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手抄報圖簡單又好看

  數學手抄報是培養學生對數學更加有興趣,同時還能鍛鍊學生的繪畫能力。你知道數學手抄報該怎麼做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趣味數學小故事

  今天,我看一個故事,叫《燕子考青蛙》。故事是這樣:一天,燕子對青蛙說:“咱們比一比誰的數學好。青蛙同意了。青蛙出題:上個星期一我吃了一隻害蟲,星期二吃了3只害蟲,以後每天比前一天多吃兩隻害蟲,問一星期共吃多少隻害蟲?燕子說:”1+3=44+5=99+7=1616+9=2525+11=3636+13=47,你一共吃了49只害蟲。

  青蛙說:“你考我吧。”燕子說:“上星期一我吃了兩隻害蟲,星期二吃了4只,以後每天比前一天多吃2只害蟲,問我一個星期……”“吃了56只害蟲”。燕子沒說完,青蛙已經說了答案。燕子說:“算得這麼快!教教我速算的竅門吧”。青蛙讓燕子畫7個圈,然後按第一個圈放一隻害蟲,後面的圈比前一個圈多兩隻,它們的順序是1、3、5、7、9、11、13,加起來是49,青蛙在每一個圈外各放一隻害蟲,再用49+7=56。燕子贊青蛙真聰明。

  圖一

  圖二

  圖三

  圖四

  圖五

  數學家楊輝的故事資料

  一天,台州府的地方官楊輝出外巡遊,路上,前面銅鑼開道,後面衙役殿後;中間,大轎抬起,好不威風。

  迷人的春天慷慨地散佈著芳香的氣息,帶來了生活的歡樂和幸福。杜鵑隱藏在芒果樹的枝頭。用它那圓潤、甜蜜、動人心絃的鳴囀來喚醒人們的希望。

  成群的畫眉鳥像迎親似的蹲在樹的枝丫上,發出婉麗的啼聲。楝樹、花梨樹和慄樹都彷彿被自身的芬芳薰醉了。

  楊輝撩起轎簾,看那雜花生樹,飛鳥穿林,真乃春色怡人淡復濃,喚侶黃鸝弄曉風。更是一年好景,旖旎風光。

  走著、走著,只見開道的鏜鑼停了下來,前面傳來孩童的大聲喊叫聲,接著是衙役惡狠狠的訓斥聲。楊輝忙問怎麼回事,差人來報:“孩童不讓過,說等他把題目算完後才讓走,要不就繞道。”

  楊輝一看來了興趣,連忙下轎抬步,來到前面。衙役急忙說:“是不是把這孩童哄走?”

  楊輝摸著孩童頭說:“為何不讓本官從此處經過?”

  孩童答道:“不是不讓經過,我是怕你們把我的算式踩掉,我又想不起來了。”

  “什麼算式?”

  “就是把1到9的數字分三行排列,不論直著加,橫著加,還是斜著加,結果都是等於15。我們先生讓下午一定要把這道題做好。我正算到關鍵之處。”

  楊輝連忙蹲下身,仔細地看那孩童的算式,覺得這個數字,從哪見過,仔細一想,原來是西漢學者戴德編纂的《大戴禮》書中所寫的文章中提及的。

  楊輝和孩童倆人連忙一起算了起來,直到天已過午,倆人才舒了一口氣,結果出來了,他們又驗算了一下,覺得結果全是15,這才站了起來。我們把算式擺出來:

  在左邊的方塊中,無論你橫、豎、斜著加結果都是15。請試一下

  孩童望著這位慈祥和善的地方官說:“耽擱你的時間了,到我家吃飯吧!”

  楊輝一聽,說:“好,好,下午我也去見見你先生。”

  孩童望著楊輝,淚眼汪汪,楊輝心想,這裡肯定有什麼蹊蹺,溫和地問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孩童這才一五一十把原因道出:原來這孩童並未上學,家中窮得連飯都吃不飽,哪有錢讀書。而這孩童給地主家放牛,每到學生上學時,他就偷偷地躲在學生的窗下偷聽,今天上午先生出了這道題,這孩童用心自學,終於把它解決了。

  楊輝聽到此,感動萬分,一個小小的孩童,竟有這番苦心,實在不易。便對孩童說:“這是10兩銀子,你拿回家去吧。下午你到學校去,我在那兒等你。”

  下午,楊輝帶著孩童找到先生,把這孩童的情況向先生說了一遍,又掏出銀兩,給孩童補了名額,孩童一家感激不盡。自此,這孩童方才有了真正的先生。

  教書先生對楊輝的清廉為人非常敬佩,於是倆人談論起數學。楊輝說道:“方才我和孩童做的那道題好像是《大戴禮》書中的?”

