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中繼中繼的分類

  中繼是兩個交換中心之間的一條傳輸通路。那麼你對中繼瞭解多少呢?以下是由小編整理關於什麼是中繼的內容,希望大家喜歡!

  中繼的簡介

  隨著科技發展,中繼的概念不僅應用於無線通訊中,網路通訊交換機的trunk也可以稱之為一種中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需要通過家裡的電話和朋友聊天,或者通過辦公室的電話和公司外的客戶聯絡。要實現這些通話都離不開中繼。

  提到中繼,不能不提到19世紀末的丹麥數學家愛爾蘭Erlang。他最早提出了中繼的理論,中繼話務量單位也是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話務量單位Erlang表示一條完全被佔用的中繼的話務量強度即單位小時或單位分鐘的呼叫時長。例如,一條中繼在在1小時內被佔用了30分鐘,那麼這條中繼的話務量就是0.5 Erlang。

  中繼的分類

  中繼包括以下三種形式:

  模擬中繼

  我們熟悉的固定電話線採用的就是模擬中繼。一路模擬中繼在同一時間只能支援一路通話。

  數字中繼

  數字中繼與模擬中繼的形態差別比較大。電信運營商通常使用光端機把光纖的光訊號轉為電訊號。一路電訊號就是一路數字中繼,它能同時支援30路通話,相當於30路模擬中繼的容量。目前在用的數字中繼主要是PRIPrimary Rate Interface,基群速率介面中繼,也稱為PRAPrimary Rate Access,基群速率接入中繼。

  IP中繼

  通過網際網路向用戶提供接入服務。兩點之間沒有實體線路,使用VoIP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在IP協議上傳送語音技術。使用者的IP PBXPrivate Branch Exchange,專用交換分機註冊到網際網路服務商的平臺之後就可以進行通話。

  中繼的應用

  無線通訊中,中繼的概念是指允許大量的使用者在一個小區內共享相對較小數量的通道,即從可用通道庫中給每個使用者按需分配通道。

  在中繼的無線系統中,每個使用者只是在有呼叫時才分配一個通道,一旦通話終止,原先佔用的通道就立即回到可用通道庫中。

  根據使用者行為的統計資料,中繼使固定數量的通道或線路可為一個數量更大的、隨機的使用者群體服務。電話公司根據中繼理論來決定那些有成百上千臺電話的辦公大樓所需分配的線路數目。中繼理論也用在蜂窩無線系統的設計中,在可用的電話線路數目與在呼叫高峰時沒有線路可用的可能性之間有一個折中。當電話線路減少時,對於一個特定的使用者,所有線路都忙的可能性變大。在中繼的移動無線系統中,當所有的無線通道都被佔用而使用者又請求服務時,則發生呼叫阻塞或系統拒絕接入。在一些系統中,可能用排隊的方法來儲存正在請求通話的使用者資訊,直到有通道為止。

中繼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