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數學愛數學手抄報

  數學應用是數學教育的重要內容,呼喚數學應用意識,提高數學應用教學質量,數學手抄報可以提升學生對數學的興趣。下面是小編為大家帶來的,希望大家喜歡。

  1:圖形計算公式

  1.正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邊長×4 C=4a 面積=邊長×邊長 S=a×a

  2.正方體 V:體積 a:稜長 表面積=稜長×稜長×6 S表=a×a×6

  體積=稜長×稜長×稜長 V=a×a×a

  3.長方形 C周長 S面積 a邊長

  周長=***長+寬***×2 C=2***a+b*** 面積=長×寬 S=ab

  4.長方體 V:體積 s:面積 a:長 b: 寬 h:高 表面積***長×寬+長×高+寬×高***×2 S=2***ab+ah+bh*** 體積=長×寬×高 V=abh

  5.三角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2 s=ah÷2 三角形高=面積 ×2÷底 三角形底=面積 ×2÷高

  6.平行四邊形 s面積 a底 h高 面積=底×高 s=ah

  7.梯形 s面積 a上底 b下底 h高 面積=***上底+下底***×高÷2 s=***a+b***× h÷2

  8.圓形 S面積 C周長 ∏ d=直徑 r=半徑 周長=直徑×∏=2×∏×半徑 C=∏d=2∏r 面積=半徑×半徑×∏

  9.圓柱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c:底面周長

  側面積=底面周長×高表面積=側面積+底面積×2 體積=底面積×高體積=側面積÷2×半徑

  10.圓錐體 v:體積 h:高 s;底面積 r:底面半徑 體積=底面積×高÷3

  圖一

  圖二

  圖三

  2:九片竹籬笆

  題目:有9片竹籬笆,長度分別是1米、2米、3米、4米、5米、6米、7米、8米和9米。從中取出若干片,順次連線,圍出一塊正方形場地,共有多少種不同取法?

  1+2+3+4+5+6+7+8+9=45***米***。

  由於

  4×11< 45<4×12,

  可見所得正方形邊長最大不超過11米。

  其次,因為各片籬笆的長度互不相等,所以在正方形的四條相等的邊中,至少有三條邊是由兩片或更多片籬笆連成的。由此可見,至少要取出7片籬笆,因而其中至少有一片籬笆的長度大於或等於7米。

  這樣就確定了,正方形的邊長可能取值範圍是從7米到11米。在這範圍內,可以列舉出全部可能取法如下:

  邊長為7:***7,6+1,5+2,4+3***,1種。

  邊長為8:***8,7+1,6+2,5+3***,1種。

  邊長為9:***9,8+1,7+2,6+3***,***9,8+1,7+2,5+4***,***9,8+1,6+3,5+4***,***9,7+2,6+3,5+4***,***8+1,7+2,6+3,5+4***,5種。

  邊長為10:***9+1,8+2,7+3,6+4***,1種。

  邊長為11:***9+2,8+3,7+4,6+5***,1種。

  以上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