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優秀教師演講稿件

  教師的教師生涯,有無數驕傲和愉悅的回憶,但教師把它們珍藏在心底,而只是注視著一待開拓的園地。你知道多少?下面小編為你整理了幾篇,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

  尊敬的各位領導, 親愛的各位老師:

  大家下午好!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我們所有的青年老師, 向全校的中老教師們, 向對我們工作生活給予親切關懷, 無私幫助, 寬容接納的領導老師們, 致以最誠摯的感激!對給予我們肯定和鼓勵的校領導表示衷心的感謝!

  作為五四優秀青年教師,我有感於學校對青年教師的重視和培養,從我們邁入一中校園的那一刻起就深切感受到了學校對青年教師的呵護禮遇和殷切期望。教師技能大賽指引我們重視教師的基本功,本學科業務考核督促我們聯絡高考加強專業素質,不斷開展的公開課展示課鍛鍊了我們的教學能力,校本教材的不斷印發為我們的教學提供紮實的理論基礎讓我們與時俱進。特別感謝的是,張校長為我們提供了大量的和教育教學相關的書籍,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這些圖書開拓了我們的視野,提高了我們的教學教學水平。張校長常常語重心長的勸我們多讀書,並經常把他愉快地閱讀體驗和收穫分享給我們讓我們受益匪淺,他也不止一次的跟我們說,年輕人應該多學習多專研應該在本專業中的某一個領域出類拔萃成為專家,可以結合研究的這個方面形成自己獨特的教學風格。楊書記要求我們要思想上進積極入黨,董校長經常警示我們教學一定要注重教材注重考綱,王校長總是勉勵我們工作是為自己因此要踏踏實實,呂主任曾教導我們剛參加工作時是學習能力最強的時候,應該趁年輕時虛心求教打下紮實的基本功。至今我仍清晰地記得09年師徒結對時的欣喜與激動,在給房老師送上鮮花的那一刻我內心飽含感激與尊敬,師傅對教學爐火純青的把握和對事業無私的奉獻詮釋了“德高為師,身正為範”的信條,師傅的培養和鼓勵伴我走過一個又一個年頭,推動著我懷著持久的熱情不斷的學習和努力的工作。身邊的老教師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們兢兢業業、講求奉獻、謙虛自律、嚴謹治學、敬業愛生,他們用行動教育著我們感染著我們。

  作為一名年輕教師,我們是幸福的,因為我們身在一中,在我們的身邊有那麼多的領導和中老教師支援著我們關心著我們;我們也是幸運的,因為我們身在一中,得益於學校領導先進辦學理念的指導和課程改革的進行我們不斷的進步,不斷的成長,而這段成長的歲月對於年輕人來說是最為寶貴的財富。與此同時,作為年輕教師我們更應該擔負其應盡的責任,在良好的校園環境下提高對自身的要求。首先,我們年輕教師應該具備敬業精神,朱熹認為“敬業者,專心致志事其業”。 就是說要盡職盡責,一絲不苟地對待教育中的任何一件事,要有潛心研究、恪盡職守、嘔心瀝血、淡泊名利、執著追求的精神。 教育教學不但要專心致志還要精益求精,適應當今教育發展的新趨勢,更新教學觀念、課程體系、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手段乃至教學藝術,不滿足於陳規俗套,不滿足於現狀,不滿足於照抄照搬和“拿來主義”,以創新的意識、創新的內容、創新的方法,從多維的角度和空間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此外,我認為敬業精神還體現在教師言行方面,注重教師良好形象的塑造和維護,即應該無論何時何地、何種狀態下都會主動、自主、自覺地意識到自己職業的社會責任和道德責任,憑藉隱藏在內心的意識活動要有知行統一、謙虛謹慎、腳踏實地的內在品行修養,體現人民教師優良的素質。再者要勇於接受批評,正確對待批評,要有聞過則喜的心態才能不斷進步。

