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心教育國旗下講話稿

  孝心教育是學校德育的題中之義,作為一名有良知、有責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應當通過各種途徑、運用各種方法對學生進行實實在在的孝心教育,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僅供參考。

  篇1

  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好!今天我們國旗下講話的題目是《孝敬父母》。

  我們每一個人的生命,都是父母給予的。從我們出生的那一刻起,父母就把他們最真摯的愛,無私地奉獻給了我們。母親用乳汁把我們餵養,父親用深情把我們沐浴。在我們成長的路途中,每一步都包含著父母的心血和勞作。寒冷時,父母給我們溫暖;困難時,父母給我們支援;生病時,父母給我們照顧。父母對兒女的愛比天高,比海深,比地闊。

  我們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很講究孝道,講究對父母的尊敬、熱愛、關心和贍養。在中國歷史上,在民間傳統中,有許多關於孝敬父母的動人故事,如"岳母刻字",岳飛讓母親在自己背上刺下"精忠報國"四個字,並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母親的訓導。又如,花木蘭女扮男裝,代替年邁的父親從軍,奮戰沙場。還有明代抗倭名將戚繼光也是一名大孝子。戚繼光童年時期十分孝敬父親,按父親的教誨去做,養成儉樸的生活習慣,不穿豪華講究的衣服,專心致志地從事兵書的學習。他17歲時父親去世後就發奮讀書,最終出名!

  古人尚能如此孝順父母,而現在生在新時代的我們做到了嗎?常常可以看到這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去玩耍了,父母卻在那裡忙碌著收拾碗筷;家裡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嚐,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後,百般照顧,而父母身體不舒服,孩子卻很少問候一聲……像這樣的事情還很多,值得我們深思啊。

  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敬長輩,是做人的本分,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試想,一個人如果連孝敬父母,報答養育之恩都做不到,誰還能相信他的人品?因此,我們要繼承和發揚孝敬父母這一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現在做起,做一個孝順父母的好孩子。

  我們對父母的孝順不在豪言壯語上,不在給父母買多少貴重的禮品上,而在平時的一言一行之中。常常給親愛的爸爸媽媽一句關心的問候,在家裡為他們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情,在父母為自己創造的環境中努力學習,在生活中聽從父母的教導,不和他們頂嘴發脾氣等等,這都是孝順父母的表現。

  同學們,盡孝道是人世間最美麗的詩篇,只有愛父母,才能愛祖國、愛同學、愛生活,讓我們用平時的一言一行來築就閃光的金字塔,用一生的行動來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吧!

  篇2

  尊敬的各位家長,老師們、同學們:

  大家下午好! 在我們中國,孝的文化源遠流長。“百善孝為先”,這是中華民族傳承千年的文化精華。從上個月12號起,我們塗溝中心小學自發開展了孝心少年系列教育活動。這次活動由校長室牽頭部署實施,具體流程是:先由德育處組織師生在餐廳觀看頒獎晚會視訊、同學們在教學樓過道閱讀孝心少年故事,然後班級開展“我也做一名孝心少年”的主題班會,中高年級語文老師指導撰寫觀後感,再由教務處統一審稿,各班評選出優秀作品在班級演講,最後遴選出優秀選手在今天參加演講。同時,學校藝術學科的領導和老師積極排練節目,拍照攝像,與後勤人員營建了一個精彩的舞臺。可以說,活動一個月來,我校全體師生共同參與,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的確,一個月來,我們被孝心少年的事蹟深深感動著,我們看見一個乖巧的女孩,為了照顧家庭,和媽媽一起在悶熱的夏夜叫賣著燒烤;我們看見,在醫院和家之間微笑的男孩,不知疲倦的推著媽媽,他用一顆感恩的心在小本子裡記錄著一個個好心人的名字;還有那個堅強的小姑娘,僅用一架板車,拉著病重的父親千里尋醫;還有那個帥氣的小男孩,在母親最脆弱的時候,獻出自己的骨髓,讓媽媽遠離死亡„„在觀看他們故事的時候,我們的心受到了震撼,經受了洗禮,留下了思索。聽著我校同學一篇篇演講,我也感受到了欣慰和喜悅,從你們稚嫩的聲音裡,我聽到了感激,聽到了歉疚,聽到了孝的心願。

