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級數學家故事手抄報

  數學家都說三角形是世間最穩定的形狀,這是屁話,要是三角形到了男女關係中,就是最不穩定的。下面小編帶給大家的是:

  資料:扔出個π來

  1777年的一天,法國數學家蒲豐約請許多朋友到家裡,要做一次試驗。蒲豐在桌子上鋪好一張大白紙,白紙上畫滿了一條一條等距離的平行線,他又拿出很多等長的小針,每根小針的長度都是平行線距離的一半。蒲豐說:“請大家把這些小針一根一根地往這張白紙上隨便扔吧!”客人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弄不清楚他要幹什麼,但還是把小針一根一根地往白紙上亂扔。扔完了,他們又把針撿起來再扔。蒲豐卻在一旁緊張地記數。他統計的結果是:大家共擲2212次,其中小針與紙上平行線相交704次,蒲豐做了一個除法:2212÷704≈3.142

  蒲豐說:“諸位,這個數是圓周率π的近似值。”客人們覺得十分奇怪:這樣亂扔和圓周率π怎麼會有關係呢?蒲豐解釋說:“大家懷疑這個試驗?你們還可以再做,每次都會得到圓周率的近似值,而且投擲的次數越多,求出的圓周率近似值越精確。”這就是著名的“蒲豐試驗”。

  圖片:

  圖片一

  圖片二

  資料:數學家的趣事

  波蘭偉大的數學家伯格曼***Stefan Bergman,1898-1977年***離開波蘭後,先後在美國布朗大學、哈佛大學和斯坦福大學工作。他不大講課,生活支出主要靠各種課題費維持。由於很少講課,他的外語得不到鍛鍊,無論口語還是書面語都很晦澀。但伯格曼本人從不這樣認為。他說:“我會講12種語言,英語最棒。”事實上他有點口吃,無論講什麼話別人都很難聽懂。有一次他與波蘭的另一位分析大師用母語談話,不一會對方提醒他:“還是說英語吧,也許更好些。”

  1950年國際數學大會期間,義大利一位數學家西切拉***Sichera***偶然提起伯格曼的一篇論文可能要加上“可微性假設”,伯格曼非常有把握地說:“不,沒必要,你沒看懂我的論文。”說著拉著對方在黑板上比劃起來,同事們耐心地等著。過了一會西切拉覺得還是需要可微性假設。伯格曼反而更加堅定起來,一定要認真解釋一下。同事們插話:“好了,別去想它,我們要進午餐了。”伯格曼大聲嚷了起來:“不可微—不吃飯。”***No differentiability, no lunch***最終西切拉留下來聽他一步一步論證完。

  有證據表明伯格曼總在考慮數學問題。有一次清晨兩點鐘,他撥通了一個學生家裡的電話號碼:“你在圖書館嗎?我想請你幫我查點東西!”還有一次伯格曼去西海岸參加一個學術會議,他的一個研究生正好要到那裡旅行結婚,他們恰好乘同一輛長途汽車。這位學生知道他的毛病,事先商量好,在車上不談數學問題。伯格曼滿口答應。伯格曼坐在最後一排,這對要去度蜜月的年輕夫婦恰巧坐在他前一排靠窗的位置。10分鐘過後,伯格曼腦子裡突然有了靈感,不自覺地湊上前去,斜靠著學生的座位,開始討論起數學。再過一會,那位新娘不得不挪到後排座位,伯格曼則緊挨著他的學生坐下來。一路上他們興高采烈地談論著數學。幸好,這對夫婦婚姻美滿,有一個兒子,還成了著名數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