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成功教育的演講稿

  成功教育的主旨是通過提供給每位學生平等的成功機會、公平的教師期望,使其享受成功的喜悅,進而讓每位學生自覺走向成功,獲得全面發展,最終實現教育質量的整體提升。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給大家作為參考,歡迎閱讀!

  篇1:

  年少的時候,誰沒有夢!我的夢是在這三尺講臺中,選擇了它,已經20多年了,在這20多年中,我用根根粉筆傾訴了我對生命,對生活的無限熱愛,對學生無私的關愛。

  教師,這是一個光榮的稱號,可肩負的責任重大。不管是昨天,還是今天,或是明天,愛心是教師成功教育的原動力。陶行知先生說得好:”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教師的愛與尊重是開啟學生心靈窗戶的盞盞燭光!在我國教育史上,老師是用愛心去澆灌、培育了一代代幼苗,譜寫出一曲曲愛的奉獻!

  在2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我對待學生就像對待自己的兒女,當學生取得成績了,我在一旁鼓勵、加油;當學生犯錯誤了,我耐心地給予教育;當學生驕傲了,我悄悄地提醒他;當學生灰心喪氣時,他需要點燃大家心中的希望之火。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因此,在教育教學中,我深受學生的愛戴,家長的尊重,深得領導的放心。

  愛心可以塑造和挽救一個人。我在與學生相處的過程中總是懷著一顆溫柔、寬容與肯定的心,細心探索他們豐富而脆弱的內心,欣喜地發現他們哪怕是稍縱即逝的閃發點,試圖以平等的尊重和真誠的愛心去開啟每個學生的心門。相反的,沒有愛心的教育也可以毀掉一個人。記得,我曾經擔任過從一年級跟到三年級,整個年段到四年級重新編班組合成新的班級。我教過的學生有的被編到別的班級,其中有一個學生學習一般、表現較差,總喜歡與同學取鬧,作業時常拖欠,剛到新的班級暫時穩住不良行為。後來他的不足之處顯露出來,天天與班主任對著幹,關係越來越僵,成績一落千丈,成了老師、同學的眼中”釘”。那時,他曾經對我說:”我恨林老師,動不動就發火張口罵人,還動手打人,作業佈置五遍、十遍地抄寫。”他要求我接受了他,把他調到我任教的班級。當時,我考慮到這樣做不就得罪林老師嗎?我拒絕了他。最後,他輟學了,不得不隨著一群打工者四處流浪,曾經走上不正之路,被送到青少年教養所去。每想起他,我心中感慨萬般起伏,這道傷痕,怕是很難從他記憶中抹掉了。這個事例,共勉大家:請用我們的愛心共鑄祖國的未來吧!用愛的春風去吹拂顆顆稚嫩的心靈,用一腔熱血去燃起新世紀的希望!

  篇2:

  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講述了學與思的關係;現代中國的中小學教育,似乎是個更注重“學”的應試教育,而英國則素以培養能力為主的素質教育揚名四海。那麼對於21世紀的中小學生來說,“紮實基礎“和“培養能力”這兩點究竟哪個更重要呢?2016年2月4日,英國教育部學校部長Nick Gibb在杜倫大學發表了一場演說,一起來聽聽對於英國初級教育的重點是怎樣看待的吧!

  不斷完善的教育方式

  我最懷念的上大學時候的事情之一就是那段可以思考、可以學習的日子。如果我現在的工作允許的話,我一定會擠出幾個小時的時間好好去讀一本書。自從我擔任了英國教育部學校部長一職之後,我發現英國學校裡用於教學的小說章節越來越有趣了。

  自從我們對於A-level,GCSE和國家課程表的改革於2010年實行以來,我們致力於給英國的學校注入新的學術活力。而這個目標的核心則是要把“知識”上升為優秀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可能有人要問了:“教育的意義肯定不只是學習知識這麼簡單的事情吧?!至少,還有創造力、解決問題的能力、批判性思維和發明的能力。”

  這一點我完全同意。但是我還想為這句話補充一點,那就是上面提到的這些素養都是以一個紮實的基礎知識功底來實現的,而且如果沒有基礎知識,想達到這些素質是不可能的。簡單來講,我們的社會責任感要求我們把知識置於教育體系的中心。而且這並非是我今天在這裡的一家之言,而是認知學家們多年來的研究成果。

  輕視基礎教育的風氣

  不幸的事實是,現代***英國***很多的教育理念是要麼忽視知識的重要性、要麼直接忽略知識傳授的環節。在上個世紀60年代,教育從業者開始逐漸降低積累知識的地位:他們認為對於一些並無關聯的事實的死記硬背是對學生的一種折磨。學校的課程表便從此以後經歷數次刪改,開始重技能、輕知識。

  從此以後,歷史學科對於背誦一段歷史事件的意義少了,研究和分析初級文獻多了;外語教學學語法、背單詞少了,理解和交流多了;至於數學學科,更多的是通過不斷地用解決實際生活中的應用題來反過來讓孩子自己領悟九九乘法表和四大運算規律而非從一開始就記憶表格。