  同學們,你們聽過這樣一個故事嗎?一個蘇州的小姑娘因為一件瑣事和媽媽發生了爭吵,任性的她把門一摔,頭也不回地離家出走了。因為一件小事,十幾年的養育之恩吶,就這樣拋到腦後了。媽媽發動家裡所有的親戚去找,都找不到這孩子。 晚上八九點了,小姑娘一個人走到江邊。走在街頭,她又冷又餓,流著眼淚,心裡恨著自己的媽媽。她走到一個大排檔那裡,看著人家吃東西,眼淚汪汪地站在那裡。酒店的老闆端了一碗麵條:“孩子啊,是不是跟家裡吵架了?是不是餓了?吃了,趕快把這個吃了,吃完就回家吧。”小姑娘接過麵條,狼吞虎嚥地吃了起來,忽然撲通一下,給那老闆跪下了:“老闆啊,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啊,我要感謝你,你比我媽媽好多了„„”老闆聽過以後,說:“孩子啊,就憑你這句話,這碗麵我都不該給你吃啊!我們倆素不相識,你連我姓什麼叫什麼都不知道,我給了你一碗麵條你能這樣子感謝我?你媽媽把你從小養到大,付出了那麼多辛苦,你怎麼不感謝母親啊?!”孩子恍然大悟地跑回家裡,看到媽媽暈倒在床上„„

  同學們,你們願意做這樣的孩子嗎?那就多體諒父母的辛勞吧!從身邊做起,從小事做起,做個心中有父母,心中有家的孩子吧!家長們,你們希望孩子懂事、孝順嗎?那就給他們機會,讓他們做點家務,盡點孝心,接受點鍛鍊吧!孩子自己能做的事不要大包大攬,經常受溺愛的孩子長不大、也長不結實。

  十位孝心少年所在的家庭並不富有,也經受著挑戰和磨難。然而孝心就是在那樣艱難的環境下,倔強而固執地綻放。走近他們,走近他們的家庭,也不僅僅讓我們收穫感動,而是一種提醒:孝,是我們每個人的職責,也別來得太遲。今年年底,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將第一次超過兩個億,今後還會變得更多。年輕的家長們,讓我們做孩子的榜樣,熱愛生活,教育子女,就從回報父母孝敬長輩開始吧。有一位叫畢淑敏的作家告訴我們:“孝是用生命交接的鏈條,一旦斷裂,永無連線。天下的兒女們,一定要抓緊啊!趁你們父母健在的光陰。”

  其實,在我們的身邊,並不缺乏這樣的榜樣。金湖中學的張穎同學四年來照顧雙目失明的媽媽,願做媽媽永遠的眼睛,她被評為省孝心少年;於溝村王樹蘭老人幾十年如一日,在家庭遭遇多次不幸的情況下,堅強地挑起家庭重任,被評為市孝老愛親道德模範。她們都是我們塗溝鎮人。

  也許,會有同學以為,學校的孝心教育到今天將告一段落。而我要說,不,這才剛剛開始。我們期盼著孝心少年越來越多。我們眾裡尋你,希望用愛的聲音能一呼百應;我們眾裡尋你,希望用孝的品行能一薪火相傳。

  最後,讓我們共同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老人快樂吉祥,幸福安康!

  篇3

  尊敬的老師,親愛的同學們:

  大家好,我講話的主題是《孝敬》。

  說到孝敬,我想起了一首詩——《遊子吟》,會背嗎?我們一起來背誦吧!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同學們,孝敬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意思是說我們的身體是父母給的,一個人依託父母來到這個世界上,同時又是依靠父母的辛勤養育才能長大成人。大家都知道:多少父母在孩子生病的日子裡憂心如焚,夜不能寐;多少父母為了讓孩子吃飽穿暖,而寧願自己節衣縮食;多少父母為了孩子生活的更好,拼搏奮鬥,無怨無悔。孩子長大後,作為回報父母的養育之恩,贍養和孝敬長輩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中華民族在養老、敬老方面湧現過無數美麗動人的故事。東漢時期,有一個叫黃香的小孩,九歲時母親就去世了,體弱的父親和她相依為命。他知道父親養育自己的艱辛,就把自己的一片孝心獻給了父親。夏天,天氣炎熱,他每天晚上都用扇子為父親把床上的席子扇涼,以使父親安睡;冬天,天氣寒冷,每晚他都先上床,用自己的體溫把被褥焐熱,以免父親受涼。這就是我國古代的二十四孝中著名的“黃香溫席”的故事。

  在動物世界中,也有“烏鴉反哺”的故事。在茂密的森林裡,一隻可愛的小烏鴉在媽媽的呵護下漸漸長大了。可這時,媽媽已經蒼老了,翅膀僵硬,羽毛脫落,目光呆滯。小烏鴉想:媽媽老了,她不能照顧我一輩子的,我現在應該獨立生活了。於是,它看外面的世界,鼓起了勇氣,展開還顯得稚嫩的翅膀朝外面飛去。它飛呀飛呀,費盡了千辛萬苦,終於找到了食物,帶回家贍養媽媽。

  親愛的同學們,小烏鴉以它辛勤的勞動回報媽媽的哺育之恩。“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小學生更應當尊敬父母,聽從長輩的教誨,學會為長輩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就叫做“行孝道”。

  我的講話完畢,謝謝!

  
看過的人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