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庭的父母如何教育孩子

  美國家長不溺愛兒女,從小就注重培養他們獨立生存的能力。在很多細節小事上,父母的做法決定了孩子一生的大節。下面是小編為你準備的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方式,快來看看吧。

  美國父母教育孩子方式

  一、注重培養孩子的平等意識

  走進美國家庭,你會看到各式各樣的玩具和兒童讀物放在令孩子能拿到的地方,牆上門上貼滿孩子們的“美術作品”,父母親很少強求孩子的言行,甚至不強求孩子稱呼他們爸媽,孩子們像夥伴似的直呼長輩的名字是很自然的事。父母與孩子說話永遠是蹲下來,他們認為,孩子雖小,但也是獨立的人,所以應蹲下來。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給孩子充分提供參與和表現的機會,無論結果怎樣總是給予認可和讚許。

  二、注重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

  美國父母看見孩子在牆上亂畫,用嘴咬玩具,拿剪刀在書本衣服等物品上亂剪亂畫,他們會笑嘻嘻的,很高興孩子學會了某種技能,而不是痛惜某件東西被孩子損壞了,然後耐心地告訴孩子一些操作上的技巧和知識。在美國,孩子7-8個月就可坐著特製的桌子自己抓飯吃。他們不擔心孩子弄髒了衣服。

  三、注重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

  在美國,父母從小培養孩子的獨立意識,孩子從小睡小床,稍大後單獨有一間房子。在孩子處理日常事務上,父母只幫孩子做一些當時年齡還無法做到的事,凡孩子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都儘量由孩子自己去完成,比如兩歲孩子洗澡時,媽媽只幫孩子放好水,脫下衣服,然後孩子自己爬進澡盆,在水裡玩一會就自己抹香皂,洗乾淨後再自己爬出澡盆。絕大多數18歲以上的青少年,都自己掙錢讀書。因此,美國社會上的一個清潔工人、一個跑堂的,也可能是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一分子。

  四、注重培養孩子的創造能力

  美國小學在課堂上對孩子從不進行大量的知識灌輸,而是想方設法把孩子的眼光引向校園外那個無邊無際的知識海洋,他們沒有讓孩子們去死記硬背大量的公式和定理,而是煞費苦心地告訴孩子們怎樣去思考問題,他們從不用考試把學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竭盡全力肯定孩子的一切努力,去讚揚孩子們自己思考的一切結論。

  美國家庭中的安全教育

  * 認識社會

  認識家庭住址及父母的姓名、單位。父母在孩子開始懂事時就有意識地教他們識別自己家庭周圍的環境,以及父母的姓名和單位等;通過日常的培養,孩子走失找不到家的可能性就小多了,並且增加了孩子應付外界環境的自信心,使其遇事不致驚慌失措。另外,家長還會教孩子一些在馬路上行走的常識。

  * 認識藥品及瞭解用藥常識

  家庭中通常都存有一定數量的藥品備急,父母會把一些常用藥品拿出來教孩子辨認,使其逐漸瞭解藥品名稱、用途及用法,這樣既讓孩子增長了知識,又降低了發生危險的可能性。另外在帶孩子去醫院看病的時候,還順便教孩子認識醫院,以便解除孩子對醫生的恐懼感,學會配合治病,或在發生意外時能自己到醫院求助。

  * 認識常用小工具及安全使用方法

  父母不會因為怕危險就不讓孩子接觸工具,他們的做法是幫助孩子瞭解安全地使用工具。在使用這些工具時,父母會順便告訴孩子這些工具的名稱及安全使用的方法。還會給孩子提供一些比較安全的小工具,諸如餐刀、不帶尖的剪刀、小型的錘子鉗子等。讓孩子邊玩邊學,既熟悉了各種工具的種類和功能,又在使用的過程中發展了孩子的動作技巧。

  * 避免被壞人傷害

  父母教孩子避免被壞人傷害的主要方式是告訴他們一定不要接受陌生人的禮物,不要到陌生人家中去,也不請陌生人到自己家裡來。女孩則不要讓父母以外的人撫摸自己的身體,碰到存心不良的人糾纏時,要趕快跑到人多的地方或去告訴警察,還可大聲呼救或跑到附近居民家。

  教育孩子的十二條法則

  1.歸屬法則:保證孩子在健康的家庭環境中成長。

  2.希望法則:永遠讓孩子看到希望。

  3.力量法則:永遠不要與孩子鬥強。

  4.管理法則:在孩子未成年前,管束是父母的責任。

  5.聲音法則:要傾聽他們的聲音。

  6.榜樣法則:言傳身教對孩子的榜樣作用是巨大的。

  7.求同存異法則:尊重孩子對世界的看法,並儘量理解他們。

  8.懲罰法則:這一法則容易使孩子產生逆反和報復心理,慎用。

  9.後果法則:讓孩子瞭解其行為可能產生的後果。

  10.結構法則:教孩子從小了解道德和法律的界限。

  11.20碼法則:尊重孩子的獨立傾向,與其至少保持20碼的距離。

  12.四W法則:任何時候都要了解孩子跟誰在一起Who、在什麼地方Where、在幹什麼What以及在什麼時候回家W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