  其次,作為年輕教師應該對教育事業充滿愛,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教育是根植於愛的”,愛是教育的源泉,是一切教育行為的基礎,是教育的最基本條件,也是教育成功的原動力。有了這份熱愛才能對教學充滿熱情,才會甘於奉獻,才會細緻耐心,才不會牢騷滿腹。《大學》開篇即言,“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其中蘊涵著愛是師生溝通的橋樑的哲理,在愛的前提下,彼此思想的交流、知識的傳遞就暢通無阻,師生關係就會越來越密切。馬卡連柯說:“愛是一種偉大的感情,它總在創造奇蹟,創造新人。唯有愛,教師才會用伯樂的眼光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才會把辛苦的教育工作當作樂趣來從事,它能使教師感受到每個學生的喜悅和苦惱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的思考、關懷和擔心”。所以作為年輕教師要對教育事業,對學生有恆久的愛。

  作為年輕教師我們深知作經師易,作人師難,所以我們對教育一定要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謹慎,面對家長的重託和學校的期望,我們一定要不斷學習、努力上進,傾盡全力譜寫一中更為輝煌的明天。

  二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趙達明,是一名大學教師,來自山東農業大學。山東農業大學地處雅安,我所在的部門――動物營養研究所是學校的教學科研單位,承擔著動物營養與飼料科學的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工作。

  我很榮幸被評選為山東省“情牽教育”優秀教師,非常感謝山東農業大學的領導和老師們對我的支援和培養,感謝省教育廳及有關部門對我的厚愛!

  我從小就聽過許多關於教師教書育人的感人故事,一直非常敬佩教師,把教師看作人類最高尚的職業。卻不敢期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名教師。由於身高的不足,我在1979年填報高考志願時,不敢填報師範院校,而填報了農業院校-山東農學院。沒想到,七年後我卻有幸留校成為了一名大學教師,開始了我的教學生涯。我為自己成為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而自豪!

  我非常珍惜當教師這個機會,下決心要當好教師。轉眼20年過去了,我從一名助教,成長為一名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山東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後備人選。

  我熱愛教育工作,傾心於教學,默默耕耘。我承擔本科生、碩士生和博士生三個層次的課程。無論工作多麼繁忙、課程講過多少篇,我總是會認真備課,精心準備,上好每一堂課,受到學生的普遍好評,獲得了校優秀教學成果獎和山東省教學成果一等獎。我參與建設的本科課程《動物營養學》和《飼料學》,分別於XX年、XX年入選“國家級精品課程”;我還參與編寫了多部教材,有二部教材被評選為XX年度全國高等農業院校優秀教材。我在人才培養方面也做了一些工作。作為本科生導師,每年指導4名本科生學習;作為碩士生導師,已培養出20多名碩士研究生,正指導著16名在讀碩士研究生;作為博士生導師,指導著12名在讀博士研究生。在科研方面,我主持和主研完成了多項部、省級科研課題,取得了一些研究成果,極大地充實了我的教學內容,使教學不再枯燥和呆板。我是一個平凡而普通的人,是教師這個舞臺給了我演練和展示自己的機會,成就了我一生的理想和事業,我的人生因此而精彩。

  常常有人問我“你作為教師最大的心願是什麼?”,我的回答是“不誤人子弟”。要教給學生一滴水,自己應先有一桶水。為了當好導師,培養國家需要的優秀人才,我深感嚴於律己和治學的重要性。我覺得自己掌握的知識還不夠,需要不斷更新,所以我常常查閱資料、工作學習到深夜,幾乎沒有雙休日和節假日。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時間充實自己。XX年-XX年我得到國家留學基金委的資助,赴美國阿肯色大學家禽系和美國baylor 醫學院兒童營養研究中心進修學習。在美期間,我充分利用各種條件,旁聽了當時所開設的全部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參加了各種層次的讀書報告和國際學術會議,參與了導師負責的各項科研試驗,還主動參加二個國際培訓班的學習。我的努力和認真,得到了美國同行和導師的肯定和好評。在我回國的時候,著名的國際家禽營養專家——阿肯色大學家禽系教授說,真想抓住我的頭髮、把我的飛機票拿走,不讓我離開。

  作為一名教師,我遵守師德,把教書和育人擺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做到言傳身教、為人師表,以自己的職業道德來影響和教育學生,端正學生的學習態度,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我給自己的約定是:在學習上作學生的良師,在生活上作學生的益友。

  三

  各位老師,大家好!