  那先生笑著說:“是啊,《大戴禮》雖然是一部記載各種禮儀制度的文集,但其中也包含著一定的數學知識。方才你說的題目,就是我給孩子們出的數學遊戲題。”

  教書先生看到楊輝疑惑的神情,又說道:“南北朝的甄鸞在《數術記遺》一書中就寫過:“九宮者,二四為肩,六八為足,左三右七,戴九履一,五居中央。”

  楊輝默唸一遍,發現他說的正與上午他和孩童擺的數字一樣,便問道:“你可知道這個九宮圖是如何造出來的?”

  教書先生也不知出處。楊輝回到家中,反覆琢磨,一有空閒就在桌上擺弄著這些數字,終於發現一條規律。

  他把這條規律總結成四句話:九子斜排,上下對易,左右相更,四維挺出”。就是說:一開始將九個數字從大到小斜排三行,然後將9和1對換,左邊7和右邊3對換,最後將位於四角的4、2、6、8分別向外移動,排成縱橫三行,就構成了九宮圖。

  下面我們演示一下:

  九子斜排上下對易,左右相更四維挺出

  按照類似的規律,楊輝又得到了“花16圖”,就是從1到16的數字排列在四行四列的方格中,使每一橫行、縱行、斜行四數之和均為34。讀者諸君,不妨一試。

  後來,楊輝又將散見於前人著作和流傳於民間的有關這類問題加以整理,得到了“五五圖”、“六六圖”、“衍數圖”、“易數圖”、“九九圖”、“百子圖”等許多類似的圖。

  楊輝把這些圖總稱為縱橫圖,並於1275年寫進自己的數學著作《續古摘奇演算法》一書中,並流傳後世。

  縱橫圖,也叫幻方,它要求把從1到n2個連續的自然數安置在n2個格子 理。

  但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於把它當作純粹的數學遊戲,沒有給予應有重視。隨著近代組合數學的發展,縱橫圖顯示了越來越強大的生命力,在圖論、組合分析、對策論、電腦科學等領域中,找到了用武之地。

  楊輝可以說是世界上第一個給出瞭如此豐富的縱橫圖和討論了其構成規律的數學家。

  楊輝除此成就之外,還有一項重大貢獻,就是“楊輝三角”。

  有一次,楊輝得到一本《黃帝九章演算法細草》,這是北宋數家賈憲寫的。這裡面有不少了不起的成就,如賈憲描畫了一張圖,叫作“開方作法本源圖”。

  圖中的數字排列成一個大三角形,位於兩腰上的數字均是1,其餘數字則等於它上面兩數字之和。

  從第二行開始,這個大三角形的每行數字,都對應於一組二項展開式的係數,下面試舉例說明:

  在第三行中,1、3、3、1,這4個數字恰好是對應於X+13=X3+3X2+3X+1;

  再如第四行對應於X+14=X4+4X3+6X2+4X+1。以此類推。

  楊輝把賈憲的這張畫忠實地記錄下來,並儲存在自己的《詳解九章算術》一書中。

  後來人們發現,這個大三角形不僅可以用來開方和解方程,而且與組合、高階等差級數、內插法等數學知識都有密切關係。

  在西方,直到16世紀才有人在一本書的封面上繪出類似的圖形。法國數學家巴斯加在1654年的論文中詳細地討論了這個圖形的性質,所以在西方又稱“巴斯加三角”。

  楊輝除上述成就外,還分別寫了《日用演算法》、《乘除通變本末》和《田畝比類乘除捷法》等書,這為後世的人們瞭解當時的數學面貌提供了極為重要的資料。

  楊輝的幾部著作極大地豐富了我國古代數學寶庫,為數學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他不愧為“宋元四大家”之一。

  他著名的數學書共五種二十一卷。著有《詳解九章演算法》十二卷1261年、《日用演算法》二卷1262年、《乘除通變本末》三卷1274年、《田畝比類乘除演算法》二卷1275年、《續古摘奇演算法》二卷1275年。 楊輝的數學研究與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在計算技術方面,他對籌算乘除捷演算法進行總結和發展,有的還編成了歌決,如九歸口決。

  他在《續古摘奇演算法》中介紹了各種形式的"縱橫圖"及有關的構造方法,同時"垛積術"是楊輝繼沈括"隙積術"後,關於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楊輝在"纂類"中,將《九章算術》246個題目按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順序,重新分為乘除、分率、合率、互換、二衰分,勾股等九類。

  他非常重視數學教育的普及和發展,在《演算法通變本末》中,楊輝為初學者制訂的"習算綱目"是中國數學教育史上的重要文獻。

  楊輝的數學著作甚多,他編著的數學書共五種二十一卷,在他的著作中收錄了不少現已失傳的古代數學著作中的算題和演算法.

  楊輝的數學研究與教育工作的重點是在計算技術方面.

  楊輝對籌算乘除捷演算法進行了總結和發展,創“縱橫圖”之名.繼沈括“隙積術”之後,關於高階等差級數的研究創“垛積術”.又將《九章算術》246個題目按解題方法由淺入深的順序,重新分為九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