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學生溝通的技巧

  溝通是解決問題的最有效的方法,有位名人說過:“沒有情感,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作為教師,要引導好教育好學生,常常要與學生溝通,那麼有哪些?下面小編整理了,供你閱讀參考。

  一、利用書信形式溝通

  利用書信形式溝通師生之間感情,達到心與心交流,情與情相融,此舉縮短了師生感情上的距離,是一座溝通師生心靈的橋樑。

  二、利用晨會,班會時空溝通

  利用晨會、班***隊***會時間,以真摯的感情對學生進行日常行為規範教育、品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交通安全教育、生活安全教育等。可以介紹有偉大成就人物的感人事蹟,還可以隨季節性發展變化進行資訊宣傳,或知識輔導等隨機教育。這樣憑藉日常的、大量的潛移默化的影響和長期薰陶作用,使學生時時處處都沐浴在健康和諧的教育環境中,才能收到一定實效。

  三、利用課間活動溝通

  在課間,教師可以在班裡或校園轉轉,和學生聊聊天,適當和學生開開玩笑,這樣可以調節氣氛,融洽感情。如每當老師換上新的衣服,有的學生會興奮地喊起來:老師真漂亮呀!老師真精神!於是學生們笑,我也笑,這樣的小插曲不僅會拉近老師與學生的距離,而且會充實學生的課間生活,還會預防或避免一些不安全事故發生。

  四、利用作業批語溝通

  作業批語也可表達老師對學生的一點關心。如:在某些特殊的日子裡,在學生過生日,某學生家中有困難之時,優生產生驕傲心理,後進生有閃光點的時候„„以作業批語的形式悄悄送去老師的一點愛心。作業批語以其特有的情感交流形式,在獨特的“兩人空間”裡架起理解的橋樑,為溝通師生感情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五、利用建立班級文化建設溝通

  以“一切為了每一位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教師要有一種把心靈溝通的思想教育滲透到每一次活動中的意識,如放手讓學生創辦班級黑板報、手抄報、建圖書角、學習園地、紅領巾隊角等陣地活動。活動中鼓勵每一位學生積極參與,各展其能,用非語言的形式給學生一定時空,使他們在參與中得到成功的體驗,感受合作成功的快樂,師生、生生協作的力量。

  六、利用課外集體活動促進溝通

  教師參與組織集體活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生當中去,為學生樂而樂,使他們把老師看成自己的大朋友,此類活動有利於師生間的心靈溝通。比如,組織學生看愛國電影,我改掉以前騎車跟著學生走的習慣,和學生手拉手、肩並肩,邊走邊說,十分親熱,這樣無意識的使師生很自然地親近起來。

  七、借家訪或電話加深溝通

  家訪或電話聯絡是瞭解學生情況的重要途徑。及時瞭解學生心理現狀,有的放矢地解決心理問題,排除“問題兒童”的心理障礙,淡化了問題學生的煩躁不安、孤僻離群等心理。這樣可以使一些“老大難”問題取得意想不到的好效果,特別是自控能力差,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或心靈受到創傷的學生。 家訪時,當著學生和家長的面要肯定該生最近在學校的優點,並有針對性地提出希望,再給予愛,從生活上關心,學習上幫助,讓他們樹立自尊心和自信心,只要老師工作做到家,不管有多調皮的學生都有一定的希望。這樣師生雙方才能達到有效的心靈溝通。

  八、利用學生自身智慧和品德評價延伸溝通

  通過適時的形成性評價和適當的終結性評價,促使學生的心靈得到淨化,解答學生心靈疑惑,做好學生心靈舒展工作,創設優生有危機感,樹立更高目標,後進生不喪失信心,也能嘗試成功快樂之感,這樣,全面和諧地發展他們的健全人格,真正學會求知、做人,促進他們健康成長,真正得到教書育人雙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