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四年級觀察泡綠豆日記

  平時大家都吃過綠豆,但是有沒有留意綠豆的發芽呢?下面就隨小編看看小學四年級觀察日記,僅供參考學習哦。

  篇1

  201X年X月X日 晴天

  晚上,媽媽給了我一把綠豆,媽媽說:“綠豆能發芽。”我一聽高興極了,想做一個小實驗,看看綠豆能發芽嗎?我急忙拿了一把綠豆放在杯子裡,倒上熱水,開始做實驗。

  第二天早晨,我起床後,迫不及待地跑去看豆子,我想知道泡了一個晚上,它們會有什麼變化呢?我發現豆子比原來大了,顏色變成了淺綠色,水也跟著變綠了,豆子皮裂開了,它看著我,我看著它,好吧,小豆子,你還沒發芽呢,在家好好躺著,我去上學了,中午放學後,我的心已飛回家了,小豆子等著我,我來了。到家後,我以最快的速度跑過去,一聞,啊,發臭了,怎麼辦?給小豆子換換水吧,這時我發現豆子長了一點點小芽,像一個個小蝌蚪,真有趣,我趕快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全家人,在我培育下,豆子發芽了,原來豆子也是有生命的。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事,只要你細心觀察,多多動腦,就會有新的發現。

  篇2

  201X年X月X日 晴天

  今天,老師把科學學具袋的綠豆發下來給我們做實驗。回到家裡,我拿出兩個盒子,把上面的剪掉就做出了綠豆種的“小房子”,然後,我用一張紙,把它放在“小房子”裡,把三顆綠豆種子放上去,最後,再滴上幾滴水,而另一個“小房子”不放水,直接把綠豆放進去就可以了。因為。老師讓我們做對比試驗,一個加水一個不加水,那個綠豆會發芽。

  到了晚上,我吃好飯就去看綠豆種子發芽了沒。走到那裡,我看見有水的綠豆有的已經發芽了,有的發胖了,還有的沒有動靜。沒加水的一顆也沒有動過,難道時間不夠長,還是有沒有水的關係,我還是沒給它澆水,卻給另一個加水。

  又過了幾天,我去看綠豆種子了,有水的已經不叫綠豆種子了,而叫綠豆苗。沒水的還是一顆顆綠豆。原來,綠豆種子發芽的生長需要水。

  篇3

  201X年X月X日 晴天

  晚上,我學葉聖陶先生做了一個實驗。我把幾粒綠豆放進杯子裡,我用溼巾蓋在上面,不留一點縫隙。剛放進去的時候,綠豆硬梆梆的像一粒小石子。

  天還沒亮的時候,我從睡夢中醒來,到陽臺上觀察小綠豆。小綠豆長胖了,飽脹得快要破裂似的。我心想;等會兒一定會發芽的。中午,我到陽臺上去看小綠豆。看!小綠豆脫掉了綠長袍,露出白色的小襯衫,有的還露出小尾巴。

  清早,我又去觀察小綠豆寶寶的變化。我欣喜的發現,綠豆寶寶丟棄了綠長袍,穿著雪一樣的襯衫,像個老頭兒似的,彎著腰;又像一支弓,穿過來又穿過去。

  9月21日星期一天氣晴放學回家以後,我飛快地跑回家,看我的小豆芽。哇!小芽兒終於挺直了腰板,長成了肥壯的豆芽。但是,有一些芽兒不爭氣,老彎著腰。我對著不爭氣的芽兒說:“你們呀,可要爭氣一點,早點挺直腰。”

  篇4

  201X年X月X日 晴天

  星期天,我見下午的太陽猛,心想:這正是種豆芽的好機會啊!於是,我拿出綠豆芽的種子,便中了其來“拿來一張紙巾撕掉一些放在瓶子裡,再往瓶子裡三粒豆芽的種子,個個胖胖綠綠的種子就躺在在紙巾上了,再用一張紙巾同時也撕掉一些蓋上去,然後,把一定量的收倒上去,可是,我一不小心把水倒太多了,沒關係,有辦法,我就用手輕輕地用手把水擠了一些出去,讓種子儘量保持溼潤,再把種子端到了陽臺上,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了,大約過了六個小時左右,我有迫不及待地跑到陽臺上看看綠豆種子發芽了沒,可是我心裡卻想著:這種子我看是還沒長出來,還是跟原來一樣胖!可是當我來到陽臺上,用手輕輕地扒開紙巾一看出乎意料的事發生了:綠豆種子竟然被水泡腫了!仔細一看,還能發現綠豆種子似乎破皮了!我欣喜若狂,端著瓶子又看。

  篇5

  201X年X月X日 晴天

  那是一個明媚的早晨,陽光照射在水面,在樹梢,一切都顯得那麼美好。我拿起幾顆綠豆,放進一個裝滿清水的小杯子裡。這是我種下的希望的種子。

  第二天,綠豆發芽了,它們好奇地大量著這個世界。第三天,它們衝破綠色的外衣--豆皮,伸出了小腳丫。第四天,它們的小腳丫更長了,足足有一釐米長。它們的“衣服”完全脫落了,它們的根上還出現了紫色的小點點。第五天,綠豆們完全變成了紫色。中間還裂開了一條小縫,裡面伸出兩片綠色的小葉子,小葉子嫩綠得似乎能滴出水來。根有2釐米長了。第六天,小葉子由嫩綠變成翠綠,綠豆們的小腳變成了長腿了

  到了第七天,我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得眼睛,原來的她們是胖胖的小姑娘,現在變成了亭亭玉立的少女了,她們輕盈地在杯中跳舞。她們的衣裙微微地擺動著,風兒撫摸她們飄逸的長髮,水在她們腳底下微笑。她們用一雙雙明亮的眼睛注視著我,嘴角還掛著淡淡的笑容。多美啊!

  綠豆、豆芽、豆苗……這一串串植物的生長記錄,讓我感到十分興奮。豆豆們和我度過了一些快樂的日子,我很喜歡豆豆們。它們既讓我明白了一個小生命的生長是多麼的不容易,又讓我懂得了觀察的樂趣。培根說:“書並不以用處告人,用書之智不在書中,而在書外,全憑觀察得之。”是的,觀察可以得真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