更廣闊的區域。現實生活本身是一個複雜的整體,人的思想認識也是不斷變化發展的。人的感情也不是固定不變的。人性更是變幻莫測的。黑白之間有一個更大的灰色區域。承認這個區域的存在,並理性地接受這個區域就是平面思維。平面思維是人的正常思維方式,也是最接近客觀真實的。可惜,在中國具有平面思維的人群並不多。許多知識分子,大學畢業生也沒有達到這個基本的思維臺階。他們更樂意把整個世界和人性描述為僵化、對立的。

  六是立體思維。可以表述為整體思維,也即全面思維。

  立體思維的主要特點是,對自然、社會、人的心理有一個更為全面的認識。能夠比較深入地研究事物外表背後的內在規律。不再停留於表面認識、膚淺認識、線性認識,而是不自覺地開始提取內部實質。不僅能夠看到這一面,而且能夠看到另一面;不僅能夠認識到偉大,而且能夠認識到渺小;不僅能夠看到微觀世界,而且能夠看到巨集觀世界;對生與死、愛與恨、文明與愚昧、進步與落後、偉大與平凡,都有了屬於自己的獨立思考和深刻認識。那怕這種思考是建立在已有知識之上,是對前人的重複,但只要屬於自己的就是一種領悟。具有這種思維方式的人不再個人崇拜,不再侷限於某一種社會結構,不再固執於一個生存方式。

  專家型思維方式有一種:

  七是創新思維。可以表述為探究思維,也即專注思維。

  專家型思維就是學者思維。其主要特點是以立體思維為基礎,深入於某一個領域,發現其中蘊藏的規律和奧祕,並能夠將其準確地表述出來。專家中的大師級人物是掌握了思維工具的人,擁有了正確思維的路徑。

  中國人應該具備怎樣的思維邏輯

  一、全球化思維

  一架波音747客機需要450萬個零部件,這些零部件大約來自六個國家的1500個大公司和15000家中小企業。往小了說,即使一瓶水,一包泡麵,它都是全球化的產物,因為它的價值鏈在全球分佈。經濟、生產、科技的全球化已經在不斷地改善和影響著我們的生活。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在世界範圍內異軍突起,經濟增長速度全球第一,國家和人民生活都發生了鉅變,這一切都被冠以“中國特色”,但正是因為中國主動走向了世界,運用了全球化、市場化的邏輯思維,充分利用中國廉價的勞動力為世界市場服務,才創造了別有特色的中國奇蹟。可見全球化與中國特色二者並不矛盾。全球化的思維要求中國人按照世界通行的遊戲規則來行動,接受人類的普遍價值,這並非是罔顧本土,而是在放眼全球的高視野下,讓本土特色更具有競爭力。

  二、現代化思維

  在中國漫長的封建社會,滿足於個人溫飽、求穩、怕變、僵化、保守而盲目,排斥變革缺乏進取精神的小農意識曾長期影響著國計民生。如今封建社會雖早已不復存在 ,但小農意識仍有強大的生命力,它作用於農民,卻影響著全社會,包括小市民,乃至官僚。時至今日,小農意識仍然對中國社會各階層的人的觀念有所制約,在一輩又一輩人心中根深葉茂。城市化、現代化思維恰是對小農意識的摒棄。現代化的思維方式崇尚創新和變革,其本質就是要求人們衝破落後傳統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改變因循守舊、不接受新事物的習慣,使思想認識符合城市化、現代化建設的實際。小農意識是極為短視的,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21世紀,如仍囿於小農意識的思維困局中,只能作繭自縛。

  三、法制化思維

  前面談到中國骨子裡還是鄉土社會,而鄉土社會最重的便是人情,費孝通先生曾將西方社會和中國鄉土社會的基層結構區分為“團體格局”和“差序格局”,“差序格局”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生聯絡。這便形成了熟人社會。在傳統思維邏輯裡“自己人”很是吃香,人們對待“自己人”和“陌生人”是嚴格區分的,所以往往因為生人、熟人的界定,普通尋常的事情往往變得不普通不尋常了。孩子入學、老人看病、機關蓋章辦事等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遭遇,有的輕而易舉,有的心力交瘁。

  這傳統的熟人社會而今正被日益推進的城鎮化所打破,在社會轉型中向“生人社會”轉變,即社會的穩定和諧將更多依賴於明細、強化的社會職能分工,通過公平、公正、權威的法律規範,令人們適應“生人社會”中的法制化生存,而不是靠各種潛規則或血緣、地緣、姻親關係來維繫。從“熟人社會”走到通過法治來制衡和管理的“生人社會”需要每個人的自覺和自律,法制化思維絕不可少。

  四、網際網路思維

  網際網路,是科技發展的造化,全球人共福音。如今網際網路早已深入到我們吃穿住行的方方面面,無論是物質層面還是精神層面,網際網路都帶來了無限的可能性。最早提出網際網路思維的是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巨集。他說,“我們這些企業家們今後要有網際網路思維,可能你做的事情不是網際網路,但你的思維方式要逐漸像網際網路的方式去想問題。”作為網際網路致富的最大贏家之一馬化騰亦認為,“未來網際網路精神將改變每一個行業,傳統企業即使還想不出怎麼去結合網際網路,但一定要具備網際網路思維。” “網際網路思維”實質是一種“使用者至上、開放合作”的思維模式,在移動互聯的時代,任何環節的資訊交流均會被加速,這是重新審視市場、使用者、產品、企業價值鏈乃至整個經濟發展的思考方式與思想方法。這種新生的思維方式,不同於傳統思維中強調的自上而下、等級森嚴、大而全的思維特性,它更注重開放、平等、參與、協作、共享,有無限創造力和可能性。生活在無網不在的網路時代,網際網路思維應成為基本的思維模式。

  思維方式的分類

  1.形象思維法——通過形象來進行思維的方法。它具有的形象性、感情性,是區別於抽象思維的重要標誌。

  2.歸納思維法——它是根據一般寓於特殊之中的原理而進行推理的一種思維形式。

  3.發散思維法——它是根據已有的某一點資訊,然後運用已知的知識、經驗,通過推測、想象,沿著不同的方向去思考,重組記憶中的資訊和眼前的資訊,產生新的資訊。它可分流暢性、變通性、獨創性三個層次。

  4.聯想思維法——相似聯想、接近聯想、對比聯想、因果聯想。

  5.移植思維法——是指把某一領域的科學技術成果運用到其他領域的一種創造性思維方法,仿生學是典型的事例。

  6.聚合思維法——又稱求同思維。是指從不同來源、不同材料、不同方向探求一個正確答案的思維過程和方法。

  7.演繹思維法——它是從普遍到特殊的思維方法,具體形式有三段論、聯言推理、假言推理、選言推理等。

  8.逆向思維法——它是目標思維的對應面,從目標點反推出條件、原因的思維方法。它也是一種有效的創新方法。

  9.目標思維法——確立目標後,一步一步去實現其目標的思維方法。其思維過程具有指向性、層次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