  這個思維一直持續了半個多世紀,並且在不斷地強化著,它給這一代的英國孩子帶來了效果顯著的素質教育。對於我個人來說,最欣慰的一件事情是2007年時重新修訂課程內容時,我們刪除了其中對於課程內容和名稱的任何提及,取而代之的只是“過程”、“概念”等模糊指代的詞彙,並且增加了“個人的學習和思考技能”,比如“自主學習”和“學會學習的技巧”。

  作為英國教育部學校部長,我參觀了400多個學校、聽了上千堂課,還見識了無數這一思想指導下的教學範例。但是當我看到那些經典的教學內容——比如經久流傳的文學作品、科技史上的巨大成績、或者名垂青史的歷史事件大多被遺棄在一旁,而更多的是在凸顯課程中對於“學習技巧”和“學習過程”的把握,心裡多少還是有些失望的。

  這幾年來,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英國學生在16歲時選修的學術科目數量開始下降,但是這些科目在很多私立學校以及很多外國學校之中都是必修專案。更令人擔心的是,那些GCSE的考試科目有些可以簡單到如果只看題目,你都看不出來它是在考察哪門課程的知識。

  整頓教育,推進改革

  上面我說的是我2010年接管的時候,英國教育的普遍狀況。從那以後,我們的改革致力於提高學生對於知識的渴望,並且把學科知識重新放置於學校教育的一個重要地位。

  這些年曆經考試改革,孩子們參與的考試也變得越來越學術、越來越精煉。比如說從9月份起,學生們的GCSE英語文學考試便包含了19世紀小說以及現代文學兩部分。學生們不再是拘泥於一個刻板的樣本,而是可以讀喬治·奧威爾,簡·奧斯丁,夏洛特·博朗第,而且是讀他們的正本原著作品,並非簡化版和章節節選。

  新的GCSE歷史學科將會補充20世紀的世界歷史,以及在其中對於英國部分的深入理解,英國曆史還從愛德華國王一世一直了解到英國內戰和重建。

  英國教育帶來新的希望

  我們新的課程內容不僅立足當下,還著眼未來,因為學校課程表還必須不斷納入時下的科技創新。因此,我們還加入了計算機課程,其中重點培養程式語言、計算機化的思維方式等等。原來的計算機課程只是簡單的教孩子們如何使用基本程式,比如微軟的word文件,現在孩子們已經開始學習如何自己編纂自己想要的程式了。

  增加學術分量的改革如今已經初見成效,比如在高等數學的Alevel的考試,自從2010年已經有了27%的選課增長,物理學增長了15%,化學增長了15%。

  長久以來,大家都希望教育能夠為“當下教育年輕人”,其實這話的潛在意思就是在批評初級教育的日漸衰微。那麼教育改革之後的年輕人將會比他們的父輩擁有更多的知識量。

  教育學家、弗吉尼亞大學認知科學教授丹尼爾·威廉漢姆曾說,其實學校和公司僱主非常看好的“思維能力”,如問題解決能力、創造力、創新能力等等,其實都很大程度上和你一個人對於背景知識的把握能力成正相關。

  可能有人會認為,“科學的思維能力”是一個很難以言表的技能,同時也很難跨領域運用。但是下面我想給大家舉一個反例:這是威廉漢姆教授舉的一個例子之一,一組8年級學生要完成兩個任務,第一個任務是在電腦中想辦法使一個想象中的生物保持存活;第二個任務是需要尋找游泳池表面面積與其水溫下降速率的比例關係。

  第一個任務,學生們解決的都很完美;但是第二個任務就分出高下了:學生對於物理公式掌握的越牢靠,完成的也就越好。

  創新思維源於基礎知識

  其實這也是老生常談了,歷史上那些偉大的發明創造,其背後都是基於對於背景知識的回顧的基礎上而產生的,並非真的是一瞬間靈感閃現。發明的本質,乃是舊的知識產生了新的用途,即已知事物的創新運用。

  還有比如貝爾的第一個電話草圖是脫胎於人耳的構造和輪廓。這些例子足以證明,複雜的思維模式離不開對背景知識的把握。

  但是請不要誤會我的意思,我是很支援在校園內合理運用計算機和網路的,但是如果認為,你只要能谷歌到資訊就不需要把一些知識儲存在大腦裡,這種認知是大錯特錯了。道理很簡單:比如說你正在閱讀一篇有關核能的文章,但是不懂radiation這個詞是什麼意思,於是去找維基百科,可是你還沒看下幾行,又遇到一個生詞叫particles,於是你繼續查particles的含義,然後又遇到一個生詞叫subatomic,它的解釋中可能還會含有更多的專有名詞,於是這就徹底沒完沒了、偏離初衷了。

  我去過遠東國家和他們國家的政府官員以及教師交談,像中國、新加坡這些國家都是非常注重基礎知識的紮實功底。所以我真的很擔心,我們西方國家的學校會傾向於太過忽視學校教育。我經常聽到有人喜歡引用馬克吐溫的一句話:“我從來沒有讓我的學校生活幹擾到我的教育。”或是愛因斯坦無意中的一句話:“教育,是一個人離開學校之後忘記學校裡所學的知識後剩下的一切。”對於這些觀點,我真的不敢苟同:一個好的教育乃是立身之本,它讓人成長為一個真正完整的人,而且我相信在座的各位也不難舉出自己在校期間改變了自己一生軌跡的師長吧!

