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看的一年級春節手抄報內容

  春節,則意味著春天將要降臨,永珍復甦草木更新,春節手抄報內容又體現了什麼呢?下面由小編與大家分享,春節必知的健康飲食小常識及春節的傳說,希望對你有用!

  欣賞

  

  春節必知的健康飲食小常識

  1、鹼搭酸健康人體必須保持微鹼性狀態,以pH值在7.3左右為宜。如果人體血液呈酸性,血黏度和膽固醇都比較高,人就容易疲勞,同時人體的抵抗力也會下降。而葷菜幾乎都是酸性食品***奶類、血品例外***,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等,節日飲食切莫餐餐都只吃大魚大肉,要有鹼性食物搭配著吃,以求人體的酸鹼平衡。含鹼量最高的要數海帶,其次是青菜、萵筍、生菜、芹菜、香菇、胡蘿蔔、蘿蔔等等。

  2、鉀排鈉

  我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原本就偏高,是世界衛生組織建議量的2倍以上。節日期間副食吃多了,食鹽的攝入量更多,然後血液中的鈉含量就會更高,這不利於人體保持正常的血壓。而鉀是鈉的剋星,它能排出人體內多餘的鈉。含鉀較豐富的蔬菜有紫菜、海帶、香菇、蘆筍、豌豆苗、萵筍、芹菜等等。

  3、“多渣”摻“少渣”

  葷菜不含膳食纖維,而畜禽水產等也都是精細的“少渣食品”,吃多了會造成便祕,糞便等毒廢物在腸道內滯留的時間過長,會增加腸黏膜對毒素的吸收,這樣就容易誘發結腸癌。而粗纖維食物則屬於“多渣食品”,多吃這類食物能消除“少渣食品”對人體造成的危害。含粗纖維較多的食物主要有小米、玉米、麥片、花生、水果、捲心菜、蘿蔔等等。

  春節即將來臨,親朋好友相聚,難免要吃一些大魚大肉高蛋白高脂肪食物,不少人每逢佳節就會患腸胃消化不良症。因此,在節日期間,無論外出吃飯還是在家裡聚餐都要注意食物的合理搭配,既要吃得好,還要符合人體健康的需要,這樣才能過一個快樂又健康的春節。

  4、巧用保鮮膜保營養

  每到過年,家家戶戶都會遇到這樣的煩惱:滿滿的一桌菜,每盤都只吃了一點點,剩下來的只好放到冰箱裡下頓再吃,如何讓這些剩菜的營養不流失?同濟大學基礎醫學院院長、營養與保健食品研究所所長厲曙光教授通過實驗驗證,建議人們可以巧用保鮮膜保營養。

  食品保鮮膜作為一種新型的衛生用品,如今已走向千家萬戶,不僅能防止冰箱中各種菜餚的串味,如果使用合理還可以保住營養。厲教授曾經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將新鮮的西紅柿、刀豆、冬瓜、辣椒、黃瓜、韭黃、萵苣等蔬菜,按照家庭中一般的加工過程炒熟,然後依據菜餚冷熱不同程度,加蓋或不加蓋保鮮膜,放入冰箱中存放一段時間後,再取出來測定其中的維生素C含量。

  實驗結果顯示,加蓋保鮮膜確實能起到保護蔬菜中維生素C的作用,但熱菜加蓋保鮮膜不僅不能保護維生素C,反而會增加維生素C的損失,必須要等到蔬菜完全冷卻後,再蓋保鮮膜,才能起到保護維生素C的作用。實驗還發現了一個十分有趣的現象,保鮮膜對維生素C的保護作用也是因“菜”而異的,比較而言,韭黃、萵苣葉較容易保鮮,而刀豆、黃瓜、蘿蔔則不宜久留。

  好看的一年級春節手抄報資料

  春節的傳說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初一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