  我演講的題目是: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用筆耕耘、用語言播種、用汗水澆灌、用心血滋潤。這是人民教師崇高的勞動!當我第一次以教師的身份踏進小學時,我的心情是多少激動,多麼地自豪。我知道,那間教室裡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是自己;那塊黑板寫下的是真理,擦去的是功利;那根粉筆畫出的是彩虹,流下的是淚滴,奉獻的是自己。可是俗話說得好:醉後方知酒味濃,白髮始覺學問遲。有人說,從來沒有哪一個職業像老師一樣付出如此的多。是啊,他們只求付出不求回報。說無私吧,太老套了,用他們自己的話說就是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我們的老師呀,在世人肆意踐踏良知時,卻用生命去維護,一遍一遍地向學生們講述著真、善、美,不惜付出畢生的代價,何以為證?夜晚的星光可以作證,校園的梧桐樹可以作威作福證,桌上大大小小的藥瓶可以作證,那在門口等媽媽回家凍得瑟瑟發抖的孩子可以作證!“勤勤懇懇、默默無聞”這是老黃牛的精神;“採得百花成蜜後,為誰辛苦為誰甜”這是蜜蜂的精神,燃燒自己,照亮了別人“就是蠟燭的精神。可以說每種產物的存在,都有年一種精神支撐著它。教師的存在呢?支撐它的就應該是這種高尚的師德吧!一位哲學家說過:“人的一生只有三個日子:昨天、今天、明天。昨天叫無奈,今天叫無畏,明天叫無悔。“到年邁花甲,驀然回首,感慨平凡孕育了偉大,生活賜予了幸福。因為我在一中找到了我心靈的歸宿,從教人生我有淚無悔。光輝的事業 崇高的師德微機室:張寧雨果曾說過:“花的事業是尊貴的,果實的事業是甜美的,讓我們做葉的事業吧,因為葉的事業是平凡而謙遜的。”教師就像那默默奉獻的綠葉,時時刻刻襯托著鮮花的嬌豔。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師的品德和素養是教師發展的一個重要前提,只有對“怎樣做一名好教師”這一問題有深刻的認識,才能對自己提出更高要求。“十年樹木,百年樹人”,踏上三尺講臺,也就意味著踏上了艱鉅而漫長的育人之旅。怎樣才能做一名好教師呢?我認為:首先,樹立良好的師德形象。教師良好的思想品行將是教師最偉大人格力量的體現。曾經有一名普普通通的教師,他不幸患上了強直性脊椎炎,頸不能轉,腰不能彎,腿不能曲,上課時整個身體全靠雙柺支撐著。但他不悲觀、不憂傷教育是技藝,更是哲學,是藝術,是詩篇,是思想與思想的碰撞,是心靈與心靈的交流,是生命與生命的對話,教育需要用我們的熱情和生命去擁抱!這是我讀完《現代教育報》有關王能智老師的長篇報道《名師之路》的最大感想。社會需要名師,家長追求名師,學生信賴名師,每位教師本身渴望成為名師,學校更是高薪聘請名師。

  何為名師?我以為,真正的名師不是教育行政部門一紙檔案任命的,名師是有思想,即有教學個性。聽其課如聽美妙絕倫之音樂,久聽不厭;聽其談,能使人茅塞頓開,豁然開朗。二是教學效益突出,即教學質量高。我不認為教學成績好的教師就一定是名師,真正的名師不是在課堂上解答學生所有的“為什麼”。而是讓無疑問的學生,走出課堂時能夠產生滿天的“問號”。三是師德好,即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高尚的道德情操,不懈創新的追求品質。人立其側,即能如沐春風。似乎名師離我們很遠很遠,其實仔細想想,當我們守住教育這份職業的道德底線,當我們牢記我是一名人民教師,當我們把每一個學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時,你,我們,不就是名師嗎?有位智者說“有人把我當人看,我把自己當牛幹,有人把我當牛幹,我把自己當人看!”,其實,名師是過程,名師是一種精神,一種信念,一種追求,終生努力便是名師!忘掉你的職稱,拋掉你的老本,放下你的架子,老老實實地向學生學習,向同事學習,向書本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育人水平,不斷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不斷追求新的教育理想。終生努力即名師。

  朋友們,讓我們都擁有一份不斷努力,不斷超越自己的信念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