  篇3:

  我不是詩人,不能用漂亮的詩句謳歌我的職業;我不是學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價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動聽的歌喉歌詠我的崗位。然而,我是一名幼兒園園長,我要在我腦海中採擷如花的詞彙,構築我心中最美好的詩篇;我要用深深的思索,推演我心中最奧祕的哲理;我要用凝重的感情,唱出我心中最動人的頌歌——我愛幼兒園,更愛我們的教師。

  幼兒園是孩子成長的樂園,同樣是教師成長的精神樂園,在我們的幼兒園,每位教師追求真知,實現自我,結伴成長 感受歡樂和成功,大家對自己的幼兒園充滿著一種感激之情,一種眷戀之情。有一位名園長曾說過這樣一句話:“辦一所好的幼兒園需要硬體作支撐,但更需要軟體為底蘊。在這個領域裡沒有最好,但可以永無止境地追求最好。”對於我這樣一個面臨經費和硬體雙重困境的管理者來說,這句話無疑是一種激勵和希望。憑著這種信念,我和我的老師們共同協作,團結奮進,依靠群體智慧,為幼兒園的發展不懈努力著。

  人人都享受一份愛。幼兒園是愛心支撐起的大廈。愛,是一種保護,從珍視每個生命的高度,象保護荷葉上的露珠一樣,小心地呵護每個生命個體的成長。愛,是一份重視,重視每個個體的存在,不管是優秀的,一般的,還是發展有困難的,不帶任何功利色彩。我們的“愛心小站”,讓每一個教師傾吐煩惱,誰的身體不好,誰的家裡有困難,誰心裡有什麼不快,我們都會送去春天般的問候;讓每一個教師感到生活在幼兒園這個大家庭裡無比溫暖,無比關愛。常言道:“一個人最大的快樂莫過於擁有幸福,一個人最大的痛苦莫過於失去親人和朋友。”2014年10月9日我園劉佳老師的母親去世了,惡耗傳來,我們無不悲痛萬分,“去,我們快去,劉佳老師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我們大家的關心和支援。”老師們說道。我們帶著沉重的心情坐上了汽車,心中就只有一個念頭“快,快點,再快點!”劉佳老師一看到我們,就一下子撲倒在我們懷裡痛哭起來,頓時悲傷的眼淚、難過的眼淚、激動的眼淚奪眶而出,是我們集體的關愛和溫暖支援著劉佳老師度過了漫長痛苦的七天七夜,使她重新振作精神回到了幼兒園。

  人人都享有機會。在寬鬆和諧、民主開放的教育環境中,我們給每個教師平等發展的機會和權利。我們每次的大型活動設計、主持都實行輪換制,每位教師都有組織、策劃、主持活動的機會,我們還根據不同學科、教師的專長,組建了各種各樣的學科組、興趣組,充分地發揮每位教師的特長,通過不同角色的變換,每個教師都有機會擔任組織者,獲得不同角色的體驗。人人都有所追求。一個民族失去了理想和追求是悲哀的,一個人失去了理想和追求將一事無成。教育就是要點燃人們心中的理想之火,就是要讓人們去享受那人生最大的快樂——追求的快樂。我們倡導、我們設計、我們追求的新世紀教師形象——那就是做一個胸懷理想充滿激情的幼兒教師。

  人人都體驗歡樂和成功。一個充滿生機、富有活力的幼兒園,應該是讓人人獲得自尊和自信的地方,讓人人都體驗成功和歡樂的地方。聽:“我們在陽光下成長,我們愛我們的祖國,愛我們的國旗,愛我們的幼兒園,愛我們的老師,我們健康,我們快樂!”這是我們的孩子國旗下激情高昴的呼號聲;看:教師們在賽課場上生動活潑的組織活動,在教研會上妙語連珠的精彩發言,大型活動中落落大方的主持風采,頒獎臺上充滿自信與成功的笑臉,這些都讓教師們打心眼裡體驗到工作的成功與歡樂,作為領導,當看到自己的教師充滿自信與成功時,您不會覺得自豪嗎?

  誰說教師的工作最難做,只要你用心去走進她們,關心她們,尊重她們,相信她們,真心真意地為她們著想,為她們排憂解難,我們就會得到更多的理解和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